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的有效產出是由“客戶的心智模式”創造的,客戶的有效產出由客戶的認知創造,這句話揭示了TP戰略中最偉大的部分:“以客戶為中心”是以滿意客戶的認知價值為中心。
什么叫客戶的認知價值?
假設拿出兩幅抽象畫來,在一幅上面簽上施瓦茲(Schwartz)的名字,另一幅簽上畢加索的名字,然后請別人發表意見。結果一定不會出乎你的預料。
假設請兩個持對立觀點的人讀一篇關于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的文章,然后分別問他們這篇文章是否改變了各自的觀點。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只會從文章里找出支持自己觀點的事實,而對那些相反的事實視而不見。
所以,我們就明白了,無論我們做什么,客戶都只會從中找出支持自己觀點的事實,而對那些相反的事實視而不見。
人們只看自己想看的,人們只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只有一種情況,他們會接受我們的產品,那就是他們發現我們就是他們目標的一部分的時候,或者他們在懷疑自己的時候。
對一個完全自信的人,什么銷售都是徒勞的。
什么時候客戶懷疑自己?
那就是:當我們不改變客戶,也不改變產品的功能,我們去致力于改變客戶對公司品牌,對問題,以及對自己的認知之后
所以,TP不是“產品定位”,因為產品定位好像意味著你要對產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
TP并不改變產品的任何物理功能,“有效產出定位”只是從客戶的認知層面去改變,產品的功能事實上絲毫未變。
我們最常犯的典型錯誤,是錯認為自己的產品實力會產生企業的實力,客戶會“慧眼識英雄”。
事實恰好相反。企業的實力來自“客戶認知”的力量,即產品在“目標客戶”頭腦里占據的地位。
可口可樂有實力。可口可樂公司僅僅是可口可樂碳酸飲料實力的代表。一旦離開了可樂業,可口可樂公司有多少實力?
認知的事實是,客戶看到的只不過是他們想看到的,如果不想,就看不到。所以,定位是一個讓消費者認知發生改變,從而讓消費者明確其價值而獲得有效產出的過程。
這就是為什么優秀的OEM企業難以做品牌的原因?第一是他們總是改變產品,而不是改變客戶的認知,即,不懂得客戶的精神需求,第二,即使少數幾個人懂,他們的部門間也難以做到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