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快速迭代過程中,有什么陷阱?
管理顧問David Bland曾提到一個產品死亡循環(product death cycle)。他意思是說在產品起步階段面臨很大困難,一旦產品的用戶增長面臨瓶頸,大家都會選擇不斷迭代產品、打磨產品,提升用戶體驗。
這個確實沒有問題,但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到“產品死亡循環”的怪圈。下圖便是David Bland所說的“產品死亡循環”。
(來自David Bland的twitter)
這個循環的陷阱是這樣的:沒人用我們的產品→問用戶缺少什么功能→開發缺失功能。
這樣的現象在產品開發界比比皆是,尤其是早期創業公司,因為這個拖累而死亡的創業項目非常之多。
要想跳出這個“死亡循環陷阱”,首先要理解這個陷阱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當新產品投入到市場時,一開始總是沒有用戶的。不管是偉大的產品還是普通的產品起點都是一樣的。當產品遇到障礙時,不同的應對模式是能否走向成功的分水嶺。
不少早期創業者,遇到用戶增長和用戶留存瓶頸時,就開始慌了。如果早期團隊決策人比較多,還甚至會有不同方向的爭執,最后“重視用戶意見”占據了上風:看看用戶還有哪些需要的功能?是不是我們的產品沒有提供?
如果提供了這些產品功能,用戶一定會用我們的產品的。所謂的“用戶體驗”派占據了上風。
但最后會發現,你詢問用戶需要什么功能時,基本上就被用戶牽著鼻子走。用戶的需求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顯性需求比較明顯,一看就明白,但也有隱性需求,用戶很難表達出來。
不僅如此,當有一部分用戶喜歡你,這些用戶是不是你的目標用戶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果早期的用戶只代表小眾用戶,他們希望擁有的功能可能不是最終主流用戶所需要的。
一旦你開始詢問用戶“還缺少什么功能”,認知模式就發生了問題,它的本質是產品經理或創始人認為:只要增加用戶想要的功能,產品瓶頸就解決了。
但產品增長和留存遇到的問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是產品投放的渠道出現問題了?還是注冊步驟太麻煩?還是產品的價值主張沒宣傳到位?......對于創業者來說,更首要的工作是找到用戶不喜歡產品的核心原因,而不是希望通過添加用戶想要的功能來解決產品發展的問題。
問用戶需要什么功能,然后增加一大堆功能,最后的結果是產品變得臃腫而復雜,最終結果是自廢武功,用戶逃離。
產品經理要做的是觀察用戶的言行,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斷,比如用戶說:要一匹更快的馬。那么TA的問題是:更快速的交通。至于是用什么工具,怎么解決的,這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地方。這就是產品經理用武之地了。
如何避免陷入產品死亡循環
要真正避免陷入產品死亡循環,最重要的是關注用戶需要解決什么核心問題,而不是用戶需要哪些功能。要找到用戶的核心問題,就需要不斷觀察用戶的行為,找到阻礙產品發展的根本原因。
看似很容易,但對于早期創業者來說非常難。因為大多數早期創業者都忙著開發產品:聽用戶反饋,滿足用戶需求,認為只要再增加了新的功能,就會有更多用戶使用。這樣的認識惰性和思考模式本身是很難跳出來的。所謂的當局者迷。
當產品發展遇到障礙時,一定要問,通過用戶反饋增加新功能真的能解決問題嗎?你的目標用戶是誰?你是怎么宣傳產品價值的?用戶是因為什么來使用產品的?你的推廣渠道和目標用戶吻合度多高?你的產品是工具型產品還是社交型產品?需要全面反思整體的產品戰略:目標用戶、用戶價值、公司方向等。
要避免陷入產品死亡循環的陷阱,一定要抑制住開發新功能沖動,在做任何產品的改動之前都要考慮核心問題:它到底對用戶有什么真實價值,解決了用戶的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是高頻的?還是一年才用一兩回?是不用就難受,還是可以有可以無的需求?這是多大規模用戶的需求?是小眾用戶的需求?它對實現公司的核心目標有什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