任何品牌都源于一個點,那么嚴格從 營銷 學的意義上講,什么才是品牌的原點?
對于認識品牌的源點,應該是一種挑戰(zhàn)。我以前講過,消費者購買一個產品,對于他自己來說,什么是使他產生購買的動機,從行為學上講,應是他對產品的情感肯定。我認為這就是品牌的源點。顧客對于品牌的認知很重要,它決定了品牌的未來,所以品牌定義是一切市場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品牌定位,消費者購買產品,首先是功能需求,這是產品的基本要素,但不是核心要素。我以前學習過產品層次,說明了消費者購買一個產品,實際是由消費者的主觀認知所決定,經過長時間的市場工作,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堅固而持久,就形成了品牌定位。例如:瓶裝水市場,瓶裝水市場中最主要的幾個品牌:農夫山東省泉、樂百氏、娃哈哈、康師傅等,樂百氏的娃哈哈是純凈水,樂百氏的廣告就是經過27層凈化。康師傅是礦物質水,但前一段,媒體報道出康師傅水的礦物質出了問題,在市場引起了很大的波動。而農夫山泉將自己定位為天然水,這個就顯示了農夫山泉水從產品 上市 之初就將產品訴求、品牌定位工作已經規(guī)劃好了。農夫給自己定位為天然水,農夫的名字、農夫山泉的廣告“農夫山泉有點甜”、水源地的選擇無一不圍繞最初的品牌定位展開。
當一個品牌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時,領導人就像李自成進 北京 一樣,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像當時海爾的國際化,在海外建廠,幾乎什么都上,手機和電腦,后來聽說還要上藥廠和地產。張瑞敏后來果斷的停止了一些非核心主業(yè)的項目,才沒有讓海爾走向衰退。品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上以后,防止品牌水泛化。像娃哈哈所有的產品都冠以一個名字,在一不定期的程度他泛化了品牌資源,弱化了品牌力,模糊消費者的認知,對市場一定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當品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面臨著再發(fā)展的問題,有的做加法,有的做減法。格力做的就是減法,在 董明 珠入主格力后,格力開展向空調主業(yè)集中,全力做空調,砍掉了許多副業(yè)。格力后來從海爾、美的、海信、科龍眾多品牌脫穎而出,成為全球老大。格力是廣告是什么?:好空調,格力造。
品牌突圍需要從源點開始從新認知,這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往往企業(yè)人并不重視這些看起不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但是這確是企業(yè)的生命基礎的工作,而造成市場衰退,最終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