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中國企業中,對知識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口頭重視”上。而在近幾年,知識管理在世界環境內已經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中國企業對知識管理的誤讀和實踐上的差距在哪里呢?著名知識管理專家、北京匯智卓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建華給出了見解。
正在拉大的差距
《中外管理》:知識管理在近幾年發生了哪些變化?企業對其認識還有哪些不足?
高建華:知識管理在中國的發展比較緩慢,而在世界范圍內卻突飛猛進。各大IT公司都在投入巨資研究開發最新的知識管理體系和軟件,希望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知識管理僅限于搜索的局面,從而能夠發現新知識、管理新知識,將已有的知識重新組合,帶來新的突破。
不久前我去電視臺錄制一個有關知識管理的節目,在錄像之前,我讓電視臺采訪了三位企業家和經理人,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你聽說過知識管理嗎?二是你所理解的知識管理是什么?三是你的企業開展知識管理了嗎?他們的回答代表了當今中國很多企業對知識管理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解釋上。只有一個人說在他們的企業里實施了知識管理,可是按照一個錯誤的定義開展的知識管理會怎么樣?可想而知??傊袊髽I雖然意識到了當今社會已經是知識經濟時代,但是大家顯然還沒有準備好,還不知道知識管理與知識經濟的關系。
《中外管理》:就您的觀察,國內企業在知識管理上有哪些不足?
高建華:仍然是對知識管理的認識和理解。關鍵是對知識管理的作用和價值還不清楚,絕大多數企業根本沒有把知識管理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與那些優秀的跨國公司相比,尤其是那些白領員工較多的知識型企業相比,對知識管理的忽視將拉大弱勢企業與優勢企業的距離。
不能定價的激勵
《中外管理》:在您看來知識管理的關鍵是什么?
高建華:我一直堅信當年我給知識管理設計的三個宗旨,那就是:提高組織智商,減少重復勞動,避免組織失憶。而如何做到才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關鍵所在。企業需要通過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來實現這三個目標,需要根據企業的特點、員工的特點、行業的特點進行設計,這里并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模板。
《中外管理》:一些企業在知識管理中遇到的一個難題是:等價交換。知識也是一個市場,可知識如何定價?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高建華:市場經濟的本質之一就是利益驅動,這一點無可厚非。企業在做知識管理時,必須設計好一套體系,能激勵那些分享知識的人,讓他們得到合理的回報。當然有些回報是短期的,有些是長期的;有些是錢,有些是名;有些是晉升,有些是認同等等。
但開展知識管理不能進行簡單的買賣,更不能談等價交換,因為很難對知識進行定價,只要讓那些分享知識的人得到一定的好處就行了。因為這些知識不分享的話,他們并不能得到任何好處,更不能奠定自己在企業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