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釣魚的時候要往鉤上掛魚兒愛吃的東西——蟲子、蚯蚓等,才會釣到魚。
沒有人會把自己愛吃的香蕉、草莓掛在魚鉤上,對魚兒說:“我最愛吃這些了,你也來吃吧!”
然而,在人際交往中,許多人就干過類似的傻事。與人交談時,總是想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全然不顧對方是不是有興趣聽。
當對方將溝通的大門緊閉的時候,你們的交談還能有好的結果嗎?
應酬學的最高原則是先適合別人的需求,進而達到自己的需求。所以,“釣”人與釣魚是一樣的,要針對對方感興趣的東西下工夫。
1
找到他的興趣點
世界上任何人都有他感興趣的事情,也有他漠不關心的事情。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人們總是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
興趣能激發一個人的參與熱情。因此,當你談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時,他定會興致勃勃,甚至完全著迷。此時,他對你的好感也會油然而生。
所以,如果他喜歡收藏,你就談談古董;他喜歡打球,你談談運動;他喜歡唱歌,你談談音樂……
一年輕人知道局長喜歡釣魚。有一天,他到局長家做客,閑談中說起釣魚,他說:“局長,聽說您釣魚水平特別高,您跟我講講釣魚的方法。我釣魚時,那屁股像猴屁股,坐不住。”
局長說:“年輕人,釣魚可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那是在修身養性,除了有方法,重要的是你得有耐性……”
局長滔滔不絕地說著,年輕人則靜靜地聽著。不知不覺將近一個小時過去了。最后,局長帶著年輕人到陽臺參觀他的漁竿。
年輕人采用問話的方式繼續著他們的交流:“局長,這么多漁竿,哪根是您用著最順手的?”
“這根,我平常最喜歡用這種漁竿……”
“哪根是您收獲最大的?”
“這根,我參加市釣魚協會組織的比賽,得過二等獎……”
最后,局長非要送根漁竿給年輕人……
從對方的興趣入手,不僅能改善與領導的關系,也能跨越代溝,協調不同年代人的關系。
兒媳婦與公公的關系有點僵。
兒媳婦經常跟丈夫抱怨說:“我與老人之間有代溝,沒法溝通,他說的我沒興趣聽,我說的他也不愿意聽。”
丈夫說:“老人,是老小孩,你呀多順著他,看看他有什么愛好……咱爸最喜歡養些花花草草的,有時間你跟他說說花草。”
于是,兒媳婦專門買了本有關花卉的書學習了一番。
一天,兒媳婦見公公又在澆花,便湊上前問道:“爸,這是君子蘭嗎?”
公公一聽來了興致:“是啊。來,我跟你講講,這是蘭花,這叫吊蘭,這是牽牛花,這是萬年青,這蘆薈可以美容的,這個丁香不要放在室內……”
公公逐一做著介紹,兒媳婦認真地聽著。最后,公公非要送她兩盆花不可。
其實,當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時候,不可能像做采訪那樣詢問對方都有什么興趣,然后用筆和本子一一記錄下來。
因此,在頭腦中為對方建立“可聊話題列表”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在不斷的接觸當中,你會發現對方更多的興趣點,然后就可以不斷擴充列表項目,當然,也可能在某一天,對方突然對列表中的某些項目沒興趣、不想聊了,你就可以在列表中刪除這些選項。
我們為每個人建立起“可聊話題列表”后,當然不能等著對方親自來更新,大部分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對方說出更多的興趣。
可以這樣想:現在談的這個話題和哪些話題有關聯,既然對方喜歡聊這個話題,那么相關話題是不是也會感興趣呢?
然后,我們就可以嘗試引導對方聊相關話題,一旦發現了對方的新興趣點,就要及時添加到對方的“可聊話題列表”中。
比如,以前只追美劇而現在迷上了英劇的朋友,既然他對美劇和英劇都感興趣,那么我們就可以由此找到相關話題。
猜想一下,他或許對“美劇和英劇之間的區別”這個話題感興趣,再進一步,他或許對“英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區別”這個話題感興趣,繼續延伸,他或許對“歐美文化”這個話題感興趣,再繼續,他或許對“海外旅行”這個話題感興趣。
每個話題都有很多個相關話題,一個相關話題行不通,我們可以嘗試其他相關話題,從一個點輻射出很多個點,然后再延伸出更多個點。
這樣一來,對方的“可聊話題列表”就會逐漸豐富起來,在其中找到我們自己也感興趣的話題,從此再也不必擔心與對方無話可聊,而且,還能利用這些共同話題與對方建立起牢固的關系。
不要覺得建立“可聊話題列表”是一件費時間費精力的事情。你可以為你的schedule列表、可以為你的購物清單列表,為什么不為親朋好友的喜惡列表呢?
2
用他的愛好做誘餌
特殊的愛好,代表著一個人的志趣取向。你滿足了他的特殊愛好,他也就對你產生了特別的依賴。
◇ 一位美國客人第一次到香港出差時,下榻在香港麗晶飯店。無意間,飯店經理知道他喜歡胡蘿卜汁。當這位美國客人打開房門時,他驚奇地發現桌子上有一杯鮮榨的胡蘿卜汁,他高興地一飲而盡。
第二次他到香港時還是下榻在麗晶飯店,打開房間,又有一杯胡蘿卜汁。
幾年過去了,飯店的房價不斷上漲,可他每次到香港都要住在麗晶飯店。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他還沒有下飛機,腦海當中便浮現出鮮榨的胡蘿卜汁,你說他會到別的飯店去嗎?飯店經理記住了客人的特殊愛好,自然贏得了客戶的心。
◇ 一位男大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平平,起初班花根本看不上他。有一次,同學聚餐一起涮火鍋,服務員添加底料時,他提醒服務員:“她(班花)的碗里不要加香菜。”
每次同學聚會,他都會格外關照班花。班花對他慢慢有了好感,后來他們倆還結婚了。同學們常開班花的玩笑說:“你是被一碗香菜騙走的。”
◇ 傳說一單位的主任喜歡養花,一位客戶送他一瓶價格高昂的XO,另一人送他一盆花兒。后來,有人問主任XO味道如何,主任回答說:“真難喝,我都澆花了。”
瞧瞧,別人不喜歡的東西,即使價格昂貴也打動不了他。
3
用請教引導談話
有人說:“他的興趣和愛好,多數并不是我的興趣和愛好,要投其所好,我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怎么辦?”
這里我告訴你一個普遍適用的有效方法——請教。和對方談話時,你要多請教,即可引發對方的興趣。只要對方有了興致,那么后面的交談就容易了,你邊聽邊附和即可。
楊先生是金融學碩士畢業,一次他與一位臺灣老板一起吃飯,同桌的還有一個經濟學博士。說是吃飯,其實臺灣老板想考察并選擇一個懂經濟的幫手。
席間,那位博士一直在表現自己在經濟方面的才華,說些一般人聽不懂的名詞,以顯示自己的專業功底深厚。
楊先生的話題則主要是圍繞著臺商進行:“您現在事業發展得這么好,當時是怎么想著要到大陸來投資的?”
臺商說:“三年前我就看出大陸經濟充滿活力,市場前景廣闊……”
楊先生問:“您當時要到大陸來,也遇到一些阻力了吧?”
臺商答:“可不是嗎?許多朋友都反對我到大陸投資,連我太太也不贊同,而我清楚臺灣是一個小島,市場容量有限,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有廣闊的天地……”
楊先生肯定:“搞經濟,就要像您這樣有前瞻性的眼光……”
最后,臺灣老板選擇了楊先生作為自己在大陸方面的經濟顧問。
掌握了“請教”的方法,不斷地談論對方,你會發現溝通竟然變得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