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工作者經常把“質量”這個詞掛在嘴上,但好多人對“質量”這個概念并沒有正確的理解,甚至有誤讀的地方。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給出的“質量”定義:質量是反映實體能滿足明確和隱含需求的能力的總和。這個定義很全面,但不易操作。特別是“隱含需求”,說不清、道不明。
于是,許多質量管理專家試探著給“質量”下定義,其中國際質量管理大師朱蘭給“質量”下的定義得到普遍認可。他認為:質量就是達到要求并適合使用。這個定義不太全面,但容易操作。只要產品符合要求并且具有使用價值,就可以使客戶滿意。所以,好質量的產品是符合要求的適用產品,而不是超過要求的優質產品。對于提交“產品”的項目組織來說,產品質量不是越高越好。
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把“質量”和“等級”混為一談。
質量是“一系列內在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等級是“對用途相同但技術特性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級別分類”。質量水平未達到質量要求肯定是個問題,而低等級不一定是個問題。例如,一個軟件產品可能是高質量(無缺陷)低等級(功能少),或低質量(許多缺陷)高等級(功能多)。項目經理與項目管理團隊負責權衡,以便同時達到所要求的質量與等級水平。“質量”與 “等級”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也是由朱蘭提出的。
鍍金:就是在已經滿足項目需求的同時,又進行了范圍以外的工作。“鍍金”被很多項目經理認為是:為了提升客戶滿意度而進行的工作。的確這種做法在很多時候能得到客戶的認可,但是一名項目經理如果沒有避免鍍金的措施,造成的結果往往是項目的失敗。
鍍金往往會帶來以下隱患:
1. 違背契約精神
項目之所以簽合同、制定《項目范圍說明書》,并且得到項目雙方的認可,就是建立項目的一種契約精神。有了這個契約精神,項目變更才能得到控制。而這些文件也是對項目經理工作的有效支撐。如果項目經理主動打破這種契約,項目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項目工作對于項目經理以及每一個項目成員來說都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靠幾天的項目沖刺就能完成的。所以,項目工作應當建立松緊結合的項目節奏,如果為了一些鍍金工作加班加點,搞得大家非常疲憊,不但會打亂項目的工作節奏,也會影響項目成員的情緒。
3. 喪失全局視角
過分的追求項目某一部分的工作,會對項目的整體協調造成影響。因為這個時候項目經理往往會沉浸其中,特別是受到客戶贊揚的時候。項目經理應該站在項目全局的視角,而不應該沉浸在某一部分工作,關注局部會造成全局視角的喪失。
4. 增加項目成本
鍍金是做了范圍中沒有的工作,但并未得到相應的補償,即多干活卻不收錢,這會增加項目的成本。項目管理認為:鍍金的項目是失敗的,因為用于鍍金的資源可用于更有價值的事情。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不易區分的灰色地帶。項目經理要盡量考慮項目相關方明示和隱含需求,并把它們表述成明確、可操作的項目要求。只要實現了明確的項目要求,就認為已經滿足了相關方的明示和隱含需求。
隨機讀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參學。師傅問:“什么時候動身?”“下個星期。路途遠,我托人打了幾雙草鞋,取貨后就動 身。” 師父沉吟一會兒,說:“不如這樣, 我來請信眾捐贈。
師父不知道告訴了多少人,當天竟有 好幾十名信眾送來草鞋,堆滿了禪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帶來一把傘要送給 和尚。和尚問:“你為何要送傘?”“你的師 父說你要遠行,路上恐遇大雨,問我能不 能送你把傘。”但這天不只一人來送傘,到了晚上, 禪房里堆了近50把傘。 晚課過后,師父步入和尚的禪 房:“草鞋和傘夠了嗎?” “夠了夠了!”和尚指著堆在房間里小 山似的鞋和傘,“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帶著。”
“這怎么行呢?”師父說,“天有不測風 云,誰能料到你會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萬一草鞋走穿了,傘丟了怎么辦?”師父 又說:“你一定還會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請信眾捐舟,你也帶著吧……” 和尚這下明白了師父的用心,他跪下 來說:“弟子現在就出發,什么也不帶!”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備,而是有沒有決心!有決心了,擬定目標了,一切都不是問題!請帶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標在遠方,路在自己腳下。 每邁出一步,都是一點點收獲! 帶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