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建立戰略圖、平衡計分卡、戰略管理辦公室等,建立系統和動態的戰略執行體系,能有效防止上述問題發生。
第一步:設立戰略管理辦公室。不少企業有戰略研究部,卻沒有負責戰略執行的部門,導致戰略制定后,在組織上沒有人關注各部門是否落實了戰略。戰略管理辦公室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各部門提煉戰略地圖及召集戰略回顧會,搜集計分卡上各項指標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并及時修訂和更新戰略,使之在執行中不斷完善。
第二步:開發戰略圖。不少企業的戰略停留在高層的頭腦中,除了少數高層,公司上下很難理解企業戰略重點在哪里,自己在公司戰略中處于什么位置,執行戰略的關鍵步驟是什么?在制定和更新公司戰略規劃基礎上,提煉出只有一張紙即能描述清楚的戰略圖,是建立成功執行體系的第一個關鍵步驟。
第三步: 制定公司平衡計分卡并分解到部門和個人。在戰略圖指引下,開發出公司級的平衡計分卡,再把公司戰略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最終甚至分解到個人,是解決所有人均在執行和對公司戰略負責的關鍵。在分解的過程中,必須做到縱向的一致和橫向的協同,避免各自為政和與戰略脫節。
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維度來開發計分卡,每個維度下均有不同的關鍵指標,這些指標都必須是緊緊圍繞戰略而制訂的。華潤微電子一開始選取了30多個指標,最后發現指標大而全,指標權重分配時,有些指標還不到1%,無法反映出其對公司戰略執行的貢獻來,同時,指標過多意味著需要搜集的信息量過大,使平衡計分卡的操作難度增大。最后,將指標減少到16個。
對于如何設置好指標的目標值,深圳中航集團的經驗有兩條:第一條是在上一年基礎上,結合自身能力和外部環境來設置。第二條是看同行的最高標桿,再結合自己的愿景和目標設置,比如如果要取得超常發展,可能就要設置高一些。
在開發計分卡過程中,對于一些無法給出衡量數值的指標,可能需要采用行動方案來替代。如華潤微電子要打造“華潤芯”品牌,一開始,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等數據缺失,這時候就設定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行動方案,首先研究、部署建立品牌的初步行動,等行動方案逐步落實后,再進行數據目標值提取。
第四步:戰略回顧。很多中國企業在推進新戰略時,往往發生的情況是:一把手對公司戰略推進到哪一步,外部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缺乏什么資源支持,戰略預警是什么,在哪些關鍵環節、能力和人才上存在短板,缺乏精確、敏銳和及時的掌握,最后出現的結局是,等到發現項目失敗時,想挽救卻為時已晚,只好宣告失敗。
實施平衡計分卡,對企業戰略執行而言,至關重要的是要定期舉行戰略回顧會,并根據執行情況,對平衡計分卡上的關鍵指標分別亮出紅燈、黃燈和綠燈。
要卓有成效地進行戰略回顧,能否搜集到分析戰略執行狀況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數據,IT系統能否支持快捷地獲得數據并進行職能分析,就變得非常重要。
第五步: 將戰略執行與績效考核相聯系。將平衡計分卡作為戰略執行工具的企業,如何將平衡計分卡與績效掛鉤,是個兩難的問題。實踐中,不同企業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文化,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深圳中航集團、青島啤酒和河北新奧集團等認為,如果不與個人業績掛鉤,很多事就無法落實,就缺乏推動力,因此,這些集團傾向于將平衡計分卡分解落實到個人,但一些體現團隊作用的指標,則不分解至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