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老板糾結的幾種情況
我們這里說的老板,不包括個體戶。當自己的老板,是廣義的當老板。本文中的當老板,是指能積眾智、聚眾力、做大事的老板,是窄義的當老板。在孫行健的管理咨詢生涯中,見識過許多老板,也觀察到老板們糾結的幾種情況,贅述如下。
一種糾結是賺不到錢。
這種情況又分為真的沒賺到和賺到了錢沒留住。商業社會,生產要素是在市場上自由流動的,如果老板賺不到錢,他的隊伍就應該而且一定會散掉,直到他搞清楚賺錢的規律。
現在流行的風險投資、燒錢游戲,只不過是資本市場在“賺到錢”這個事項上的一種認知競賽。就是資本在博弈,大家都在賭所投資項目將來“賺到錢”的概率。
第二種糾結是管不住人。
老板不是人好就能當的。往往好人不是好老板。鄧小平挺進大別山時說過一句話“慈不掌兵”。當老板是和利益打交道的,如果你的人不為你賺錢,你要豪不客氣地鞭策。或者是非常客氣地讓他走人。任正非說了,“我在你們每個人身上都要賺到利潤”
所以,當老板,如果不能拉下面子。這個老板會很糾結。因為,當老板不是做慈善。你的人不為你干活,或者只是假裝為你干活,而老板不能糾正的話,這樣的企業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
第三種糾結是不愿意成長。
不愿意成長,體現為很多種情況。有的人,坐在老板的位置,但是拒絕承擔老板的責任。坐在老板的位置,想著當公務員多爽,想著如何賺錢不操心、不擔風險。
還有的,當了老板,不愿學習,只愿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做事。實踐確實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當老板的人,對于現實矛盾要有一種如嗜血般的興奮而不是回避。我們不斷地去迎接挑戰,不斷地在挑戰中成長。
當然,除了在實踐中去成長。還要注意,一個人的實踐是有限的,因此我們要從千萬個人、千萬次實踐中去找規律。因此,閱讀、聽建議、做實驗、觀察、案例分析等都是好的輔助性的成長方式。
我認為,當老板最大的幸運是,從當老板的那一天起,你就再沒有任何理由與機會可以回避問題,你只能直面人生。因為,你是老板,老板就是擋在最后面的板。別人可以躲,你不能躲。
2、當老板要想不糾結的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能勝利
老板是做生意的,就象當司令是帶兵打仗的一樣。如果司令老是打敗仗,那跟著干的人肯定是越干越少。做生意,要贏得在競爭中的生存之機,要讓組織在市場上有生長之氣勢。
帶兵要研究戰爭規律,當老板第一個要研究的就是市場規律。
如果不能勝利,你就去跟別人干,或者只做個體生意,做個自我雇傭者。
在生意場上,能勝利意味著三個方面:一是你能找到為客戶服務的機會,二是你能在客戶支付給你的代價之內把客戶服務好,三是你的現金流足以讓你把整個價值周期運營好。
上周末,陪父親逛街,走過一個店面。看見店員們在賣力地吸引街頭走過的客人,效果寥寥。
我有一個感悟,老板的身份是系統總策劃。在投入不見效果時,老板應該干什么,老板應該觀察市場、深入實踐,找到規律,直到投入見到效果。
在規律現身之前,老板要堅守自己的主體地位,不因為別人的出現,不因為自己付出了工資,而忽視了自己的責任。前面看到的吸引不到客流的店面,他的老板應該站在問題的最前沿,研究更靠譜的引流方式。
第二個條件:能帶隊伍
管理就是通過別人把事情做好。當老板如果不能帶隊伍,那就意味著生意不能放大。生意不能放大,就只能做個體。不能帶隊伍的老板,只能做夫妻檔,或家族企業。——就是這樣,也是有問題的。夫妻是小團隊,家族也是團隊,時間長了,領導力不行,還是會出問題的。
當老板要能帶隊伍,這是顯而易見的。
而帶隊伍,是需要成長的,天生會帶隊伍的人少之又少。帶隊伍,可用到孔子所說的三達德,仁、智、勇。
仁,說的是愛心。當將領有一個愛兵如子的說法。你關愛下屬,以心換心,自然對方也會誠心誠意地與你形成合力。
智,涉及到兩方面。一是你得有能力與隊友一起找到辦事的正確方式,另一方面,你得有知人之明智。你要根據隊友的情況,做出關于如何使用這個人的判斷。
勇,當老板是掌握局面的,你得有勇氣堅持真理,堅持全局的利益。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老板的養成往往與窮有關系。窮則求變。一個人如果啥都沒有了,他行動的勇氣往往就突顯了(因為沒有退路了)。所以,成了老板的,勇氣是最重要的。當然,要成大老板,仁、智都要修。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能帶隊伍,老板在與隊伍的互動中,成長也是很快的。
第三個條件:自我賦能
老板掌握全局,而全局是不斷變化的。面對變化的局面,需要老板的能力不斷進步。這個能力包括面對事情的態度、處理事情的能力。其中,態度是更重要的,涉及老板自己更底層的模式。華為說過態度正確一切正確,但形成正確的態度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沒有人是完美的,上天賦予人的是一個完美的有機體,在我們長成的過程中,我們用完美的習得機制,形成了許多模式。這些模式在當初是合理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客觀條件在變化,不變的模式往往就成了我們的負擔。
沒有當老板的話,你的缺點,無論是能力上的缺點還是態度上的缺點只與自己有關,最多是你個人或你家庭的煩惱。而當了老板后,你的缺點通過企業的經營在放大,一個無關痛癢的缺點可能就會放大成系統風險,這時你的缺點,就不但是自己及家人的災難,也會是跟隨你的隊友們的災難。
所以當老板的最得要的條件,是自我賦能。
自我賦能,就是學習成長。
能力上有短板,學習成長。態度上有短板(通常體現為煩惱),學習成長。
自我賦能的結果就是,老板享受當老板的過程。在當板的過程里,找到終極自由,成為最好的自己。
3、總 結
一個有能力獲得勝利的老板,一個能帶隊伍的老板,一個不斷自我優化的老板。可想而知,好多人愿意跟隨他進步。用一句流行的話說,跟著他有肉吃。可想而知,吃肉效應會吸引大量的人跟著干。
關鍵是,這樣當老板,才少糾結。
如果不能勝利,不能帶隊伍。如果你是自我賦能的,那就趕緊缺啥補啥,去苦練本領。直到能打勝仗,能攏隊伍。
如果不能自我賦能,只有前二者,那就當一個職業經理人吧,也挺舒服的。
誰說發財致富一定要當老板呢?打一份皇帝工會高于許許多多老板的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