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 品牌管理 上缺乏系統化思維,對 營銷管理 的機制不成熟,從而導致了國內企業在品牌宣傳和營銷上鮮有作為。其中比較明顯的是在代言人方面,中國企業在花錢請代言上從未手軟,電視上到處可見國內某某企業巨資聘請某某明星作代言的廣告,可在對代言人廣告價值的開發上顯得較為稚嫩。
系統化思維解釋為圍繞著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開展整體的科學系統運作,系統化思維具有確定性、持續性、分工明確等特點。對于品牌宣傳項目,用系統化思維去運作,經過項目目的確定、周期規劃、明確分工、反應機制建立、監督機制、效果評估等一系列的機制和流程,來保證整個項目達到預期效果。然而目前國內許多牌子叫的很響的企業也還沒做到這點。
以衫衫和耐克做比較。瑞士時間2006年7月11日晚8時許(北京時間12日凌晨3時許),劉翔刷新110米跨欄世界紀錄;7月12日下午5點,新浪網播出15秒的耐克12秒88廣告;7月12日下午6點半,上海外灘的震旦大廈戶外電視屏幕上,正在播放的耐克電子廣告換成最新的12秒88廣告;7月13日上午,《北京晨報》和上海《東方體育日報》頭版刊登了12秒88廣告;7月13日下午,北京王府井大街和上海淮海路的耐克戶外廣告換成了12秒88的巨幅內容;7月13日晚上,CCTV5、北京和上海的體育頻道都開始播放耐克的12秒88電視廣告。寧波的耐克裝賣店第二天就掛出“祝賀劉翔刷新世界記錄”的終端廣告牌,而土生土長在寧波的衫衫,一個星期過去了,其天一旗艦店卻依舊擺放這有點破舊的劉翔老廣告牌,在各媒體上衫衫也是姍姍來遲,典型的花巨資買“豪華車”,卻從不花錢做保養,結果開起來當然沒有享受感。
企業眾多品牌上的“無作為”有許多根源性的原因,我在此針對品牌營銷理念、公司管理機制兩個方面談談系統化思維。
國內眾多企業需要宣傳品牌來提高 銷售 ,但在品牌營銷方面缺乏全面運作思路和足夠的資源。乍一看,近幾年蕓蕓眾企都在大談、特談品牌的重要性,似乎把品牌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可當你發現脫落或者銹跡斑斑的戶外廣告牌、每日 都在打折的商品、永遠占線的售后電話等情況時,我會禁不住問:“這到底是什么牌子?”。首先,在我國企業壽命較短,中小企業都在生存中掙扎,所以企業本身就沒有做一個長久品牌的觀念,但是為了提高銷售又需要做廣告和推廣,其實這只能是最基本的產品營銷。國內許多大的企業在 企業戰略 上引入了品牌,也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去搞廣告、活動、事件營銷,正是這種多處展開的行為對品牌的發展起到了反作用。品牌的塑造注重的是細節,而企業面上的工作看似很熱鬧,可缺乏系統化的管理導致處處都是破綻:廣告牌做了很多,可是缺乏維護;設置了售后服務電話,可是接話員的學習 跟不上,客戶不滿意;廣告一大堆,但是缺乏終端和活動支持等都是多做多錯,損害了品牌的美譽度。我一直都提倡在自己企業能力范圍之內開展適度的品牌宣傳和營銷行為,通過系統化運作把每一個“點”都做到位,然后逐步完善和擴張“面”。
在公司管理上,很多企業仍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品牌,多個部門聯管則造成責任不到位,所以這樣“豪華車缺少保養”的事容易被人遺忘。在有效期內,沒有機制確保對資源給于跟蹤、關注和良好的互動,可能某天銷售部門為了完成某區域的銷售計劃而邀請代言人參加一個轟轟烈烈的促銷、宣傳活動。這種缺乏系統和持續性的資源利用,當然無法達到理想的品牌宣傳效果。蒙牛與超女的合作應當被視為資源充分利用并達到雙贏的典范,保證這種完美合作的關鍵就是蒙牛老總親自組織隊伍參與整體的策劃和實施。
國內企業側重于業務和 生產管理 ,卻忽視了管理部門的“管理”,在對營銷管理、品牌管理等管理部門缺乏量化考核。NBA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將競爭引入到團隊的內部,其量化管理和競爭排序使整個組織始終處于運動狀態。如果我們的企業對品牌管理能做到合理的考核和有效的激勵,將競爭引入到管理部門,將品牌管理透明化、制度化。品牌管理是企業品牌發展的基礎,只有在管理上系統化了,企業品牌經營才能系統化,品牌有了管理上的保障,相信我們的民族品牌的生命力就能更強韌。
此次我針對品牌營銷理念、公司管理機制兩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品牌系統化思維的一小部分。沒有好的“內在”,穿上再華麗的“衣服”,也無法讓人感受到美。希望企業修煉好內功,將品牌做強做大。希望更多的同行去發展系統化思維。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