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聆聽建議和學習經(jīng)驗的前提,是提高自己的甄別能力。幾個小心得供參考:
1.當別人給你建議時,你要看看他是“自己干過”還是“只是見過活聽說過”。“真正干過”和“只是見過或聽說過”,其建議的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那些沒有切身體會的“經(jīng)驗心得”,傳播者自己都一知半解、不得其門而入,又怎么能給你提供很好的借鑒性?
2.即便是“真正干過”,也要問問“是什么時候干過?在哪兒干過?現(xiàn)在還干嗎?”道理很簡單:“經(jīng)驗也是有適用性和保質期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實踐經(jīng)驗”,脫離了具體情境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時代在飛速變化,過去的經(jīng)驗很難為未來的成功提供正確的導航。除非專家/成功人士自己也一直在與時俱進。
3.建議者的動機。尤其需要警惕的一種動機是:建議人是否在試圖兜售某種產(chǎn)品或服務給你?如果是,那么這種“建議和經(jīng)驗分享”,其本質就是一種“廣告”。而面對廣告,我們必須自問一句:“廣告你也信?!”
4.建議人給出建議的頻率。如果這是一位“職業(yè)建議者”——即:“以給別人提建議為生的人”,那么,就需要提高警惕。這么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告訴我:凡是以交易和生意為目的的行為,最終都會被扭曲。
5.所有的“成功經(jīng)驗”,都不是“先見之明”,最多算是“后見之智”。而且,是不是“智”,還得取決于總結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去除了包裝”、“擠掉了水分”(畢竟,人有夸大自己的傾向,特別是成功人士),同時,真的提煉出了“一般性”和“可借鑒”的東西。
總之,傾聽“專家建議”和“經(jīng)驗分享”不是什么壞事,但會不會甄別則可能決定了你的學習和借鑒“會不會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