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功領導之關鍵是影響力,而非職權。——肯尼士·H·布蘭查
沒落的組織通常都是管理過度,但領導不足。——瓦仁·G·邊尼斯
我們是以這樣的前提入手:領導的功能在于制造更多的領導者,而非制造更多的追隨者。——堯夫·內德(美國消費者權益斗士)
企業的“企”字,上頭是個“人”,下面是個“止”,因此企業如果缺乏“人”的因素,便要停止營業了,個人與企業的關系,如同水與舟的關系,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如何使公司的人力資源成為助力,而非阻力,便是每個主管的重要課題,其中主要的功夫便是“有效領導”。

何謂有效領導
何謂有效領導呢?領導牽涉到雙方的互動關系,一是領導者,一是被領導者,當領導者有一個想法(稱為領導意圖)向被領導者發出時,如果被領導者接收并依照領導者的意思去行動,這時稱為成功,當被領導者不愿意配合時,便是領導失敗。例如媽媽要求小孩關掉電視,回房間寫作業,小孩如果聽話關掉電視,回到房間,便是成功的領導,小孩如果耍脾氣繼續看電視,或和媽媽抬杠,便是失敗的領導。
可是回到房間后如果沒有認真讀書,這時只是成功一半,這便是無效領導,如果回到房間后認真讀書,并且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才稱為有效領導。所以有效領導必須包含兩個層次,一是依照領導者意思產生行動,二是達成最終的結果或目標。
例如主管要求業務員去收款,結果有些業務員害怕去面對客戶,有些去了沒收到錢,這是失敗與無效的領導,如果業務員出門去,并且把錢收回,這才是有效領導。
從失敗到有效領導之間,有幾種等級的差距,敘述如下:
1/ 沖突對抗:被領導者不僅不聽從指示,進而直接間接的反抗領導者,例如企業改造,某些員工集體抵制,甚至對領導者做出不利的行為,這是最為嚴重的后果,也是領導者最大的失敗。
2/ 消極抵制:雖然沒有產生直接對抗的行為,但是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拖延任務,推諉責任,消極怠工等,讓領導者如陷泥沼一般。
3/ 無動于衷:接受指示或命令后,沒有產生反應,原因可能是素質太差,疲勞困頓或是缺乏動機,領導者遇到這種部屬有如對牛彈琴。
4/ 聽從指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能配合領導者的指示做事,但是沒有下達指令,便不會自己行動,猶如機器人一般,領導者需要費心費力不斷指揮,遇到緊急情況或變動快速的環境,部屬便會不知所措,組織無法發揮靈活與主動的效能。
5/ 積極配合:不僅能聽從指示,而且會主動請示,主動思考配合,對客戶的需求反應快速,能使領導者節省心力,是得力的助手。
6/ 承諾獻身:這是最佳的狀態,被領導者不僅能主動配合,而且會奮不顧身,遇到困難自己解決,把領導者的想法當作自己的想法,而且會拿出100%的熱情與能力去面對任務,這種部屬不僅是主管的助手,更是他的知心人,對組織不僅能產生貢獻,還能處處維護公司的利益、形象、原則與文化。
公司的總體能量便是所有部屬的力量總合,如果正面力量強,負面力量弱,便能產生效果,但是這些正面力量的方向也必須一致,否則會造成內部力量的分散,所以領導者的職責便是使更多的部屬,產生高度的意愿,并促使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傾向于一致性,兵法中所說的“將之道,乃在于通志于眾”是這個道理。
有效領導的三個層次
有效領導分為戰略、管理與行為三個層次,戰略層次主要是公司的愿景、文化、戰略與組織結構,也是公司的核心架構,這個層次主要是保證公司的大方向具有前景、吸引力與競爭力,如果出問題,即使主管為人很好,對待部屬公平合理,管理制度嚴密,都不能保證領導的效能,因為大家不論如何努力,都會帶來失敗的結局,即使運用一時的手段可以保持員工的積極性,但是等熱情一過,從夢中醒來,才發覺是一場空,這時很容易便一哄而散。
管理層次是目標、計劃、流程與制度的制定、執行、考核與獎懲,這個層次主要是保證組織合理的運作與相互之間配合妥當,如果有問題會導致內部混亂、矛盾層出不窮、消耗心力,客戶滿意度下降。
行為層次主要是領導者個人的表現,包含是否以身作則、是否關心部屬、是否公平待人、是否指揮得當、是否顧及個別需求與不同情況下的合理處置。這個層次會影響部屬個人的意愿與態度,進而產生向心力或離心力,最終導致任務執行的速度、質量與成本。
以上三個層次,上面兩層主要是高階主管的職責,下面兩層是中層主管的職責,具體職責如下所示:
高層主管的領導責任
1. 建立愿景與共識——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曾說:“杰出團隊的顯著特征,便是擁有共同的愿景與目的。”學習型組織中的第三項修煉便是建立共同愿景,唯有高層主管擁有組織的整體掌控權,因此組織中的舵手必須尋找未來的航向,并促進大家的共識。
2. 制定戰略與組織——毛主席說過:“戰略決定一切”?!秾O子兵法》說:“上兵伐謀”都是表達戰略的重要性,如何在競爭中,將組織有限的資源調整成為具有獲勝的形態,并且布置合理的組織去實現這種想法,便是高層領導者極為重要的任務。
3. 資源匯集與分配——組織必需擁有相關的資源方能發揮效能,高層主管必須站在整體企業的高度,從宏觀的角度去匯集資源,并依照戰略分配資源,使其發揮綜合的最大效果。
4. 創建文化與維持——文化是組織的靈魂,也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時時刻刻影響組織運作的力量。文化是價值觀、行為、習慣、風俗、典禮、儀式的綜合體,也是所有人員的內在規范,合理強勁的企業文化可以帶來企業的生命力與內聚力,可以使組織遵循較佳的路徑行走,也是企業的無形地圖。
以上這些任務有幾個共同點,一是較為抽象,不易簡單的處理,二是不具緊急性,平時不會造成壓迫力,因此可能拖延再三,三是短時間難以評論成敗,因此檢測較為困難,所以要分辨一位高層主管是否稱職,也是較為困難的,但是其成敗對組織的影響確是巨大的、長遠的,所以組織的高層領導者必須要有兢兢業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精神,并保持高度的警覺性與危機意識,絕對不能大意,更不能驕傲。
以上幾點要產生效果,必須掌握兩個關鍵便是“焦點”與“一致性”,有焦點才能匯集力量,一致性才能使力量極大化。
中層主管的領導責任
1. 建立程序與標準——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組織要能有效運作,中層主管必須建立必要的標準與程序,并將這些規范,移植到組織中,成為組織的智能與習慣,使部屬樂意遵從,并能產生更高的效能。
2. 設定目標與計劃——依據公司的戰略目標,分解成為部門具體的工作目標,并依此制定執行的方案,并將任務分配給適當的人,在合理的預算與時間內,達成組織的目標。
3. 激勵士氣——人是情感的動物,心理上認同與喜歡的事情,做起來自然愉快順暢,士氣的提高與部屬的價值觀、喜好、情緒、人格特質有關,如何提高部屬的意愿,調動積極性,是每個主管極為重要的任務。
4. 培育部屬——當部屬的能力不足,便會造成交代給他的任務,無法有效的完成,所以除了提高意愿外,還要培育部屬,使其能力能滿足任務的需求,而當前的環境變化快速,技能也需要跟著改變,所以培育部屬便成為持續性的活動,學習型組織與終身學習的觀念,是現代化組織必然的趨勢。
中層主管的任務特色,便是將抽象的目標轉為具體的行動,將高層主管所期望的目的,轉變為可管理的活動,并促使團隊的成員,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實現。因此中層主管要有效領導,需要清晰的思維,嚴謹的計劃,豐富的創意,與貫徹執行的毅力,以及圓融的人際關系。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提出,全球面臨的各種問題愈來愈復雜,牽涉的范圍愈來愈廣泛,要有效解決問題,促進人類的和平、繁榮與發展,必須要有為數眾多,在不同層面產生貢獻的領導者,因此21世紀最缺乏與最稀有的資源將是卓越的領導者。
在中國,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準備進入WTO的各種沖擊與挑戰,國內體制改革的需求,以及個別企業面對不同的挑戰,中國更需要大量杰出的各層級,各專業,各領域的領導者,期望讀到本文章的您將會是其中的一位。
林正大先生現任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創辦人、北京圣吉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SMART LEADER GROUP首席顧問、中外管理雜志特聘講師、多家企業經營管理顧問、雜志專欄作家、中央一臺“半邊天”生活運籌學主講貴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