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過T恤牛仔,教授西裝革履的管理學
我對管理學有個定義,管理學是一種 “ 破局 ” 的智慧。“局”是典型中國文化中的概念,也就是人和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
我們要建立起一個“局”的概念,因為所有的管理問題,都需要“破局而出”。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其實都是在破局,人生可以說是一連串的破局過程。
2
重新定義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
“ 局 ” 就是你身邊各種資源之間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狀態與關系。
人之所以被困在一個局里,就是攔著你的負資源太多,你沖不出去,就沒有辦法達到預定的目標。
提供三種“破局”的思路:
☞ 尋找那些先前沒有進入你視野的資源,然后通過正負資源和無關資源的整合、加減,就可以完成對負資源的轉化,給自己找到路。
☞ 對 “ 資源 ” 進行重新定義,找到新的出路。
☞ 要重新定義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
3
要合理的科學管理
科學管理的核心有兩條:
☞ 把要管理的事情按照作業鏈條分成若干個程序上的細節;
☞ 把每一個細節的效率提到最高。
而這兩條在100年前同時展開:
一個是福特,他考慮的是做一輛車需要多少個環節;另一個是泰羅,他研究的是在每個生產環節里,工人應該通過多少個規范動作,最大效率地完成作業活動。
而如今我們面臨著新困局——腦力勞動者的管理。
我曾經參觀過新加坡的一個工廠。這里本來也是有流水線的,但是后來老板把流水線拆了。原因簡單,老板就是想讓企業的員工有被尊重的感覺。
今天即使是體力勞動者,他所從事的工作都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體力工作,都有心力的付出,所以必須要尊重人的自主性,減少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因為流水線式的工作往往伴隨著外部的強制性。
在新的時代,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尋求一種效率上的平衡,就是來自于人心的效率和來自于外部強制力的效率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這需要更高的管理境界,值得每一個人去思考。
4
要善于借勢破局,做到事半功倍
自身的努力屬于資源準備,是必須要做好的功課,但也要學會借勢。
不同的人、不同的企業把握機會的能力是不同的。能做大事的人和成功的企業都不會只靠自己的蠻力,而都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
建議平時自己多注意發現隱含在環境變化中的機會以外,還要注意盯住“大塊頭”,因為大公司通常都會有專門的人員去研判趨勢,他們會先知先覺,先動作,先受益。如果你比較小,就要學習信天翁,懂得跟住大公司這條橫渡太平洋的船。做企業如此,做人的道理也一樣。
5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親信,不是真正的親信
首先要學會識別和防止出現三種非常有害的親信。
☞ 叫做“應聲蟲”下屬。
這種下屬會不斷去揣摩上意,然后事事呼應你,你稍稍有點想法,他馬上就歌功頌德,讓你感覺自己很了不起。
☞叫做“隔離者”下屬。
他會有意讓你脫離群眾,把你和下面的真相隔離開。你只能聽到那些對他有利的信息,而所有對他不利的東西,他都不希望傳到你的耳朵里,也就是說,你能得到的信息是被他過濾過的。
☞ 叫做“奪權者”下屬。
這樣的下屬,目標是奪權,他看著是在執行你的命令,但暗中卻在培養自己的親信,一方面討好你,一方面在拉攏別人,然后等待時機、奪取權力。
我的建議是盡量樹立 “ 業績文化 ” ,來對沖掉 “ 關系文化 ” 。因為關系文化也不是毫無價值,它在某種程度上,能幫助你提高信任度,提高組織的效率。當然也會形成很多問題,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一點業績文化。
在關系文化的社會里,各種壞“親信”充斥在組織里,完全是正常的,但要防止這種情況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局面,讓組織病入膏肓,要通過業績文化讓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夠凸顯出來。
6
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
我們打磨自己的管理功夫,也必須要從了解人、了解人的行為入手。
領導者很多時候就像一粒火種,當你要點燃組織,給予組織正能量的時候,你要借助于一個所謂的正當渠道。但是,這種正當渠道往往比較慢熱。
然而如果你有一個不當行為傳遞出負能量的時候,它往往會先點燃一個非正式組織,而且會燃燒得很徹底,讓非正式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深深地浸染在負能量之中,然后它會迅速的向其他非正式的組織傳遞。
這種非正式組織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傳播力很強大,搞不好,分分鐘就會把整個組織攻陷。領導的行為不檢點,有時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員工的不滿情緒能夠及時得到排解,他們的生產率是會提升的;反之,就會下降。
爭取員工支持,比解決什么股權重組和銀行債務豁免等問題重要得多,人是整個重組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