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商業品牌成功非偶然的內在規律——
主題介紹 :中國自主品牌在成長,不僅表現在簡單的產品與銷售方面,還在世界一體化金融與經濟領域體現著充分的價值,用國學營銷智慧剖析中國式品牌謀略,本文所提出的理論是一種大道從簡的戰略化思維。
第一部分:引言:橡果品牌啟事錄
『覽世界商道,說中國品牌;成功非偶然,內在有規律。』
第二部分:理念:中國式品牌相對論
『智慧無國界,理念有不同;國際商業觀,品牌相對論。』
第三部分:解析:中國式品牌相對論
『物藝理相通,態勢能互動;承炎黃思想,揚國學商道。』
第四部分:應用:相對論三大實用定律
『世界是平的,品牌是活的,永動加速度,滾滾經濟潮。』
第五部分:勢論:品牌的中國式崛起
『行行講門道,事事有說法,勢論加品牌,戰略新空間。』
第六部分:四位名家點評:李光斗、周培玉、茅理翔、鄭展威
『十年策劃人,一朝談感悟;百家共爭鳴,歡迎多批評。』

『世界是平的,品牌是活的,永動加速度,滾滾經濟潮。』
在中國經濟覺醒的第一個十年過去之后,我們看到了商戰勇者,也看到了品牌的草莽英雄;在中國經濟騰飛的第二個十年過去之后,我們發現了商業智者,也悟到了品牌傳揚道義。
中國自主品牌,在摸爬滾打中一路走來,歷經品牌之殤,才覺品牌之重;縱覽營銷之道,更應該領悟潛在的品牌態勢。
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應用,中國式品牌相對論直接應用的三大基本應用定律:
定律1 初建型企業:堅定一個基礎行業,制定好品牌發展的長遠大計,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做全面而細致化的品牌工作,要先解決好企業發展的溫飽問題;
定律2 成長型企業:除了審時明勢,企業還必須有持久耐力與恒心去完善,一點一點為品牌加分,切忌拔苗助長的毀滅式炒作,除非有相對保險的防護措施(危機預案);
定律3 成熟型企業:企業與品牌都已具有一定規模,就要在“態”與“勢”之間作好均衡的基礎上,把握好“拐點”與“路徑”,尋求安全穩定的可持續性贏利與發展。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是傳承著國學智慧的全局觀商業方法論,通過解悟太極式品牌密碼,剖析商業品牌成功非偶然的內在規律,強調打造優勢品牌必須內外兼修,在“態”與“勢”之間尋求均衡發展,將一切相關聯因素在品牌戰略角度加以有效過濾、變通應用,并使品牌與商品或服務呈現相溶互動的積極態勢,使新聞、公關、營銷與廣告相互協調、揚長避短。

『行行講門道,事事有說法,勢論加品牌,戰略新空間。』
做品牌,亦如滾水之道:做到60度,易;做到80度,不易;做到90度,難;做到99度,更難。然而更多時侯,就是差那么一度或幾度,我們的某些商業品牌便如那強弩之末,無力的倒在消費者心里;那些質量無差的商品亦如那漂石之盡,無情的沉沒于消費者現實生活之中;問題出在哪里?大部分是出在品牌與消費者的“溶”與“動”方面,出在對于“勢”的理解和應用方面。
成功的商業品牌必須要學會用已經存在的“態”來揚潛在的“勢”,依有形之態、運無形之勢,中國盛世之商業品牌方能更加萬千姿彩。
在品牌態勢理論基礎上創新角度的〖品牌勝戰十八勢〗則揭示了卓越商業品牌之勝戰兵法,要贏品牌戰:
須1理勢、2預勢、3明勢、4知勢、5審勢、6布勢;
會7觀勢、8悟勢、9養勢、10探勢、11溶勢、12借勢;
善13起勢、14醒勢、15順勢、16造勢、17隨勢、18因勢。
各種商業品牌勢道分析方法與實際運用技巧需要根據品牌的實際情況客觀看待,并且應該靈活組合地加以應用實施。篇幅有限,下面具體解釋其中較為重要的幾種運勢方法。
第一勢法:理勢。社會總是處于各種復雜的矛盾之中,而矛盾各方勢力的對比并非半斤八兩,斗爭形勢大都表現為一方對另一方的強制或折服。哪一方能占主導地位,一方面決定誰有理、一方面決定誰能干。有理和能干這兩方面往往構成了決定事情成敗之勢理,所以說應對現代商業化品牌競爭中的種種矛盾也應當基于這兩個方面去有效理勢,這是最基本的要素。
第二勢法:預勢。古訓有道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商業品牌的一切相關勢態發展也必須要作出正確預測,尤其有必要預測出其發展以及與現有勢態相反的結果,并做出有效預案,全局看待、主動出擊。
JAC江淮汽車(股票代碼600418)自主品牌預勢而謀,借助江淮瑞風商務車演繹了優雅的商務沖動,實現了產業戰略意義上的突破,使底盤、輕卡、商務車并駕齊驅,后來又在2005年增加了重型卡車,在2006年增加了乘用車系列,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新動力的典型代表之一。
第四勢法:知勢。知勢的難點不在于從劣勢中看出發展中的優勢所在,而在于優勢中看出發展中的劣勢,并能智巧果斷地避開優勢中之劣勢,朝著新的優勢方面努力、全速前行。
企業對商業品牌知勢而適當的作出調整也顯得非常重要,有時甚至根據品牌走向作出產業結構的調整,IBM就是最好的例子。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于1914年在美國創建,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跨國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20多萬人,業務遍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的變革 開放的1979年IBM就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臺IBM中型計算機,在80年代后期IBM先后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辦事處,并于199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獨資企業)。
長久以來,IBM始終依靠PC向消費者售賣高科技商品、傳播國際化品牌,于是人們對IBM這個藍色品牌的印象已經形成:IBM就等于PC!
而在2004年底,IBM卻把始終以技術超前享譽業界的PC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全球業務以12.5億美元賣給了聯想,在后PC時代,剝離了PC業務的IBM更倡導著On Demand(隨需應變)的創新理念,揭示了豐富的品牌內涵、更傳達了其不僅僅局限于PC、甚至IT領域的廣闊的國際化品牌沿展趨勢。
第十勢法:探勢。針對市場來說,探明情況、摸清底細,找準自身品牌及商品的競爭優勢,并用商業切入點(賣點)有選擇性的投放市場,就是探勢的具體應用,一般稱之為“試點市場”、“試銷市場”。
企業還可以采用少量試營和小范圍探測兩種方式進行,這時品牌及對應商品的訴求重心應該力求得到“點”的突破,以點帶面來強力推進。
第十二勢法:借勢。善于巧借非己的已有勢態為己所用,達到品牌建立并增速運營,或者推廣傳播目的。借勢與隨勢的區別在于:借勢是憑借某種已有勢態來行事,隨勢則是隨著勢態的發展而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舉措。
無區域商業品牌中國日泰借助著名影星任達華在好萊塢的國際化發展之勢,提出與眾不同的品牌主張,讓皮鞋隨著華哥與品牌共舞,提出“不一般”的品牌主張,實現了商業品牌個性塑造。
第十六勢法:造勢。先謀于事、再謀于市,就是要我們的商業品牌在市場行銷前必須事先營造出一種有迫切需求的氛圍,才能贏得消費者關注。
在縫紉機領域的中捷(股票代碼002021)先聚勢、再造勢的品牌營銷策略,以奇謀正合的操盤手法,與中國服裝協會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并且斥巨資全程贊助兩屆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活動,掌握了產業鏈條的重要話語權,形成了縱向合作戰略聯盟,并且借助這個中國原創服裝品牌匯聚的大舞臺,積極地從服裝行業的上游走到社會大眾面前,不僅拓寬了商品銷售渠道、而且獲得了良好品牌效應,傳遞了民族品牌的國際觀。
第十七勢法:隨勢。隨勢而行似乎顯得被動,而實際看來卻是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有效策略,在不改變勢態發展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內外各種因素綜合、形成水漲船高之勢,而不是憑已有的狀態去冒失沖撞、蠻干硬干。
第十八勢法:因勢。因勢而為的關鍵是在于掌握那些已有勢態,并分析其中哪些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哪些是可以通過引導后加以利用的、哪些是原本不可以利用但增加一定條件后就很快可以利用的。
對于己經存在可以直接利用的因素,人人都會看到并利用,往往忽視的是那些適當增加一定條件后即可利用的因素,俗話說出奇制勝,也正是強調在如何增加這一定條件的基礎上。
中國家電行業著名品牌格力(股票代碼:000651)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地實現厚積薄發,基于“好空調、格力造”多年傳播效應積淀與企業客觀現實發展趨勢,避開當時空調行業營銷與廣告大戰中的口水之爭,有效轉化因勢,對品牌進行合理化精神再造,使之具有領跑的魅力,傳達了企業新動力思想,并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樹立起全新的行業領導品牌形象,使品牌具有持續性與漸進升級的魅力,可謂大品牌、知大勢、有大形、識大體、成大器,作為空調行業領跑者,格力勢在超越。
品牌并非一蹴而就,品牌建設也是一個持久累積的過程,在當今商業競爭激烈角逐的時代,品牌包含了商品與服務的質量價值和商標價值,具有巨大的綜合經濟效益,更使之整體化地具有無形資產價值。不同的思維必然產生不同的回報,尤其是中小企業更需要依靠品牌實現商業競爭力。
綜括而論,中國式品牌相對論、『品牌態勢理論』與品牌勝戰十八勢法揭示了卓越品牌之商道勝戰兵法,所以要贏商業品牌戰,須理勢、預勢、明勢、知勢、審勢、布勢;會觀勢、悟勢、養勢、探勢、溶勢、借勢;善起勢、醒勢、順勢、造勢、隨勢、因勢;因勢利導、發揚品牌能量,創造商業神話。
執力者,勢;善執力者,善勢;品牌勝戰十八勢,是謀勢之基成勢之道,國學商業智慧的傳承之術,通過變通組合、套用嫁接,使品牌能量連綿不絕,更是傳揚了《孫子兵法》勢論思想。
悟勢、興道、變術,商業品牌戰,當戰無不勝;取勢、明道、優術,借長江MBA商學院之語,與業界同仁共勉!

『十年策劃人,一朝談感悟;百家共爭鳴,歡迎多批評。』
李光斗:品牌之“勢”乃最高競爭力!
中國企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產品至上階段,奉行以產量取勝的規模擴張模式,第二個階段是管理至上階段,通過營銷創新、管理效益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第三個階段是品牌至上階段,要求企業在資源、能力、技術、管理、營銷、人力資源、廣告等各個方面都服務于品牌,可見品牌之“勢”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競爭力。
陳慶新先生早年曾服務于我們的團隊,頗具慧根。在《品牌時代:中國式品牌策劃·謀略與案例》一書中,他結合了個人多年來在商業品牌建設中的經驗感悟,將實踐、理論與創新相結合,獨辟蹊徑地從“勢論”的角度詮釋中國式品牌的概念,明確闡述了品牌戰略規劃的具體操作方法與技巧,這對中國企業客觀理解自身的商業品牌建設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李光斗:中國十大策劃人代表人物,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榮獲中國策劃業12年杰出功勛獎,著有《僅次于總統的職業》《品牌戰》等多部專業著作。
周培玉:品牌時代的思想者
品牌理論來源于西方,但經慶新一番中國式的思考和梳理,就頗有幾分東方韻味,且富有哲學意義。不僅如此,他還融通地采用數學、物理學、廣告學、管理學,甚至博弈論等眾多學科知識,來分析品牌態勢理論存在的廣博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其中也包涵一種態勢的思想,治國如此,用兵如此,經營企業亦難出其右。
作為一名頗有建樹的年輕廣告人、品牌策劃專家,慶新注重的并非只是玄妙理論,他更注重實戰,這從他近幾年所承接的廣告、品牌或營銷策劃項目可窺一斑,也能看得出來,他已將態勢理論很好地運用在品牌策劃實踐工作中,并取得了不俗業績。正如許多憂慮中國可能淪為制造大國而非創造大國的仁人志士那樣,慶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傾力推出態勢品牌理論,其用意再明顯不過:中國制造正在聚集中國態勢,中國態勢必然造就大批優秀的中國品牌,而中國企業的未來也已經進入品牌時代!
◆周培玉:全國商務策劃師總部主任,我國商務策劃學科建設的開創者,清華 特聘教授,企業戰略與謀略文化專家,主編大學商學院公共課教材《商務策劃管理教程》。
茅理翔:勢、理、情,交融之著
陳慶新先生畢竟是個資深策劃人,善于造勢,以勢奪人,在《品牌時代:中國式品牌策劃·謀略與案例》一書中以其磅礴的氣勢,詩一般的文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論理結合,勢不可擋,讓讀者無法停止閱讀。他能夠將創牌、樹牌、維牌、保牌及充分發揮品牌的威力抓住了一個“勢”字,順勢、趨勢、借勢、造勢,真是把品牌的核心思想寫透了,從孫子兵法、誠信道義及西方文化的融通寫得太棒了。此書的美妙之處,好象找不到真正如何講創牌的方法之說,但是如果細細體味,品牌十八勢說其實就是教你如何創牌、維牌、用牌。
勢、理、情連成一體,融匯全書,讓我真正感受到作者的這種妙筆之功能。無論對初創的企業家還是對已經有一定成就的企業家均會有所啟發,從中解品牌之真諦,激發創品牌的決心,并為偉大中華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茅理翔:方太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人大代表,北師大、浙大、山西財大等高校兼職教授。被外商譽為“世界點火槍大王”,于1996年創建中國廚具著名品牌:方太廚房專家。
鄭展威:品牌時代,勢在必贏!
正如陳慶新先生在書中所說:“勢,是指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一種能量”。在品牌傳播過程當中,無論采用何種“勢”能,只要能夠準確的審時度勢、把握好時機出手,往往就能產生勢如破竹、勢不可擋的必贏態勢!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品牌態勢理論)的觀點及現實商戰應用更是把中國兵家傳統智慧進一步發揚光大,融通了多學科的品牌態勢理論,新穎獨特、自成一派。我們期待陳慶新先生有更多的觀察和思考,不斷提出更多新鮮的觀點和主張,為中國品牌建設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勢能。
◆鄭展威:中國品牌研究院院長,中國策劃研究院高級策劃師,畢業于北京大學行政管理專業,長期從事品牌傳播研究,曾擔任白沙、創維、芙蓉王、萬家樂、三一重工等企業傳播顧問。
本文觀點節選自《品牌時代:中國式品牌策劃·謀略與案例》陳慶新著,由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本書分為理論與案例兩大模塊,作者集十三年品牌實戰經驗,打通中外品牌脈絡,書中詳實介紹了品牌知識、工具與實際運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