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他在互聯網巨頭虎視下,打造出千億級互聯網帝國;他叫王興,校內網、飯否網、美團網創始人,一位不成功便永不罷休的創業者。
王興創業十余年,提煉和探討過不少有關管理、人才、預見性,與創始人成長等方面的經驗。希望創業者能少走一些彎路。
什么樣的叫人才?
“我可以學”四字分量很大
王興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公司開會到晚上12點,討論接近尾聲,需要有人整理會議記錄,涉及流程圖的部分用visio畫比較好。
王興就問一個年輕同事會用visio嗎?她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學”。這四個簡單的字里有無窮的力量。
“今日的中國社會已不是一張大學文憑就能騙得飯吃的了。拿了文憑而找不著工作的人們,應該要自己反省: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學問,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沒有本領?躲懶取巧混來的文憑,在這新興的嚴格用人的標準之下,原來只是一張廢紙!”這是胡適在1934年說的。
“我們永遠不敢靠有錢贏得勝利,騰訊和百度比我們有錢得多,但光有錢也是不夠的,還是得把資本跟團隊執行力進行最好的結合。”
所以,有八句話絕對不要和老板說:
1.這事兒以前都是這么做的:你的老板花錢雇你是為了讓你把工作做得越來越好,而不是一成不變。
2.這不是我的錯:擴散“鍋”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3.我可干不了:老板或同事肯定都是對你先有“他能行”的預期才來找你干活的,在他們眼中你說干不了就等于在推脫,是你根本就不想幫忙工作。
4.這不公平:退一萬步講,今天落在你身上的不公平,早晚也會落到別人身上啊。每個人的一生,總體上來講都是公平的。
5.這不是我的職責:說話會給人以這樣一種感覺:他做這份工作只是想拿一分工資而已,對自己的職業未來缺乏規劃。
6.我試試吧:表明你缺乏達到目標的信心和能力。
7.占用你幾分鐘:這都是假意的客氣。
8.對別的同事品頭論足。
王興認為,要比一個普通人聰明1.5倍或許很難,但要比一個普通人勤奮1.5倍卻很容易。
法定每周工作40小時,不少人其實有效工作時間只有20~35小時。
每周60小時我覺得很輕松,70小時算及格,80小時就比較緊張了,90小時要長期持續有點難度。“傳說有些投行每周超過100小時,我深表欽佩。”
如何看待競爭對手?
不止看對手的缺點,也在學習閃光點
王興曾說,“馬云其實做錯很多事,但贏在一點”。
對創業公司來講,專注非常必要,但這也有反例。
首先專注是事情聚焦,不要一下做很多事。但如把自己的業務范圍設得太小,會固步自封,你在格局上完全輸了,不管多努力都不可能贏。
王興舉例說,比如電商早幾年,淘寶做得非常厲害,馬云做對很多事,其實也做錯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選擇了做一個大平臺。
03年左右開始起來的公司,如專注做垂直電商基本沒勝出希望,策略上就輸了。
后來王興反復想,其實最有價值的建議,是老祖宗的一個想法,四書五經《大學》講,如何成為一名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要反過來看,平天下,你要徹底占領市場,“平”意思是不光要進去做,還要徹底占領、壟斷它。治國是要設計好、治理好整個企業及相關生態體系。
齊家,家是你的直接下屬,不管公司規模多大,CEO能直接管的就7人左右,他們就像家人,其質量、投入度、成效對你治國平天下的計劃至關重要。
然后你要“修身”,作為CEO,你就是公司的支柱,也是公司的天花板。
如果你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那么整個團隊是不可能有提升的,整個事情也不可能做大。
王興覺得CEO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有一項非常要的就是修身,要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想辦法提升。
你要繼續展開“修身”會有很多層面,在心力上要提升,在腦力上要提升,在體力上要提升。
畢竟創業是個非常辛苦的事情,把一個事情做好,需要又猛又持之以恒。
如何看待自己?
“摔倒也要往前摔”
王興很清楚,任何企業,只要內部組織能力的變化趕不上外部壞境的變化速度,死是遲早的事。
“我愿意接受風險,但是我不想做無謂的冒險。”比起喬布斯,王興更認為自己像是亞馬遜的貝佐斯,是一個研究型創業者。
王興說自己從小就對世界運轉邏輯抱有強烈好奇心,并強烈推崇《數字化生存》這本書,堅信“凡是還沒有被互聯網所改變的行業,都即將被互聯網所改變”。
王興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韓裔的美國棒球手,在職業生涯中有過輝煌的戰績,但體育行業競爭激烈,大家都覺得他會走下坡路,別人問他,“你過去職業生涯一直向上走,可能到了一定年齡段體力會下降,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
他的回答很簡單: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是向下,關鍵是他在持續向前。
國外有一家電商企業叫Zappos ,他們內部有“十誡”,其中一條是Embrace and Drive Change(擁抱并且推動變化);
奧巴馬競選口號強調最多的也是這個詞——Change,改變。
2003年回國創業至今,王興認為身上沒有變化的東西有很多:熱愛生活、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激情。
當然變化的東西也有,隨著年齡增長,王興個人的生活在變化,更加豐富了,感悟和視野也在增長,王興自己從來不抗拒變化。
“我非常喜歡甘地的一句話,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我認為世界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它應該發生,那么你別等待希望別人讓這個改變發生,你可以積極地去促成這個改變發生。”
總結和評價自己并不是王興常用的思維方式。就像清華大學有一句校訓: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大學的時候并不覺得這句話有什么,但25歲的時候一想就覺得很難,因為人的心境變了。
總結過去當然無可厚非,但王興更看重未來,一定要說的話,王興只能說“摔倒也要往前摔。”
對于未來,王興認為,人應該注重長期的目標和短期的目標,而不是那么重視中期的目標。
關于做人?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王興曾面向清華學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創業歷程,并給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當你即將離開校園,你不知道迎接你的是不是更加挑戰的社會,更加難以接受的疑惑,所以我想提醒你們: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第二,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雖然你們在清華學了很多東西,但很不幸的是,你們走出校園后,會發現很多所學不能直接應用。
所以你畢業后,不管加入什么公司,如果不是積極擁抱一切變化,而是以為我是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不愿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那很可能你會錯失很多很多的機會。
第三,也別太把別人當回事。
時代變化得如此之快,可能你周邊的很多建議不一定是對的,這是我們時代特有的問題,之前所有的事情不必太當回事。
可能在發生之前,大家覺得不太可能的事情,之后卻認為是理所當然,這個可能性會發生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唯一需要當回事的事情,就是應該以客戶為中心,你可以把其他所有的規則都不當一回事,但是只有一條你必須堅守,不管你干什么事情,在什么層級的崗位,要以客戶為中心,最后只有客戶你不能不當回事,你要從各個角度,不管你做什么崗位,不管在什么層級,你應該所想的事情不管是遵守規則,還是突破規則都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
成功的秘訣?
太多人關注“邊界” 我重視“核心”
王興接受專訪時曾強調,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
“你可以把邊界理解成萬有引力,每一個物體因質量的存在,它會產生引力,會影響其它所有物質。差別就在于——離核心越遠,影響力越小,或是它本身的質量越小,變得影響力越小。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么人?給他們提供什么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
王興稱,自己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多元化和專注的問題。
在科技變革前半段,因風險非常大,所以需用小團隊去探索。
但到后半段,紅利變小,整合成為釋放紅利的方式。這時多業務的公司會比單一業務公司更有優勢。
比如2003、2004年淘寶最重要的決定是做了一個什么都賣的大平臺,而不是專注做一個品類。
如果美團只專注做電影票的話,是不可能贏的。
這道邊界你不試是不知道的。唯一檢驗標準是看各業務做得好不好。雖在試驗這道邊界時我們不斷增加了自己的敵人。
可是古人說“自返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一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投資人跟我說:“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
CEO的責任是什么?
戰略、團隊、資金
從2011年到2014年,王興在CEO的職責上沒怎么變過,是戰略、團隊、資金:
第一,設計公司整體愿景和所有戰略,確保傳達給所有利益相關方,不僅是管理層,包括員工,不光是公司內部的人,也包括股東、消費者、商戶和合作伙伴。
第二,招到并留住最優秀的人。
第三,確保公司始終要有足夠的資金,這和空氣一樣。其他事情都應該找最專業、最好的人來做。
據說,王興從來不亂花一分錢。
當年美團讓團購的概念在國內迅速普及,也因此引爆了接下來3年的“千團大戰”。
可最終在廝殺中活下來的卻只有美團,可見王興的經營管理水平有多強。
因為早年創業的經歷,王興學會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正確的花錢。
比如,美團網早前不同意做包銷,直到評估過風險之后才開始做。
這就要求整個系統需要算得清楚賬,需要算清楚能賣出多少票的預測;需要財務算清楚賬,如果包銷這么多的話,會不會導致現金流出現問題。
如果折算進人力成本,還需要算清楚每上一單單子到底是虧錢的還是賺錢的。
在王興看來,不計成本地擴大規模,那是空中閣樓,根基不穩。有時候創業比拼的不是誰拿錢拿的多,而是誰的錢用的久。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只有對團隊、對投資人負責任的創業者才可能創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