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力領域有一個挺矛盾的局面。我所接觸的企業家以及管理者,很少有人認為自身領導力不足。從這個方面講領導力其實并不稀缺,它的充足程度僅略低于良心,基本上所有人都不認為自己沒良心。但另一方面,現實當中稱職的領導者沒那么多,杰出的更少。這樣一個矛盾的反差值得引人深思。
最初我本人關注到領導力是多年前在平安工作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兒。那次是在召開人力資源相關的一個會議,平安的領導者馬明哲親自參加。會議進行的還算順利,這個時候馬總提了一個問題,他說各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就是說我們的某一家分公司經營遇到問題,由于它有問題,于是我們調派另一位領導去,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市場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產品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那一年,甚至都不到一年的時候,這個分公司可能會脫胎換骨,有良好的表現。相反的情況也有,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分公司因為換了一個總經理,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明顯的下滑。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讓我開始關注到領導力這件事。
此后在創維工作,2004年年底創維因為創始領導人黃宏升的個人原因辭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使得創維的領導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個階段所經歷的一些事兒,其實印證了領導力跟一個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態有相當強的相關關系。領導力是值得特別關注和討論的一件事兒。
談到端午,我們往往聊到的都是屈原。但是我所想到的是另外一位,叫曾國藩。這兩位有共同點,第一都是讀書人,第二都有救國之志報國之心。兩位對比差別也相當大,屈原有心無力,沒能采取有效的行動,曾國藩則恰恰相反。
曾國藩當年在湖南老家省親,因為老母親有病他回家探親去了。在這個過時候,太平軍越鬧越兇,朝廷給曾國藩的指示是你就不要回來了,反正中央這邊暫時也不需要你,但是地方需要你,去那邊幫忙吧!
給曾國藩的具體指示特別明確:叫協辦團練。協辦團練這事其實挺狗血的,什么叫協辦團練?也就是說正規軍打不過太平軍,就打主意要辦民兵,正規軍都搞不定的事讓民兵去搞定。
曾國藩協辦團練就是三無:一,沒權,你只是個協助的角色;二,沒錢;三,沒人。以三無為起點,曾國藩開始努力,十年之后,太平天國被徹底剿滅,一代中興之臣終于成就自己,也成就了天下。
談到文學可能曾國藩還得拜屈原為師,但是談報國,屈原就差了很多,他沒有辦法做出有效的成果,只能自沉江底。
我們看到的就是有心和有力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有此心而無此力。每一個企業領導者如何能夠有心同時還能有力,這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