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作為我們看待世界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無所不在的復雜性挑戰,做出睿智的決策,從而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每個青年人都需要培養這一能力,而且越早學會越好。
本文發表于《現代商業銀行》2023年第1期,作者系北京學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管理學博士 邱昭良。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我在一家民企上市公司對高管進行系統思考培訓時,該公司董事長特意讓他正在讀大學的兒子請假來參加此次培訓,他說:“我認為系統思考能力太重要了,這項能力越早學會越好!”在我和那位同學交流時,他說:“我們大學里面沒有老師教給我們應該如何思考,雖然我對于企業里面很多問題的背景信息還不太了解,導致對您舉的例子和小組討論的具體問題不能完全聽明白,但是,我認為您的課對于我如何思考復雜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和實用的方法,非常有幫助!”
這并非個例,在我的課堂上至少遇到了數次類似狀況。的確,我認為案例中的董事長是睿智的, 不僅各級管理者需要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青年人也有必要具備這項能力,而且越早學會系統思考越好。
青年人尤其需要系統思考
為什么說青年人尤其需要建立系統思考呢?我想理由有很多,在這里講三點。
首先,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各種系統的世界里面,與系統密不可分。為了更好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我們就需要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因為我們所處的組織、社會,都是一些復雜的動態社會系統,我們在職場中的每一項工作、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是一個又一個系統相互交織在一起,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聯系,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你具備了系統思考的智慧,即便你不是決策者,也可以看清楚系統動態變化背后的底層結構,順勢而為,做出睿智的選擇。
其次,學會系統思考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元能力”。當今時代,變化無所不在,你今天掌握的那些知識和技能,過不了多久,也許就會失效;而未來,你所從事的工作、對于你至關重要的那些知識與技能,也許現在還沒有出現。因此,如果你具備了“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我將其稱為“元能力”,也就是發展能力的能力,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所謂“不變”就是自己具備了很強的學習力,這樣就可以應對未來各種各樣未知的變化。所以,你現在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或技能可能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培養自己的“元能力”。就我的理解來說,在諸多“元能力”中,系統思考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再次,就像那位正在上大學的同學所說,我們主流的教育更多側重于專業知識內容的傳授,屬于“信息性學習”,它可以增進你所知的內容,讓你了解相關領域的事實、程序和內容,但是,它沒有教給我們如何思考。而后者是成人學習與成長更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那就是讓我們學會如何思考,并能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思考,從而改變我們觀察、理解、思考、決策與行動的模式。后者被稱為“轉化性學習”。就像哈佛大學成人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所說:真正的成長需要產生一些質變,不只是知識性的,還包括觀點或思考方式的改變。
因此,系統思考作為領導力的必備核心技能,是應對復雜性挑戰的利器,可以幫助我們做出睿智的決策、有效解決復雜的動態性問題,對于每一個有追求的青年人來說,都需要學會系統思考,而且越早學會越好!
什么是系統思考
管理學家彼得·圣吉指出:系統思考是讓我們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化的形態而不是轉瞬即逝的一幕。就我的理解而言, 從本質上講,系統思考就是以符合系統特性的方式,去思考和應對各種復雜的系統性挑戰。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連接的一群實體構成的一個整體。這里面有三個要素 :第一,系統是由多個實體構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考慮問題時,必須全面兼顧,不能本位主義或局限思考;第二,構成系統的實體之間存在大量的相互連接,這就要求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動態的觀點,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不能靜止、機械地看問題;第三,系統是一個整體,有其功能或目的。這就要求我們透過現象看到內在的本質,不能只是停留于表面,就事論事。
因此,我在《如何系統思考》一書中給系統思考下的定義是: 系統思考就是從整體上看待我們身邊的各類系統,對影響系統行為的各種力量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解讀,以培養人們對動態變化、復雜性、相互依存關系以及影響力的理解、決策和應對能力,從而更好地與系統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系統思考不僅是一種思維模式,也包括一整套實用的方法、工具與技能,讓我們以更加“系統友好”的方式來看待和分析我們身邊的各種系統。它的要點包括四方面:
第一,它把世界或復雜問題看成是一個系統,注重其整體性;
第二,它主張我們看到全局和系統行為的變化動態;
第三,它注重探求驅動系統變化背后的“結構”——也就是關鍵驅動力及其相互依存關系;
第四,系統思考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系統,做出睿智的決策,與系統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因此,從本質上講,系統思考就是整體思考,也就是要從整體的角度來理解問題。它更加注重系統的整體,不僅是分析各個構成部分,而且通過探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連接和動態的反饋,找到驅動系統行為變化的內在結構,設計恰當的介入或干預策略,恢復系統自身的適應力。它是一種與傳統占社會主流的、基于“還原論”(reductionism)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與方法,人們通常將其稱為“整體論”(holism)。
基于此,彼得·圣吉將其稱為“思維范式的轉變”——也就是從“還原論”轉變為“整體論”,并且認為它是我們看世界的全新視角,是一種“新語言”,幫助我們重構思考方式,讓人們體味到“不可分割的整體性”。惟有如此,方能化解人類與企業面臨的重重困境。
如何系統思考
如上所述,系統思考的精髓在于“思維范式的轉變”,但是,對于許多想學習系統思考的朋友來說,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或認為這玩意兒高深莫測。的確,思維作為人類一種基本能力,看不見、摸不著,而又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觀察、理解、決策與行動。就像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所說:我們用大腦來思索世界,而“這套設備”卻沒有能力審視自己。
那么,應該如何才能做到系統思考呢?
在我看來,你可以參照“思考的魔方 ”這一框架,通過應用相應的方法與工具,不斷練習、勤于復盤,假以時日,就可以培養起這一能力。
1. “思考的魔方”——如何系統思考的行動框架
根據我自己的體會,雖然思維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有不同的維度或面向。如果我們拿一個“魔方”來打比喻的話,每個人的思維都有“角度”(是動態變化,還是靜止)、“深度”(是浮于表面,還是洞察內在結構)與“廣度”(是局限于本位,還是看到全局)。因此,要想實現“思維范式的轉變”,需要從思考的角度、深度和廣度三個維度進行拓展和轉換(參見表1)。
根據上述三個維度的不同狀態,我們可以把認識世界的思維視為一個復雜的多面體,我將其稱為“思考的魔方 ”(如圖1所示)。
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未經過有效的訓練,僅依靠自我摸索,很容易陷入“系統思考缺乏癥”,在“思考的魔方 ”中,他們往往處于左上角的狀態,即“只看眼前、只看表象(事件)、只看局部”;而一個具備系統思考智慧的人,應該處于“思考的魔方 ”的右下角,即他們能夠看到事物的來龍去脈(起因與動向)、看到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或模式及其背后的驅動因素(系統結構),看到全局(整體)。也就是說,要想實現系統思考,你需要在以上三個維度上實現思維的轉變,并將它們整合起來,才能實現從“還原論”到“整體論”的“范式轉變”。
2. 善用方法與工具,并勤加練習
在上面這樣一個過程中,符合系統思考精髓的方法與工具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能力養成與精通的必經之路,不容忽視。因為即便我們懂得了很多道理,但“知道了”和“能做到”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為了跨越“知”和“行”之間的鴻溝,我們需要掌握相應的方法與工具。有了方法與工具,就有了抓手,可以在知與行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舉例來說,每個人都認為我們要有大局觀,希望做到全面思考,但是,如果沒有方法與工具,一到實際行動中,人們還是會局限思考,本位主義比比皆是。事實證明,如果你能學會我發明的“思考的羅盤”,面對一個系統性問題,就會列出與此問題相關的各類利益相關者(“實體”),并且從每個實體的角度進行思考,并看到他們關鍵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
再如,大家都希望能夠深入思考,不希望停留于事物的表象、就事論事,但是,到底應該怎么做呢?如果沒有方法和工具,僅憑個人悟性,事實上很難做到。為此,借助“冰山模型”,就有了一個實用的行動指導框架,可以引導你區分事件、趨勢和結構,并把自己注意力的焦點引導到系統底層的結構性因素上來。
同樣,我們都認同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觀點,也認為要用發展、變化到眼光看問題,可是,在實際行動中,如果你只用拉條子、列清單的方式,或者像魚骨圖、邏輯樹、思維導圖這樣基于“還原論”的工具,就很難真正看到因果之間的相互作用。相反,借助我發明的“環型思考法 ”以及“因果回路圖”技術,就可以更好地表述關鍵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關系。
基于上述考慮,在我的專著《如何系統思考》中,以“思考的魔方 ”(參見圖1)為框架,整合了“冰山模型”“環形思考法 ”“因果回路圖”和“思考的羅盤 ”等常用的方法與工具,可以幫助你實現上述三重思維的轉變,真正做到系統思考。
養成系統思考能力的循環
要掌握系統思考的技能,不會像扳一個開關一樣輕而易舉。事實上,作為一項微妙的思維技能,要想養成系統思考能力并不簡單。在我看來,要學習和提升系統思考能力,需要經歷長期的訓練,其中包括真知、會做、篤行和復盤四個步驟(如圖2)。
事實上,這是用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待能力的培養,認為能力的養成與提升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我看來,真正的能力一定要通過行動(實踐)來體現,而行動的前提是要懂得原理與精髓(“真知”),并且掌握了相應的流程與步驟,以及常用的方法與工具(“會做”)。同時,要經過反復的應用與練習(“篤行”),每次行動之后,通過“復盤”,加深對原理與精髓的理解,并且提高對方法與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就能養成和提升能力,從而更利于深入的行動。
從本質上講, 任何一項能力的養成,都要經歷“學習-實踐-復盤-再實踐-再復盤……”這樣一個持續不斷的迭代過程,不會一蹴而就。系統思考尤為如此。
總之,系統思考作為我們看待世界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無所不在的復雜性挑戰,做出睿智的決策,從而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每個青年人都需要培養這一能力,而且越早學會越好。
注:本文作者系北京學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邱昭良博士。本文發表于《 現代商業銀行》雜志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