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梁雅杰 前世界500強副總裁、北大清華MBA導師
古今中外企業成功的一個不爭的鐵律,是組織能力制勝!再造組織能力永遠不晚!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有點小燒腦的問題。——到底什么是組織能力?
它指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為貫徹落實既定企業戰略、順利實施組織內部各項運營活動,以實現企業領導者所發現的潛在市場價值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
它是由企業多種資源、要素所組合的,先天的、后天的、動態的、靜態的等,特別是包括動態地管理資源、利用資源、積累資源,最終整合而成一種機制及組織的整體作戰能力,達成既定的組織業績。
01
小編看到各位看官頭疼的樣子了,簡單說,組織能力就是組織整合協同作戰的能力,以高效取得既定的組織績效。
如果夠簡單易懂就讓小編再得瑟一下下唄,總計24個字:排兵布陣、指揮系統、剛柔相濟、協同整合、戰略落地、持續發展!
那我們一一來給大家簡單解釋下:
排兵布陣:流程、組織結構、配套資源,打通人流;
指揮系統:管理憲法(公司治理、決策機制)、階段性關鍵流程、管控系統、信息流;
剛柔相濟: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長板和短板,長板要發揮到極致,而短板要補足,但是要與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匹配,初期要專注于自己的長板,而隨著成長,補短的比重越來越大;
另外流程和組織結構是企業的“硬實力”,而組織氛圍、組織隊伍能力是“軟實力”,組織的協同作戰和不斷創新則是“巧實力”。
而企業在動態運營的過程中,要注意上述三者的綜合運用,打組合拳,不能蠻干硬拼,也不能弄巧成拙。
協同整合:組織內上下、前中后臺打通、跨職能配合,下一盤棋,確保小共同體自治與企業整體的平衡、緊扣經營節奏;
戰略落地:系列、關聯、連續動作到位,并輔以配套激勵。沒有有效的激勵,就不要妄言戰略落地;
持續發展:風險管控,道德底線,創新型組織的建立。
02
一個企業的健康盈利,組織發展才是硬道理。優秀的組織可以幫助企業固化企業的發展目標,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那如何判斷公司的組織能力是否已經足以支持公司達成發展目標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8個方向去診斷組織能力,讓你更好的看清公司的組織能力在什么層次:
1、Common Goals & Values:戰略轉化為信仰(meritocracy)、工作目標,特別是“共同的、共識的”流程、模式、任務、行為和激勵等;
2、Concentration / Coverage:這里要看企業的產品、市場、客戶,戰略定位要保證聚焦與多元之間的平衡,要對應企業的發展階段;專注于企業擅長的領域;
3、Consistency:戰略轉化為每個組織成員的具體行為;戰略vs工作流(流程、組織、工作任務)、精簡組織結構;信息流(指揮系統、內外溝通系統);戰略vs年度運營(預算);職能戰略vs跨職能一致方向
4、Competencies:TO C: 員工能力,激勵;TO B: 戰略需要的能力;高層/中層/員工vs價值觀/專業技術能力/領導力;組織的平臺建設利于組織能力的發揮;
5、Co-evolution:與客戶、供應商、員工、社會責任共同發展,包括員工激勵;“利他”是企業成長的密鑰;
6、Cost-efficiency:其中包括跟控成本結構分析及資產利用率, 也包括保持組織的靈活性及激活組織的最小單元;
7、Customer Intimacy:指客戶緊密度,面對市場和創新等驅動因素,組織快速對外響應,滿足客戶需求;
8、Continuous Improvement:創新流程與機制、組織解決問題能力以確保完美運營,避免落入時下一個流行字眼“內卷化”,即過往成就流連忘返嚴重依賴癥,就是過去說的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