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無信而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為”。信用對于個人重要,對于品牌而言也同樣重要。海爾是以“真誠到永遠”贏得客戶信賴的品牌,其宣傳的“一條龍服務、24小時熱線咨詢、五星級標準服務”等承諾被一一落實,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家電第一服務品牌的良好形象。缺乏信用,不但會制約新生品牌的發展,而且會使本已成熟穩定的品牌陷入資金危機、用戶危機和生存危機。特別是在知識經濟和網絡時代,如果不講信用和商譽,品牌就無法生存。現代企業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優秀的人才,應當而且能夠承擔品牌的倫理責任和相應的經濟信用。正如著名的管理學家克拉倫斯?沃爾頓(Clarence Walton)所說:“企業經理人應該用一種全局觀點來看待企業的責任,因為在這種觀點之下,企業被看成是講信用、講商譽、講道德的組織而不是賺錢的機器。”
然而,由于相應的法律制度和處罰條例尚未健全,對違反經濟信用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夠,行為人對違反信用缺乏理性認識,加之地方保護主義等原因,違約、欺詐、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現象不勝枚舉。大量違反經濟信用的行為從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主觀故意性,有的甚至一開始就設下一個圈套,根本沒有想要遵守自己訂立的合同,不想履行任何義務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不少人面對眼前的利益誘惑,置信用與商譽于不顧,甚至不惜鋌而走險。
違反經濟信用行為的蔓延一方面造成了社會道德、社會信用的滑坡;另一方面也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使經濟缺乏效率,并破壞社會福利。許多人并未意識到違反經濟信用行為的社會后果和經濟后果,不知道信用和商譽也是一種特殊的資產,會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任何以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來獲取自身利益的行為都難以維持長久。為了使社會經濟得到健康發展,必須倡導和樹立品牌理念,堅決消除違反經濟信用的行為。要讓更多的品牌經營者認識到,只有重視信用和商譽,才能贏得更多的合作者,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和支持,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商機和品牌效益。維護品牌信用和商譽應當成為每個企業的絕對命令。當今的品牌競爭不僅是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更是商譽競爭,而商譽的核心是信用和公正。品牌信用、品牌商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共同構成品牌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品牌要得到持久的發展,信用和商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是無形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