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你我皆知、皆用的品牌,一個業內有口皆碑的品牌,一個年銷售額近二十億元的品牌;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太太,沒上過學沒學過管理學過品牌。咋一看怎么都很難把這兩者聯系起來,可這兩點在陶華碧“老干媽”就融合在一起。而且,事實證明,目不識丁的老太太陶華碧就是一名優秀的品牌經理,一手打造了“老干媽”這個行業強勢品牌!
我們再來看看一個一度很輝煌的品牌:春蘭。1985年春蘭成立,1999年春蘭空調已經占據全國空調市場半壁江山,主營業務收入約19.47億元,凈利潤約2.65億元;同期開始向GE學習,建設成“世界著名的多元化公司”,相繼進入諸多領域:制造業(家電、摩托車、重卡車)、流通業、投資業、能源業(新型電池、電廠)、服務業(賓館餐飲等)、房地產業等——春蘭進入的產業之多令人瞠目結舌,但結果如何呢?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8.37億,虧損117萬——已連續三年虧損!曾經的空調第一品牌,如今前十都難排上;中重卡與東風、福田、中國重汽的差距從未縮短過;新型電池業進入得早,但在行業并未占據重要地位……
而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太太,十余年,從一個小餐館,將“老干媽”打造成婦孺皆知、有口皆碑的行業強勢品牌,銷售額超過橫跨諸多大行業的春蘭集團!我們不禁想問:什么是強勢品牌?“老干媽”的強勢品牌是如何煉成的?
什么是強勢品牌?邁迪也在十年的咨詢中總結出來強勢品牌的三大要點:
1、專注。品牌強勢與否,不在于你有多寬,而在于你有多深。
下面的這幅圖大家都很熟悉,雖然帶著戲謔的意味,但現實中就是這樣——很多品牌都是到處挖坑,但每個坑都很淺,并沒有挖到消費者的心里去,從而塑造了一個個大而不強的“虛弱品牌”。
“老干媽”迄今為止,只有不到二十個單品,專注在辣椒調味品上。“老干媽”的產品,幾乎都和這幾個關鍵詞相關:風味、豆豉、辣椒、香辣,把辣椒調味品這一塊做深做透,幾乎沒有任何一點超格的產品延伸。這與事實上的“品牌經理”陶華碧“不畏艱難執著于想做的事”分不開。
2、持續一致。品牌強勢與否,不在于對產品包裝和配方的堅守,而在于對品牌核心價值的堅守。
許多企業產品沒有變,品牌沒有變,但品牌的核心價值一日三變,消費者都不明白。曾經的南方高科手機,沒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從1999年創立到2005年被查封,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品牌定位就沒“消停”過,宣稱一會是“科技”,一會是“時尚”;一會是“掌中激情”,一會是“彩圖時代”。品牌自己對自己都不堅定、都沒有信心,怎么能苛求消費者對你堅定、對你有信心?
“老干媽”產品配方雖然有一定的獨特性,但并非競品無法達到、無法超越,而在于“老干媽一直堅守自己的“風味”“香辣”特點,十余年不變,讓品牌深深植于消費者心中——從某種程度上,“老干媽”對“風味”“香辣”持續一致的堅守甚至改變了中國消費者對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變了中國人的口味。
3、有所為有所不為。品牌強勢與否,不在于你能覆蓋多少品類,而在于你不能覆蓋多少品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尤其適用于現在的中國。
許多行業處于初級階段、無數的行業和歐美相比還有很大的潛力、諸多的行業還待開發…… 當歐美市場死氣沉沉之時,你會發現,此時的中國,機會遍地都是!同時,無數的企業相信自己品牌可以強大到覆蓋足夠多的品類……
曾經強勢如春蘭,占據空調行業一半市場份額,空前絕后;如此強勢品牌,進入到中重卡車品類,品牌力卻突然像啞了火一樣,這么多年都沒有什么影響力。
老干媽這樣的企業在貴陽也是屬于絕對明星級的企業,政府也多次期望它能融資、多元化——必然帶著很多的優惠政策,可貴的是,老干媽在如此多的誘惑面前沒有動搖,堅持自己的選擇。用陶華碧的話說就是“我只曉得炒辣椒,我只干我會的”;所以“老干媽”沒有做房地產、沒有做新能源,“老干媽”品牌甚至也沒有覆蓋到果蔬罐頭、豆瓣醬品類。
事實再一次證明,強勢品牌的打造,并不是有多少捷徑,有多少奇招妙想,往往是把樸素的事情做到位。“老干媽”的成長之路,是專注、堅守品牌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路,是抵御復雜的誘惑、發揮簡單的力量的過程,這樣才會然讓“阿香婆”等追隨者一直都很難超越,沒有讓空調行業格力、美的、海爾超越春蘭的事情再次發生。
我們在此分析老干媽,不在于老干媽有多大的銷售規模,甚至不在于老干媽品牌有多強勢,而在于它其實是中國諸多品牌的標本,它獲取并保持市場地位的方式和行為,都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更多品牌的學習,值得我們在更多人中進行傳播,讓中國涌現出更多“老干媽”式的強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