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是突破瓶頸的法寶
如今,雖然不少企業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品牌,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更多的中國民營企業還在價值鏈的低端痛苦掙扎,毫無品牌價值可言。杭州一家公司的賬本能很好地說明這些企業的艱難:公司生產的鼠標每個售價40美元,扣除付給美國公司14美元的零件成本和8美元的專利費,以及經銷售商的15個美元,剩下的3個美元留給中國人支付工資、電費、倉儲、運輸……
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瓶頸,而品牌建設將成為民企做大、做強的突破口。
品牌建設是持續發展的保障
有資料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5年。在不少人眼里,品牌不過是一種標志,只要到工商部門注冊就是一個品牌;有的企業以為花大價錢投廣告,就能打響企業知名度,這就是創品牌;有的企業在經營模式上依舊選擇貼牌加工、低成本擴張;有的企業品牌缺乏營運手段、措施……
為什么這些顯赫一時的品牌生命力如此脆弱?究其本質,是我們的民營企業家在做品牌的過程中,只看重眼前的市場和利益。急功近利心態是品牌建設的大忌,它不僅害了品牌,更害了企業。
品牌建設如何化有限為無窮
識別和選擇最有價值顧客是民營企業品牌建設“以小博大”的第一步。
追求品牌的差異化是民營企業品牌建設另辟蹊徑的另一技巧。
擁有傳統品牌的民營企業,想要通過有限的投入實現大發展,除了精確選擇客戶群、追求品牌差異化之外,還應適當去除陳腐印象,彰顯時代特性。隨著時代的變遷,消費群體有逐漸向低年齡段轉移的趨向。追求時尚、追求新穎、追求個性,幾乎是每一代年輕人的特點。“老字號”之所以能夠經歷百年風雨,是因為它始終能為當下的消費者所喜愛。
品牌建設擁有巨大潛在效益
品牌在人們面前展現出來的力量只如同冰山一角,其巨大的潛在效益往往為人所忽略。從品牌的層次上定位,第一層次是產品品牌階段,第二層次是企業品牌階段,第三層次是產業品牌階段。產品品牌層次是消費者只是簡單的確認這個產品是好的,而企業品牌層次是消費者通過一個品牌不僅能判斷這個品牌是好的,到了這一層次,企業可實現多元品牌支持。到了產業品牌層次,一個品牌就已成長為該產業的代名詞。
如果說企業是商業戰爭中的一個個戰士,那品牌就是企業手中最犀利的刀鋒。企業可以憑借品牌的利刃,抵御敵人的攻擊,劃破前方的堅盾,突破重重阻礙,砍倒競爭對手,在殘酷的商業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一方霸主,再用鋒利的大刀,去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潛在競爭者!
(作者系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理事,哈爾濱老鼎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