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行健97年進入華為,有幸在至今為止無出其右的大老板任正非麾下歷練,有幸觀摩經歷大老板之所以大之處。受益受教良多,改變了行健看問題的角度與方法。
自09年來,孫行健開始涉足企業管理咨詢、企業投資,天天與老板們打交道,案例研究多了,故事聽多了,漸漸地有一些經驗。加之自己也指導家族企業,并親自經營一個企業管理咨詢品牌(華宏銳思)。對如何當老板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應該說,這篇文章,是對二十多年來閱人歷事的一點總結。
首先要確認一條,老板不是自然形成的,在職場上培養的習慣,當老板時很可能是障礙。個中原因,只有當過老板,才有體會。
另外一條,滿足于當個體戶的小老板,對本文中的切膚之痛未必有同感,但是閱讀本文仍是有益的。
企業家的個性缺陷,會將企業帶進死胡同,說嚴重點,會整死企業。
1、死要面子整死企業
要面子擺在第一位,是基于孫行健個人的認知。當老板并不是件可以拿來擺譜的事。當老板擺譜,是很危險的。
當官的可以擺譜,因為耽擱了,只不過是別人的利益受損。當老板擺譜,可能是企業的滅頂之災。
做企業,又稱做實業,它存在的倫理基礎,就是務實。如果企業家要面子,就會出現古語云,圖虛榮而受實禍。
大家在企業界可以看到很多要面子搞死企業的例子。
大家漸漸忘卻的愛多VCD,可能就是一個例子。
2、手段太軟整死企業
手軟,可能還包括手松,會整死企業。
手軟,該砍掉的人砍不掉,該砍掉的開支砍不掉。很多事情抹不開。我們就只能坐等市場規律發生作用,等別人來砍自己了。
企業家是現代商業文明的產物,現在商業文明的基礎是科學、獨立人格。企業家的良心是遵循科學、獨立人格。企業家在管理自己企業時,如果作不到正直果敢,這樣的企業家是不稱職的。
3、親近小人整死企業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滅亡,無不有小人在中起關鍵作用??墒乾F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承認自己是在親小人。
對于企業家來說,如果你身邊用的全是自己熟悉的人、親近的人,而這些人是自然形成的,沒有你仰慕已久主動結交的。這種自然結網的結果,一般不是親君子,因為君子之交淡如水,常常需要你從價值觀上認同,才會有君子進入你的圈子。沒有親君子,自然就是相對的親小人。
小人對于企業,一是難以樹正氣,二是小人是自私的,企業的冒泡漏滴由此產生。
孫行健輔導企業中發現,一個企業,如果企業文化處于不健康的狀態,什么方案都難以落地。而企業文化的形成,就要看企業家親近什么樣的人。
4、耳根子軟整死企業
這一條,孫行健感受很深。在多年輔導企業的過程中,各種性格的企業家都服務過。其中有一類企業家,很容易被說服,但是也很容易反悔。
作為企業管理咨詢顧問,碰上這樣的顧客,我們也只能本著忠人之事的態度,反復做工作。管理顧問比較常用的手段,就是要浸潤式溝通,爭取以正確的觀念屏蔽掉雜音。
但是,耳根子軟帶來的禍端是很明顯的。企業容易變得小道消息橫行,各種勢力四處出動,“國”無寧日。生意不容易做大,企業里關系倒是做得復雜起來了。
我覺得,耳根子軟這種個性的源頭,是機會主義習慣。或者說根子上可能有私心。
當企業家有多種當法,便如果要當得長久,就是要認理,堅持原則。
一位企業家不堅持原則,就會有太多的靈活性,有太多的供人做工作的機會。交易成本會越來越高,最終,這樣的企業家的生意是難以做大的。
易經上有一段話,是講易簡之道的,易則易從,簡則易大。
事實上,我也很愿意和那些我看得懂的企業家打交道。很簡單,因為商業社會,大家是講效率的,為了時間更有價值,我們要與清晰合作伙伴做交易爭取清晰的未來。清晰合作伙伴,就是有原則的合伙。
要做到有原則,耳根子軟是不行的,難以堅守原則。
5、不聽意見整死企業
還有些企業家,固執己見,或者是很少聽別人表達,理解力跟不上。
好的意見在自己這里,重復很多遍也聽不進去。這個很危險。
我建議企業家,聽所有人的意見,做自己的決定。不聽完所有有代表性的意見,和不獨立思考都是不對的。
6、剛愎自用整死企業
聽不進意見,通常都會剛愎自用。僅僅是聽不進意見,企業雖不容易上到正確的軌道上,但是剛愎自用,就常常會主動犯錯,加速企業崩盤的速度。
這方面,古代的項羽算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
項羽不但聽不進意見,還授予劉邦關中土地,最終親手為自己敲響了喪鐘。
7、好大喜功整死企業
好大喜功意味著想問題不切實際,也許是被過去的成功沖昏了頭腦,也許是理想真的是驅動力太強。
在企業里常唱高調的企業家容易犯這個毛病,另外有一些咨詢公司也促長了這種風氣。比如,做品牌咨詢的公司,常常鼓動著企業朝什么領導什么第一吹噓。如果是深圳市華宏銳思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來服務,我們寧可少想點激動人心的事,我們多問一點下一步該干什么。
辦企業脫離不了實際,脫離實際的企業,就就像腳離開了地面的大力士安泰,變得很脆弱。
華宏銳思的咨詢顧問們常問的一句話,是讓我們回歸生意的本質。你的想法很好,請問客戶有沒有反應、市場上有沒有經過驗證。
8、任人唯親整死企業
在任人唯親,當親人的水平并不高時,是很容易整死企業的。特別是親人把持著關鍵崗位,還把手伸得很長時,親人在企業越多,位置越重要,企業煩惱越多。
孫行健指導經營著若干家族企業,在處理親人任職方面,積累了若干經驗。
親人用得好,會是企業發展的利器。用得不好,會成為企業的死穴。
任人可任親,但是不能唯親。要把親人像陌生人一樣用,該給的要給,該要求的照要求。對于水平高的親人,要求更嚴,當然也關照他的成長更多。
如果把家里一套處事規則,搬到企業里來,不久,你的企業里就只剩下來耗時間的了。因為,別人看到,在你的企業沒有發展的希望,只能投機取巧。
9、任人不親整死企業
任人可任親,但不能唯親。在民營企業中,我也看到任人不親整死企業的癥象。
任人不親整死企業,有三種情況。
一是多年奉獻在企業的,對企業家豪無感情與忠誠度,一肚子意見。這是個很悲催的結果。雙方互不待見,卻維持著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親,這都什么年代了,還玩這么辛苦的游戲。不過,后來一分析,其實冤大頭的是企業家。人家并不難受的,你的企業,你經常不在家,你的企業成了別人的家,只不過你回來了,裝裝門面就是了。企業家,如何把自己身邊的人帶親呢?任人不親的老板,可能至終也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隊伍都帶成了自己的敵人。
二是敏感關鍵崗位,紙上談兵地用了非親非故的人。不是一視同仁嗎,不是不要任人唯親嗎?涉及到企業敏感信息的,用了一個非親之人。結果,企業搞得很脆弱。
孫行健經歷個兩個例子。一是自己執掌過的一個外資企業,我們用了一位很“厲害”的報關員。利用自己的位置,在利益上跟公司提非份要求,公司拒絕之后。他一紙投訴讓公司折騰了好幾個月。
另一個例子是惠州的一家企業,會計崗位上辭退了一個員工,后來又不得不高薪把她請回來養了三年。
人員的任用,是很有藝術的,不是幾句諺語能整明白的。
10、不良嗜好整死企業
不良嗜好,一定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企業家的不良嗜好,一是酒、二是色、三是賭。
孫行健不是衛道士,只是一個研究企業管理之道的商道行者。因此我們此處的立論,不是從端正社會風氣的高度去講的,只是講這些嗜好如何影響企業的發展。
酒能亂性,酒后吐狂言,這都與企業家的立身之本,遵理而行相違背的。大禹嘗了杜康首釀之酒后說,后世必有以此亡國者。余音未落,禹的后代就在酒池肉林中身敗國滅。企業家如果好酒,是很危險的。
色,最大的問題是搞壞組織氛圍。孫行健與企業家朋友談心時,常說,在公司里發展辦公室戀情是不可取的。第一,這不公平。第二,讓同事們集中不了思想,對生產力是一個障礙。企業家的義務,是發展生產力,所有的需要,盡量以不影響生產力為前提。那么在外的色呢?要看什么程度,如果不動用生產資料,那就是個人的隱私,只要愛惜好身體就行了。如果要動公司資源,那大家跟著你干,也是蠻擔心的。
賭,這個是豪無疑問的破壞性因素。孫行健職業生涯中,親眼看到過澳門黑社會的追殺令貼到客戶公司門口。公司大老板攜全家神秘消失,自此N年不敢出江湖。我們說過,企業家又名實業家,我們是務實吃飯的一類人。如果喜歡意外收獲,干企業可以說是最遠的路。企業家與賭徒的調性不合,因此,不能身兼兩職。
結 語
以上,孫行健簡略地把我對于企業家個性缺陷整死企業的幾種現象,略略表述。
不過,企業文化理論上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家的文化。因此,任何企業的倒閉失敗,常常能找到一個企業家個性上的缺陷。
孫行健對企業家修為上,很有興趣與各位老板、企業家們探討。也正在寫一本書,旨在結構化地表達,企業家在構建一個企業的過程中應如何思考、行動。書名叫《跟任正非學當老板》。將來,我們可能在企業家如何修身上,展開,寫出當老板如何成長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