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對話》介紹 :品牌對話邀請各界名家在品牌這個大主題下,分析、研究中外成功的品牌運作案例,為企業在進行品牌化建設的道路上作為參考,并一起分享品牌智慧,共同探討品牌的未來。品牌對話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尤其對于企業家來說,需要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觀念來啟發;品牌對話是一個交流的平臺,各種思想、經驗與智慧在這里碰撞、分享。
對話嘉賓:劉永炬(中國實戰營銷奠基人、中國廣告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品牌對話》:企業的品牌建設,需要從哪里開始?
劉永炬:品牌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我們說品牌,它是有符號的,品牌符號。比如說張三、李四,我對張三好,我首先知道他張三叫什么。你現在跟市場溝通的時候,你首先溝通的是認知,然后才能是好感,現在我們一上來就做好感,那不可能的。就像兩個人剛見面,相互都不了解,上來就夸夸其談,希望別人了解自己,有的人覺得你這人吹,或者說你這人太虛了,或者空,而不可能對你產生好感。
做品牌,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它是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你的行為舉止,穿衣戴帽,每一個點都能凝結到一個價值里去,比如:一個女士穿一身坦胸露背的衣服,但行為又很淑女,這是兩個點,這兩個點無法凝結到一個概念上。所以,要為一個概念去做一個品牌,就需要有過程和一致的內容。你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第三步要做什么,就像兩個人從見面到相熟肯定是有個過程的。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你的品牌要讓大家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是哪種人。知道之后你才能有第二步的行為,如何做好感。好感里面有很多,不是說我就建立美譽度就行了,可能還需要建立形象,還要讓人心里有欲望,需要你,這些都是需要有很多方面來實現的。這些方面統合在一起要符合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正好是你對應的消費者所需要的,這就是品牌的塑造過程。
《品牌對話》:那么企業做品牌,應該從哪些方面,以什么樣的步驟來進行呢?
劉永炬:肯定是先有戰略,品牌發展的策略,有了這個策略之后,才能根據這個策略制定出品牌的規劃。有了這些規劃才能知道應該怎么具體去做,具體做里邊有行動計劃,有組織管理,具體運營的步驟等,都是按部就班的,后邊的一項都依附在前面的一項成功的基礎上,而不能說后邊一項先做。所以說不能先弄一個什么品牌計劃,因為你品牌都沒形成,你怎么計劃?品牌不是計劃出來的。
《品牌對話》:如果更具體一點來講,是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開始呢,或從市場開始,還是從產品的角度開始?
劉永炬:肯定是從產品這個點開始了。因為你的品牌是依附在產品身上產生的價值,如果我是一個制造型的企業,它一定是依附在產品身上產生的價值,它不是依附在你企業身上產生的價值。像服務型企業,它本身就是一個產品,它本身可以創造利潤,那么企業的品牌就是它的利潤增加的價值來源,也就是說你的品牌不能獨立存在。
現在有很多企業在做形象,本來是制造企業,產品還沒賣動,它卻制造形象去了,這是誤區。如果做形象的話,也是你成為行業的龍頭,占領了市場的很大分額,這個時候,制造的形象是在保護你自己不受侵犯,說明你的品牌已經成功了;當你是在保護自己和別人的品牌做區隔的時候,你可以做形象。但是如果你這個品牌大家都不認知,你一上來就做形象,其實沒有任何意義,現在可能在這方面大家都相當混淆。
《品牌對話》:企業在塑造品牌的時候,是有共性的規則可依循呢,還是需要針對自身的不同條件與基礎區別對待?
劉永炬:絕對是有區別的,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現在各個行業的發展處于不同的階段,雖然大部分產品都是在成熟期,但有的是成熟期中需要創新,有的是在成熟中尋找自己的賣點,也有的是在成熟期中消化自己的價值。所以你要考慮從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到底是做賣相,還是做價值?它的價值空間有多大?用概念產生品牌,是用共性概念還是用個性概念?怎么能夠獨立的讓人認同,這里面絕對是有區別的。
比如說怎么區分,現實中我們有男人女人,做一個男人的品牌是什么,這是一個大的空間,小的空間就是這個男人長的這樣,那個男人是那樣,這個男人是這個品牌,那個男人是那個品牌,在男人中確立有錢的,也是一個價值,男人中有學問的也是一個價值,這是個性的,是細分出來的一個概念。但是男人和女人,這是大的市場區隔出來的一個概念,就是每一種產品有的是在區隔下可以產生,有的必須是細分下才能產生。
來源:品牌對話《劉永炬品牌問對》系列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