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16日,我們MBA16 17班迎來了為期兩天的課程學習,著名項目管理實戰派專家于洪波老師受邀開講《項目化經營管理之道》的課程。

— 1 —
周末又在整整兩天的「項目管理」學習中度過啦。這是一門知識結構匯總集大成的課程;于洪波老師將每一次課程都當成項目來經營, 把PMP一共770頁的知識體系指南指南和其17年的教學精華濃縮成了這兩天的授課內容。
項目管理是一門來自西方的、專門研究獨特(或突發)事務運作的課程體系。“事務”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國家級大項目,小可以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項目是為創造獨特產品、服務或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起點—終點)工作。項目管理指的是將知識、技能、工具與技術運用于各個項目之中,以達到項目要求。于老師對項目化經營管理有著深刻的洞察和理解。要想搞定項目,必先搞定事;要想搞定事,必先搞定人;要想搞定人,必先發現其需求,滿足其需求。在解決人和事的過程中,要學會“看情況”,看情況不是一句口頭語,而是多角度看問題的立體思維模式,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具體表現,看情況不是萬能的,看情況也得看情況。在項目管理中,很多人會把業務和項目混為一談,而于老師給學員們清晰地闡述了二者的差異之處:創新去做的事,叫項目——采用項目管理;重復去做的事,叫做常規業務,采用流程管理——機器。在項目開始之時,你要明白你是在做項目還是做業務!— 2 —
一起來看看于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干貨!
01 什么是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是將知識、技能、工具運用到各項項目中。系統論和統籌法是項目管理的兩大理論支撐。項目化經營管理之道不僅要講究西方就事論事,講規則按規律辦事的“形文化”,還要結合東方以人為本,講求辦事藝術和富有創造性的“象文化”。于老師表示,科學的方法來自于西方,藝術的手段源于東方。用東方的智慧講述運用西方的管理方法,學會借勢、造勢、得勢,運用特定的資源和人脈,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特定的事情,將是企業獲取項目成功的秘密武器和法寶。02 項目立項
項目產生于需求,需求要經過確認。確認后的需求可通過頭腦風暴、橫向思維、逆向思維生成多方案,并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謹慎選擇最佳方案。最佳方案確立后,就要為項目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項目定義,并在項目定義的基礎上簽發項目章程。項目定義必須要關注四要素:項目干什么?(準)何時干?何時停?(快)花多少錢干?(省)干到什么程度?(好)。03 項目執行
杰出的策略,必須加上杰出的執行才能奏效。項目執行關注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管理項目知識、獲取資源、建設團隊、管理團隊、管理溝通、實施風險應對、實施風險應對、實施采購、管理相關方和管理質量。
— 3 —
于老師用風趣幽默的預言來講述這期精彩的課程,讓企業家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會了刻板嚴謹的項目管理課程。
同學們對老師兩天的精彩授課紛紛點贊佩服,其中最讓同學們敬佩的是于老師對于時間管理的精準度。
于老師能夠做到上課和下課的時間都掐得十分準確,是精確到分鐘的那種,而且是在沒有過多的去看時間的情況下,于老師說,項目管理課程最重要的第一點內容就是時間的管理,連時間都管理不好,何談項目的執行、監控?企業家學員們紛紛表示,這兩天在于老師的課程上收獲很大,希望有機會能再次聆聽于洪波老師的課程。

隨機讀管理故事:《忙碌的農夫》
有一個農夫一早起來,告訴妻子說要去耕田,當他走到40號田地時,卻發現耕耘機沒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豬還沒有喂,于是轉回家去;經過倉庫時,望見旁邊有幾條馬鈴薯,他想起馬鈴薯可能正在發芽,于是又走到馬鈴薯田去;路途中經過木材堆,又記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當要去取柴的時候,看見了一只生病的雞躺在地上……這樣來來回回跑了幾趟,這個農夫從早上一直到太陽落山,油也沒加,豬也沒喂,田也沒耕……很顯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沒有做好。
點評:
做好目標設定、計劃和預算是執行的基礎。做好時間管理是提升執行效率的保障。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