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公開場合授權,要廣而告之
授權一定要在公開場合進行,讓相關部門和人員了解到被授權人的工作目標、工作內容、權力范圍等方面,從而避免被授權人在后續開展工作時遇到不必要的阻力。相反的,關起門來授權則是一種很糟糕的授權形式,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要么是有人“不買賬”,要么是無人知道被授權人的權利大小,無人監督,進而發生被授權人行為偏離預期的狀況。
NO.2 清晰明確的任務要求
員工必須了解自己在授權下必須達到哪些具體目標,以及在什么時間內完成,清楚了這些才能有基本的行動方向。授權不是單單把事丟給員工,還要讓他明白管理者期盼些什么,不然你給個模糊的指令就授權出去了,被授權人也不知道怎么辦呀。為了方便理解,這里我們舉兩個例子:
情景一:“小明,你負責今年快樂沃克的推廣工作,好好干,年底獎勵大大的有。”
情景二:“老張,本年度快樂沃克的線下推廣工作由你來負責,公司希望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產品都能達到40%以上的占有率,達成目標,年底公司會給你10萬元的獎勵”。
看似被授權的小明實則是滿心茫然的,快樂沃克的推廣工作都包含什么呀?要從哪兒開始推廣啊?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及格,什么程度又算是優秀啊?年底獎金咋算的呀…….
而老張則不同,他可以根據公司期望的目標進行市場調研,規劃全年的推廣工作,然后將具體目標拆分成實際的工作步驟并逐一實行。
沒有目標時,所有的風向都是錯的。有效的授權一定是能讓員工看到明確的目標,并使目標可拆分和可達成的。
NO.3 要給被授權人與權利對等的資源
俗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授予職權的過程中,管理者不是簡單地將職權一放了之,對于被授權人還要做到給錢給人給資源,給工具給方法給方向。這也是很多管理者會忽視的一點,想當然的以為這個權利都給你了,事兒咋辦你就得自己解決了。
比如公司想要做個產品宣發,員工跑來說“老板,這個做宣發我們得需要50萬預算”
“預算啊?這個公司沒錢,你想想辦法嘛”
“想了,沒錢的話我們打算跟合作的公司資源置換,您看公司的XX資源能不能提供給我們”
“誒呀,這個資源拿出去置換不大合適,你再想想其他的辦法吧”
“那要不給配30個人,我們自己去做推廣吧”
“公司項目緊任務重,抽不出這么多人啊”
“那老板,我們有啥是能用的嗎”
“誒呀,都授權給你了,你要自己想想辦法嘛,公司既然授權給你就是看重你的能力,我相信你一定行的…..”說完老板揮揮手走人了,留下被授權人獨自在風中凌亂。
授權不只代表責任的轉移,同時也要進行相應資源的轉移,為的是讓被授權人可以順利行使職權開展工作,不給資源的授權則是名義上的虛假授權,是無法解決具體問題的。
NO.4 拒絕逆向授權
授權是輔導員工成長最好的方式之一,而授權本身也是一種輔導,但在授權過程中有個絕對要注意的事項:被逆向授權。管理專家曾把員工遇到的“工作問題”形象地比喻成“猴子”,現實工作中這只“猴子”常借助“逆向授權”之手,在員工和管理者之間跳來跳去。
比如,當下屬向你請示的時候,如果你回答說“我想一想,一會兒再告訴你”,那么半小時之后你會發現這個下屬就站在你的門口,敲門問到“領導,您考慮的怎么樣了?”
本來這是個需要下屬來解決的問題,你需要做的是檢查他的完成成果,可現在呢?變成了他來檢查你了!于是,猴子就跳到了你的背上。有些管理者成天手忙腳亂,逐一為員工做決定,不斷被員工牽著鼻子走,處理一些本應由員工處理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管理者淪落成了員工的手下。
既然是授權,那么權利的歸屬就應該是歸屬領導者所有,只是你把這個權利給到對方,這種情況下最最重要的原則是『可以替下屬承擔責任,但是絕不可以替下屬做事』,因為權利是你的,做砸了你可以承擔責任,但是你不可以替下屬做事情,否則授權就失去了意義。有時對員工真正意義的授權和輔導,那就是眼睜睜的看著下屬把事情做錯,而不插手。
有效授權對管理者、員工和企業三方都是有利的。充分掌握了以上幾個授權要點,對于管理者,可以讓他們空出較多的時間做策略性思考;對于員工,可以讓他們學習新的技巧和專長,讓管理者和員工都有機會發展能力;對于公司也可以提高整體的運轉效率,增強企業的靈活性。
管理者永遠不要想著一個人獨撐大局,要仔細挑選人才,雇傭人才,然后授權給他們去負責,讓他們獨立作業,在幫助員工成功的同時,就等于是在幫助自己和公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