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 《如何破解企業成長中的怪圈》《國企改革》 提供專業企業內訓,政府培訓。 13439064501 陳老師
      2021年06月20日    宋志平 管理的常識     
    推薦學習: 投資是認知變現,提高認知能力就是財富增長的關鍵點。熊曉鴿、徐小平、李開復、朱嘯虎、閻焱、劉晝、鄧鋒、陳瑋等數十位國內最知名投資大咖親自授課,九大模塊,課時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權投資黃埔12期>>
    企業家都知道,要想做出一家全球500強,何其不易,但有人能同時兼任兩家央企的董事長,并將其雙雙送進世界500強,他就是人稱“中國的稻盛和夫”的宋志平。
     
    這樣的一位企業家,想必身上一定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在這篇文章中,宋志平先生將從3個角度,詳細闡釋他“三精管理”理念中管理精細化的具體實踐方法。
    精細管理是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形成的一套管理理念。“精”針對質量,“細”針對成本,管理要精細到每一個過程和工作崗位,這是精細管理的核心內容。
     
    管理精細化聚焦降成本、提質量、增品種。實現管理精細化,一要用好工法,做好對標管理;二要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兩者缺一不可。
     
    日本豐田公司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現場精細管理,汽車在工廠安裝完成后,工人們會拿小錘輕輕敲打每一個螺栓,根據聲音辨別其松緊度,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我印象深刻。
     
    降成本:對標優化和輔導員制
     
    管理精細化的第一個體現是降成本,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各企業深入推廣并實施“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業”“增節降工作法”等特色管理“組合拳”,全面落實成本費用節約計劃和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降本增效,管理水平實現了大幅提升。
     
    以中國巨石為例,過去十幾年間,產業規模從幾十萬噸提高到110萬噸。但它通過大力開展成本控制和技術創新,員工人數從12000人降至8000人,生產成本更是降低了三分之一。
     
    近幾年來,盡管能源價格、勞動力成本上升,反傾銷影響加劇,但巨石的經營業績卻逆勢增長,每年節約成本超過2億元。公司高端產品比重超過50%,國內市場占有率近40%,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自主研發的產品,均屬于全球的重大技術突破。
     
    中國巨石還大力推進智能化,生產線上的不少環節都使用了機器人作業。我曾陪同一位國外的CEO參觀巨石,他對巨石生產線的先進水平感到十分震驚。
     
    在降成本上,有兩種管理工法:對標優化和輔導員制。
     
    1.對標優化:變“相馬”為“賽馬”
     
    對標優化包括對外對標、對內優化,核心內容是以行業和內部優秀企業為標桿,以KPI為核心,定期對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做對比、找差距,不斷提升改進。
     
    對外對標,是指在日常經營中選擇海內外一流的相關企業,定期對比同類數據,進行管理方面的學習。
     
    對內優化,是指在內部成員企業之間開展對標,逐步優化業務指標。
     
    就像袁隆平選種一樣,從大量的稻種中選一顆好的稻種。集團也會在眾多企業中優中選優,不斷發現并推廣優秀的管理經驗與方法,并迅速在同類企業內推廣復制。
     
    當眾多管理方法放在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哪個更優秀,這就是集團的優勢。
     
    在對標優化機制的帶動下,伯樂相馬變成了賽場賽馬。互相參照,既是一種激勵,又是一種鞭策,形成比學趕幫超、先進帶后進的良好氛圍。
     
    在對標優化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梳理了流程上的四大關鍵點,便于大家學習應用:
     
    在全集團范圍內培育績效文化。
     
    尋找表現突出的內外部標桿企業。
     
    定期討論、總結經驗、形成模板、迅速推廣。
     
    落實提高,把經驗與實際工作相結合。
     
    2.輔導員制:“點石成金”
     
    在全球各大汽車公司中,只有日本豐田在全世界生產的汽車質量都是一樣的,原因就是豐田有3000多個輔導員。
     
    每當新建一個汽車廠,豐田總部就會派來300個輔導員,輔導工人標準工藝流程,直到工人們學會了才離開。
     
    中國建材集團也推行了輔導員制,實施有一整套機制:
     
    選拔和任用。
     
    輔導員都是技能高超的“管理高手、市場能手、成本殺手”,大多選自標桿企業。
     
    培訓。
     
    通過培訓,輔導員們會系統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務和權責界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組成輔導員小組,派駐企業。
     
    輔導員小組一般由5位專家組成,分別負責工藝、控制室(主控室)、采購、市場、現場管理等。針對不同的重組企業,輔導員小組的構成也會相應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輔導員被派駐企業之后,不是要取代原有企業人員開展日常生產經營工作,而是幫助企業分析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在企業實現提升后就會有序撤出。
     
    輔導員制之所以能發揮作用,是因為不單進行技術輔導,還通過系統的文化、制度和業務整合,讓重組企業導入中國建材的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管理理念,優化組織管理,建立、運行與業務協同體系相融合的經營管理制度體系。
     
    實際上,技術是好學的,最難的是復制統一的管理模式,而聯合重組的關鍵正是所有企業能夠達到管理有序、步調一致。
     
    有人問:這些輔導員每個月能額外拿多少錢呢?其實,他們除了日常工資外,每月只有兩三百元象征性的津貼。
     
    輔導員制之所以能夠成功,并不是因為輔導員有多高的待遇,而是我們給了輔導員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一些本來可能要在車間干一輩子的普通員工,因為做了輔導員,就可以跨越大半個中國,到另一個工廠傳道授業,獲得尊重,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所以在企業管理中,收入待遇固然重要,但能激發興趣更重要,要讓大家活學管理,樂在其中,而不是成為額外負擔。
     
    這樣的做法所產生的效果非常好,很多被輔導企業的管理水平迅速提高。比如原來的泰山水泥廠,收購前還是虧損的,收購后則通過中國建材集團輔導員的指導賺了錢。
     
    質量上上、價格中上、服務至上
     
    管理精細化的另一個體現是提質量,質量問題是重中之重。企業生存,就是靠質量。
     
    我是個嚴格看待產品質量的人。2019年,“全面質量管理推進暨中國質量協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京召開,在大會上,我和董明珠、雷軍等企業家依次發表了演講。我的演講主題是“做企業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主要講了3層意思。
     
    第一,質量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象征
     
    現在,德國和日本產品在全球被公認為是高質量的象征。殊不知,當年他們都曾被視為劣質貨。
     
    1887年,英國政府下令把所有德國產品都標上“德國制造”,以示和英國產品的區別。德國人為此臥薪嘗膽,用了上百年時間一雪前恥,實現了質量和技術的騰飛。
     
    20世紀50年代,豐田車在行駛過程中經常拋錨,美國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幅幾個人在費力推著拋錨的豐田車的漫畫,底下的題目是“Made in Japan”,借此嘲諷日本汽車質量差。
     
    后來日本人決心要雪恥,聘請了美國質量專家戴明,并在石川馨等人的領導下開始在日本企業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通過質量變革,日本用十幾年的時間將產品質量做成了世界一流。
     
    20世紀80年代,我去美國,到商場想看看中國的產品在哪兒,服務員說在地上的筐里,上不了架。現在,國外商場的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都是“Made in China”,說明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也提高了。
     
    衡量產品質量最后還得回到品牌上,如果產品質量做不好,就會敗壞品牌聲譽;如果質量一貫很好,加上品牌宣傳,就能產生很多國際品牌。
     
    瑞士只有800萬人口,人均GDP居然是7.2萬美元,而且有很多知名品牌。
     
    2019年1月,我去達沃斯參加會議,利用兩天時間專門深入瑞士企業參觀考察,了解它們的品牌到底為什么能做這么好。
     
    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我:“在瑞士公司,品牌計劃、品牌戰略是由企業的一把手負責的,一把手親自管理品牌。”
     
    第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我剛去北新建材當廠長的時候,有一次出口到韓國的一箱巖棉吸音板被提出退貨,因為其中一塊板上面踩了個腳印。
     
    我們干部說韓國人有點小題大做,一箱板好幾千塊,就這一塊踩了腳印,又不影響裝修。我卻認為這是個大問題,迅速召開會議,做出了向貨主道歉、賠償、退換產品的決定,還親手寫了一份通報,對責任人進行罰款以示警醒。
     
    從身為廠長的我罰起,1993年時我一個月的工資500元,就罰了500元,主管、生產廠長罰300元,車間主任罰200元,依此類推,工人不罰,因為無法查清是誰踩的。
     
    回家之后我跟愛人說,這個月工資沒有了,被一個腳印罰沒了。腳印踩在我們的產品上,就是踩在我們的金字招牌上。
     
    這件事后,北新建材的質量意識迅速樹立起來了。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北新建材的產品質量技術性能指標均超過外資品牌產品,成為行業里質量管理的標兵。
     
    第三,講求質量是企業家基本的人生態度
     
    我主張在質量上要有過剩成本,即把產品做得更好些。
     
    企業領導在質量問題上的態度,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從短期來看,可能一個新產品、新廣告、新的促銷手段就能贏得一時的市場。但從長期來看,一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是靠質量,要做到質量一貫的好,服務一貫的好。
     
    質量是品牌的基礎,但并不是說有質量就一定有品牌。企業家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有工匠精神、提高產品質量是前提,但是做到了這些,不見得產品在市場上就一定能夠贏得客戶,這種片面的認識需要轉變。
     
    我國目前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品牌強國。《福布斯》公布的2020年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里,前100家只有華為一家中國企業,這是有所偏頗的。我們要有一定的話語權,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評價系統。
     
    尤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背景下,我們首先要考慮國內的14億消費者,然后再面向全世界,這一點也值得深入思考。
     
    我曾多次去日本調研考察,他們把最好的產品用于國內消費者,因為國內消費者才是日本企業長期的消費者,國內市場才是它們長期的市場。而我們過去常把最好的產品出口,把普通的產品留給國內,出口轉內銷都意味著質量很好,現在必須要改變這些認識。
     
    品牌問題還包含觀念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增強對自己產品的自信。
     
    德魯克先生曾說:“21世紀的組織只能依靠品牌競爭了,因為除此之外,它們一無所有。”這句話說得非常好。
     
    在這個時代,各種產品和技術的迭代都很快,一家企業能做的,其他企業很快也能學會,這就意味著,企業如果沒有品牌,就一無所有。在這樣一個轉型時代,我們要從制造大國邁向品牌強國。
     
    近年來,有一個熱詞叫“國潮”,這個提法非常好。中國的品牌在快速崛起,企業應該抓住風口,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品牌上。
     
    企業要推動國內的品牌向高端化發展,增強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我覺得有幾項工作至關重要:
     
    認真研究國際品牌形成的內在原因,提高我們對品牌的認知水平。
     
    我個人認為品牌其實是一種精神崇拜。
     
    制定品牌戰略,把品牌工作作為企業重中之重的工作。
     
    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用硬核科技和完美質量樹立中國制造的良好形象。
     
    樹立創造自主品牌的自信心,整體設計,協調聯動,由優秀企業帶頭,讓更多企業跟進,積極宣傳和維護自主品牌,講好中國品牌的故事,提高全球市場對中國企業和產品品牌的認可度。
     
    加大品牌的投入。品牌塑造是個長期過程,也是個需要大量投入的大工程,企業要重視品牌工作,要下得了決心加大品牌投入,當然也要進行精心設計,好鋼用在刀刃上。
     
    增品種,細分市場,提高盈利
     
    管理精細化的第3個體現是增品種,企業要在細分市場精耕細作,多做品種。
     
    《雪球為什么滾不大》一書通過大量案例分析發現,大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增長往往會陷入停滯,一旦成長止步了就會衰敗,所以做企業應考慮如何穩定增長。
     
    書中特別提到,企業增長停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早早放棄了核心業務,沒有充分挖掘核心業務的增長能力,也沒能調整商業模式以適應新的競爭需求。
     
    但事實證明,即便在不太景氣的大型市場中,企業通過關注增長較快的細分市場,仍能獲得較高增長,在一個有空間的大行業里,即使行業出現下行,也不應輕易離開。
     
    像當年沃爾沃公司認為汽車行業衰退了就跑去搞航空業務,結果航空業務沒有做成,汽車業務也嚴重萎縮,后來被吉利收購了。而豐田汽車一直堅守汽車業務,如今是世界上最賺錢的汽車公司。
     
    法國的面包聞名于世,其原材料里僅面粉的品種就有100多種。日本的水泥行業有100多種特種水泥,每種水泥都有不一樣的用途,產品附加值自然也會不一樣。
     
    中國建材集團依托雄厚的科技實力,大力開發特種水泥,滿足了我國國防、石油、水電、冶金、化工、建筑、機械、交通等行業工程建設的需要。
     
    近年來,水泥產品還出現了藝術化傾向,在荷蘭、日本等國家,很多建筑及室內用品都是用清水混凝土做的,漂亮極了。
     
    所以說,水泥企業不能只圍著窯爐轉圈,要想辦法把水泥做出花樣來,要增加附加值,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產品的升級。
     
    關于作者: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作為杰出的央企領導人,宋志平曾同時出任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董事長,并帶領兩家企業雙雙躋身世界500強行列。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港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們長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船民給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像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就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員民們也理解,幾個人就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后,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話: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的車的人很少。 
      點評:營銷是不見硝煙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競爭者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價格、質量和服務,還有營銷哲學這樣深層次的東西。102號的做法無可厚非,101號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卻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們身邊無數的"傻人自有傻福"、"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還用多說嗎?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宋志平觀點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99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内射激情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 麻豆国产96在线日韩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