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 開放30多年,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非公經濟企業的數量占全社會企業數量的70%,在GDP的總量當中,非公經濟占65%,私營企業占60%,出口總額占68%,全國新增就業占90%,全國技術創新非公群體占70%,發明專利的申請,非公群體占65%,新產品的開發超過80%。
中國的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真正的活力所在。但是如今,民營經濟發展到了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30年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由于市場體制不完善,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原因,之前的民營企業在粗放式的經營和管理下依然可以健康地成長。而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必須采用系統科學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手段,才能避免被市場所淘汰。中國的民營企業,與國企和外企相比,總體上都屬于管理粗放、資金緊缺、技術落后、人才匱乏的群體。因此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尤為困難,也十分緊迫。
民營企業特別要重視和加強的一個方面,就是管理。民營企業需要更多地運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以改進管理水平。因為中國的企業,向來不重視管理。民營企業的領導者們都很清楚資金、技術、人才的重要性,也會千方百計地謀求這些優勢資源。而事實上,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是在其中的某一點或幾點當中有所優勢,才能在市場上立足。但是甚少有企業是依靠管理水平的優勢而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因此,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有極大的提高空間。大名鼎鼎的“企業資源計劃”,簡稱ERP,其實是一種管理思想,也是目前最先進的管理理論之一。管理軟件是支持這種管理思想得以實現的一種工具。中國的民營企業對這種先進管理理論的應用還很少。而且,很多企業對ERP理論沒有充分掌握,只是配了一套軟件系統,可謂得不償失。
中國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通常有很大的問題。目前民營企業的領導者基本上都是企業的創始人,而那些發展了十幾年或二三十年的企業,其創始人年事已高,都將面臨退休。這些第一代領導者們,精明能干,對企業有絕對的掌控力。而企業對這些領袖的依賴性也很強,一旦他們退下來了,接班人的選定就成了大問題。中國的民營企業所有權高度集中,大部分都是家族企業,因此一般由創始人子女來繼承企業的領導權就名正言順。可是這些被稱為富二代的子弟們,具有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意愿嗎?這一點人們一般都持懷疑態度。如果從企業中提拔高層人員擔任領導者,一方面是找不到能服眾的人;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優秀領導,企業的所有者又難以放心,眼前就有國美的“黃陳之爭”作為例子。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制度發展得遠遠不夠成熟,家族式的企業特色也沒有改變,民營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還很難分開。就像接力賽,第一棒的人即將跑到終點,可是誰來接這第二棒呢?這其實也是管理思想的問題。因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管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就像企業引入了先進的ERP思想和軟件系統,可是企業從上到下都時不時地跳過軟件系統來辦事,還找借口說是靈活處理、例外或緊急情況。軟件系統代表著企業的一種管理制度。只要出現一次例外情況被允許,那么這種例外將會越來越多,最終導致制度的作廢。
中國民營企業能否解決管理和傳承這兩大難題,取決于企業領導者本身的選擇。我們希望中國的民營企業能再一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