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整個時代的變化是很可怕的,第一個重要的變化,叫媒體生態的變化。做傳媒的如果不知道媒體生態的變化,一不小心就會被時代淘汰。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做高度的戒備,可能一轉身就落伍了。紙媒的變遷是在這幾年發生的。報紙以前很普遍,尤其是早上吃早點的時候,每人手持一份報紙。但現在你去早點攤子,再也看不到手持報紙的人,更多的是手持手機的人。電視也是,收視率統計數字出來后,收視率下降了27%。
那些讀報看電視的受眾現在都用什么呢?網絡和手機。這兩塊最大的比重在哪里呢?在微博、淘寶、騰訊和百度。手機的出現代表一種新媒介的誕生。手機這個詞,不能叫手機,手持平臺系統。未來的5到10年,是手聯網的時代。互聯網總共有三個時代,第一個叫桌聯網的時代,當你有桌子的時候,你就擁有了互聯網,這個維持了十幾年時間。第二個時代,當你手上有一個包的時候,你就擁有互聯網,你可以跟世界聯網。第三個就是手聯網的時代,不方便移動的桌子不需要了,包也不需要了,只要手機,只要有它就可以跟全球聯網。這種媒體生態的變遷,給我們的企業和品牌帶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這是第一個要重視的。
第二個重要變化是信息需求的變遷。十年前,我們都喜歡看長篇小說,現在我不知道在座的還有幾個人會坐在家里看長篇小說?20年前,所有人都看長篇小說。現在呢?短篇小說都沒人看了。更重要的是,新聞也沒有人看了。我曾在微博里寫過一句話:微博一來,新聞已死。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所謂新聞的概念了。現在的新聞叫消息,我們更多的滿足于消息這個需求,不再去追訴新聞的價值了。
這兩天發生了兩件大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微博上的消息?第一個是前天晚上江蘇高郵的地震,國家地震臺網發出來的地震消息比微博慢了14分鐘,公布的地震準確時間比微博晚了9分12秒。當時全國所有有關地震的報道我是全部做了鎖定的,結果證明,所有權威機構包括新聞機構的信息都是滯后的,只有微博是同步的。
第二個是昨天晚上的大雨。這場暴雨致使北京房山多處發生泥石流,很多村莊被水淹沒。由于暴雨來得突然,很多人都被雨水困在路途中,給110打電話,后來110都被打癱瘓了,所以很多人就上微博求救,把現場的情況通過微博發出來。
我昨天晚上臨時做了一個信息中轉站,這樣所有求救信息可以呼叫我,然后通過我中轉到其他平臺。昨晚在北京十渡那邊,有一批大學生被雨水困在路上,靠趴在墻上為生,他們打不通110就呼叫我,我把信息轉到了北京消防局,消防局立即調出了50個人的救援隊,去十渡把他們救走。
還有一個女子開車開到水中間,車突然熄火了,手機也快沒電了,于是發了最后一條微博求救,微博上寫明自己在什么位置什么車上出不來了。后來很多網友看了微博后跑去支援,把她的車頂棚給拆了,從頂棚里把她救出來。從這幾件事,我們看到微博這個介質救了很多人。這幾個案例都是典型的短消息結構和碎片消息結構,當有一天一些突發事件來臨的時候,這種短消息的威力是無窮無盡的。第三個變化是網民生態的變遷。我懷疑在座的還有一些企業家在排斥互聯網,這是不對的,這個思維一定要改掉。我在微博寫過兩句很重要的話,第一,網絡遲早會成為最大的代理商。第二,網絡是每個傳統企業的標配,如果你不上網,你將來無商可做。
回到正題,網民生態從哪里開始的?是從微博開始的,微博出現以前我們都以為互聯網是18、19歲小孩玩的地方,是成天打游戲的、登QQ的人玩的地方。那么現在基本上整個社會生態的高端鏈條、中端鏈條、低端鏈條,所有的中堅力量幾乎都在互聯網上。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五年前稍微貴一點的,兩、三千塊錢的東西在互聯網上是賣不掉的,但現在只要國家允許,航空母艦在互聯網上都能賣掉。因為所有的有錢人都在互聯網上。”所以,現在我們已經不能簡單地把互聯網定義為小孩的群體了,它是精英的群體,將來是主流的群體。
下面再來看營銷的變遷。營銷是變了,因為傳播介質的變化直接導致了營銷的變化。可能有些大品牌現在做電視廣告都會有些迷茫和糾結。你們有沒有想過,誰在看電視?電視的受眾是誰?是我的目標消費群嗎?一般在家里看電視的大多數是在廚房里的人,在書房里的人往往不看電視的,他們看電腦去了。那你們的糾結是可以通過兩個矩陣來完成的,既不丟掉電視,也不丟掉互聯網。
為什么要講營銷的變遷呢?因為整個世界從廣告到營銷這一百年的變化,讓我們對信息有了更高和更準確的需求,就是說,被直接告知的時代已經宣告結束。當搜索引擎不斷發揮它的力量,以及社交媒體在推動信息進步的時候,被告的時代已經結束,自找的時代開始了。
所謂自找,就是自己去尋找信息。比如說,如果我臉上長了一個痘痘,我可能會直接去百度搜索什么產品能解決我的痘痘問題,這是一個尋找的過程。尋找的過程,就是品牌通過某些路徑提前把答案埋進去,用戶只要一搜,馬上就能出現你的品牌,或者至少你的品牌在位就行了,如果搜了幾十頁,你的品牌信息還沒出現,那基本上你的市場會慢慢萎縮。
感知大于事實
還有一句營銷中特別重要的話:感知大于事實。為什么感知大于事實呢?我們中國曾有一個時代叫全民缺鈣的時代。那個時候80%的人都被缺鈣過,然后都來買蓋中蓋吃,吃了之后發現誰都不缺鈣了。你一宣傳我就缺鈣,不宣傳我就不缺鈣,這是感知大于事實典型的例子。
感知大于事實,首先要知道感知是什么?以前有人講感知是認知,這是錯誤的說法。認知和感知是兩回事,感知是想象,是大腦還沒有一個身體概念的時候產生的。認知是已經觸摸到了看見了,然后進入自己的思維系統。
我覺得在化妝品行業的感知是最好運作的。因為消費者對化妝品的需求特別明確。當顧客想要買一個產品的時候,他的需求是到點的,比如說美白,怯痘,去皺紋,補水。當這些需求被引導出來后,品牌不斷去強化這種感知,向顧客說明你的產品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就可以了。
轉告才是營銷
然后就是營銷,營銷的第一個問題是聽說。有多少人聽說過你的品牌?13億,還是1億?聽說要做到什么模式?腦白金模式。聽說是怎么解決的?解決聽說的路徑和通道是什么?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你在電視或者硬媒上解決了聽說的問題,那你還要在網絡上布置了解的問題。了解中有一個重要的東西,語義詞關健詞打分。比如說美白這兩個字,我在百度搜索如果排在前三位,那這個信息是有效的,如果排在50頁之外,信息是無效的。這個是有比重和路徑的,不是單一的路徑。GOOGLE、百度、阿里巴巴、京東,這些都是可供選擇的路徑。
如果把了解做好了,下面就是做喜歡。喜歡其實是審美營銷,聽起來是一個比較虛的詞,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審美觀。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到菜市場買菜,買白菜是白的,買青菜是青的,這就是她的審美結構。我們從事化妝品這項美麗事業,一定要懂得審美營銷的奧妙。審美區隔于兩點,喜歡還是不喜歡,不喜歡就意味著營銷結束。喜歡怎么做呢?是圖片審美好,廣告詞審美好,還是解析詞審美好?每家的化妝品擺在柜臺上都很好看,那么你的產品營銷審美在哪?語言審美在哪?市場審美在哪?價格審美在哪?信用審美在哪?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問題。
喜歡這一塊如果做好了,下面就是記住,記住是營銷里特別深奧的關健詞。我每到一個地方講課,就會問大家這里哪種礦泉水賣得最好?大家都眾口一詞——農夫山泉。記住這個詞最大的奧妙是什么呢?我們大腦總共有三個時區,第一個叫記憶老區,是專門用來記住自己的故鄉、童年和父母等內容的,這些是永遠抹滅不掉的記憶。第二個叫記憶新區,即信息緩存區。比如說我此時此刻在講臺上認識了這么多人,過了一個小時,可能只記住了兩、三個人,再到明天,可能只記住了一個人。一年365天發生無數事情,但是我可能只記住了其中一、兩件。第三個叫記憶特區。在這方面,化妝品行業有一些廣告詞是做得不錯的,比如“白里透紅、與眾不同”,比如“巴黎歐萊雅,你值得擁有”,它們是在記憶特區里面的。
只有當“聽說、了解、喜歡、記住”四個層次都解決清晰后,才能到達購買,如果沒有前面四個層次,是不構成購買的。但這些東西是營銷嗎?不是,這些都不是營銷,營銷在這里——轉告。轉告才是營銷,為什么呢?我這個產品用得好,我會告訴身邊的人,不需要花一分錢就幫品牌做了廣告,這才是營銷。
那廣告的轉告到底怎么做呢?這里有一個奧妙,前面講過的,叫感知大于事實。轉告是可以被運作被操縱的。為什么轉告可以被操縱呢?一個好的轉告是營銷人在你使用產品之前,就已經把轉告的信息布局好了,把轉告詞編好了,在你用完產品后,只要不覺得它壞的情況下,都會潛意識地傳播出去。這個轉告詞編到什么程度呢?最好的程度是,當別人問的時候,你可以張口就來。這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腦白金。一般只要是三、五個朋友聚在一起,討論春節去丈母娘家送什么禮的時候,肯定就會有一個人告訴你:腦白金。消費者無法在最短的時間里組織語言來贊美你的產品,所以你一定要把組織好的語言編好了送到消費者的嘴巴里面去。
一個好的轉告詞需要具備四要素:通俗、易懂、好傳播、上口。你們以后的廣告詞不要追求文藝界面,只要追求順口就行了。這里面做得最成功的一個人是馮小剛,他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句經典的順口溜,最后還發展成了名言,被世人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