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可口可樂先后曾經七次遭遇過滅頂之災,但如今依然巋然不動,生機勃勃?
為什么“蘇丹紅”事件也曾給肯德基帶來危機,但如今肯德基里依然人來人往,座無虛席?
為什么三株集團因為一樁訴訟官司,所有的輝煌立即灰飛煙滅,等待三株的是“壽終正寢”的結局?
為什么秦池的兌酒事件一經媒體曝光,秦池立刻遭到眾多消費者的抵觸,很快便陷入覆滅的境地?
相比國際知名品牌,本土品牌的生命力是那么脆弱,一旦遭遇市場上不利品牌的突發事件,則很難幸免于難,秦池、春都、旭日升、愛多、金正集團、巨人集團、三株…….這些風光一時的品牌,竟沒有一家能逃拖“曇花一現”的厄運。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人們常常不能原諒別人的過失,但對自己喜歡的人,則會報有很大的寬容,情感因素在左右著我們的大腦,人們對待品牌又何嘗不如此呢?
可口可樂、肯德基等國際品牌在中國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深入人心,具有很高的品牌美譽度、忠誠度,與消費者建立了較深的情感交流,消費者對自己鐘情的品牌,往往能原諒它的一些過失,所以可口可樂、肯德基等品牌在危機面前都能幸運地逃脫。而秦池、三株等這些巨額廣告費打造出來的本土名牌,在消費者心中就像暴發戶,只有品牌知名度,缺少品牌美譽度、忠誠度,所以一遇不利的突發事件,則很難幸免于難。
看來,建立同消費者的情感溝通,提升品牌美譽度、忠誠度是品牌練就金身不壞之軀的不二法則。
那末,怎樣才能建立同消費者的情感溝通,提升品牌美譽度、忠誠度呢?
答案只有一個:品牌,請付出你的愛!
品牌要想獲得消費者的愛,必須先付出自己的愛。企業必須借助自身行為,不斷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樹立負責、積極的企業形象,用心打動消費者,即所謂“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點點滴滴累積逐漸取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最終才會獲得消費者好感,獲得消費者的愛。
其實,品牌的巨大無形資產是在消費者心中的,消費者只有發自肺腑地認同某個品牌,它才會有金身不壞之軀,才能成為強勢品牌。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有一個明確的長期承諾:就是讓每個可口可樂的業務單位都成為當地模范企業公民。
為了塑造“企業公民”的良好形象,可口可樂對公益活動的投入可謂不遺余力。迄今為止,可口可樂公司已在中國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學,100多個希望書庫,使6萬多名兒童重返校園。此外,可口可樂還捐助成立兩個江西可口可樂希望之星高中班,并捐贈800萬元支持家庭貧困的第一代農村大學生。
2004年可口可樂啟動愛心助學計劃,用來幫助廣東省各城市的困難家庭兒童重返校園,活動計劃是從“爽白酷兒愛心助學基金”中,撥出10萬元,獨立設置賬戶,專項用于愛心檔案中貧困少兒助學。
可口可樂將公益事業視為企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他們不僅出錢而且出心。通過贊助公益事業,可口可樂的品牌美譽度、忠誠度不斷提升,成功地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認真、積極、負責”的良好形象,同時也建立了同消費者的情感溝通,獲得了消費者的愛。
肯德基為了給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從店堂環境的布置,到產品原料的生產供應、員工的規范服務、食品的加工制作等,每個環節都有近乎苛刻的標準要求。如對烹飪加工時間的分秒限定、佐料搭配的精確標準、清潔衛生的詳細流程、員工遇到不同問題時的規范用語、每日各個環節的糾錯總結等等上百道工序、環節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這種細致入微的優質的服務打動著顧客的心,顧客到肯德基就餐,不僅是吃一頓飯,還是體驗一種文化,感受一種溫馨。
海爾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內心,是因為它對消費者付出了“真誠”。海爾的“星級服務”也可謂細致入微,不僅在上門安裝、回訪、維修等各個環節有嚴格的制度與質量標準,還細致到上門服務,事先套上一副腳套,安裝空調時無塵操作,自帶礦泉水,臨走把地打掃干凈等等。海爾洗衣機2000年上半年就成功開發42款新產品,其中大部分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量體裁衣研發的,使消費者感受到了“真誠到永遠”。
反觀我們許多本土企業,“短視”、“投機”現象十分嚴重。許多企業只看重銷售量的眼前利益,熱衷于廣告狂轟、價格競爭、促銷等行為,甚至作出產品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的傷害消費者感情的事,例如,近期“無煙鍋”虛假宣傳事件鬧得沸沸揚揚,3月28日《新聞晨報》曝光了“鍋王胡師傅”,27日央視《生活》節目不但曝光了 “愛仕達”、“樂無煙”等知名無煙鍋品牌,更是把矛頭指向了整個無煙鍋行業。這樣的殺雞取卵的“短視”行為怎能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情感的溝通呢?
只有知名度而缺少美譽度、忠誠度的品牌等于沒有消費者的人心為基石,生命力極其脆弱,但一遇危機,不是大傷元氣就是覆滅夭折,秦池、三株等莫不如此。
其實,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要想獲取須先付出。
品牌,獲得消費者的鐘愛從付出你的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