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海爾公司開展了“人人都是CEO”以來,中國現在很多企業都想嘗試“合伙人制”。這項制度的核心目的是激活“人”的力量,但是一旦“合伙機制”設計不好,往往會事與愿違。
一、合伙人制的目的
大部分企業采取合伙人制的目的有兩個:融資和激勵。如果是前者,我們不建議采用“合伙人制”,很容易出現“融資不成,反而失去骨干”現象;如果是后者,我們建議要仔細設計“合伙人制”的制度和過程管理。
二、“合伙人制”的制度設計
1、確認“合伙人制”的目的:融資OR激勵?
2、確認合伙人的入伙和退出條件
3、確認對賭的經營、管理指標
4、確認股權性質:實股OR虛股?
三、“合伙人制”團隊負責人的選拔
1、選拔流程
2、選拔標準
“四力”原則:求知欲、洞察力、溝通力和意志力。
3、考核指標
4、退出條件
四、合伙人的培養
1、確定他們真正想提高,對未來很明晰的愿景;
2、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優勢和缺點進行客觀的評估,找出“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
3、確定學習日程或行動計劃來縮小差距;
4、鼓勵他們不斷實踐其新行為,這樣大腦就能創造新的神經回路,使這些好習慣變成自然自覺的行為。
五、激發合伙人的內在動力
1、自主:主導自己生活的自由;
四個維度給員工自主權:任務(task,做什么)、時間(time,什么時候做)、團隊(team,和誰一起做)、技術(technique,怎么做)。
2、專精:使自己所做工作臻于完善的欲望;
3、使命:明白自己所做的工作是為了比自我更大的目標。
金錢絕不會促使錯誤的人把事情做好。
六、合伙人制的過程管理
1、明確合伙人的責、權、利
“合伙人制”不代表放任不管,需要做好過程管理。
合伙人的三權: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都下放嗎?下放到多大程度?
2、明確過程管控
多長時間復盤一次?復盤內容、流程如何?
3、如何達成共識
共識包括:概念、方向、節拍、路徑、標準。
達成共識的流程如何?一旦達不成共識,該如何決策?
總之,任何一種方法要得到效果,不僅僅是做出使用這個方法的決策,更重要的是設計使用該方法的“制度和管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