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全球范圍內的調查,要想在榜單中名列前茅當然不容易,能拿到一年的冠軍并不容易,而海爾居然能保持七連冠,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那么,海爾憑什么能創造如此優秀的成績?這對整個家電行業又有何啟示呢?
用戶中心論
首先,海爾一直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所有的東西都圍繞著用戶來展開。在海爾看來,家電行業要想擺脫困境,首要任務就是轉變經營思路與經營模式,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不是企業有什么就銷售什么,而是消費者需要什么企業就供應什么。這意味著,企業應當從原來的“企業中心論”向“用戶中心論”轉變,通過收集、整合、挖掘用戶的準確需求,激活研發、采購、制造、流通等整個體系,讓整條供應鏈隨“需”而變,建立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柔性組織結構,由原先單向的供應鏈模式轉變為雙向的供需鏈模式。
實際上,海爾一直是這么做的,當年為了幫助農民洗地瓜,海爾推出了著名的“大地瓜”洗衣機,而近年來,海爾也一直堅持這種理念,前不久,海爾推出了馨廚冰箱,首次在冰箱上安裝了高清屏,可以提供諸如看新聞、看電影、聽廣播、看天氣等豐富的功能,為用戶帶來了更智能化、更科技化的體驗,這進一步詮釋了海爾的“用戶中心論”。
另外,海爾還推出了強大的會員交互機制,用戶不用買家電,只要免費注冊就可以成為會員,會員制度可以強化海爾與用戶的互動,幫助海爾發現最新、最有價值的需求,為用戶定制最適合他們需求的產品。可以說,這一機制將互聯網的交互性發揮到了極致,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社交對家電行業的價值。
更先進的生產模式
具體到生產模式上,海爾也有其獨到之處,海爾的“互聯工廠”已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海爾之所以會提出互聯工廠,因為它符合全球工業發展的大趨勢,自歐美國家率先提出工業4.0以及智能制造概念后,全球制造業就開始利用互聯網工具及技術實現智能制造,并實現與用戶需求實時互聯,它的本質是以智能制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即你想制造什么,工廠接到訂單就制造什么,一改傳統工廠的固定化生產模式。
為此,海爾從2012年就開始投資建設第一家互聯工廠,到現在已陸續建成了沈陽冰箱、鄭州空調、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青島模具等七家互聯工廠,并且更多的互聯工廠還在建設中。不同于傳統的制造工廠,海爾的互聯工廠不僅有大量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引進,還有供應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等系統的信息化互聯,甚至搭建了與用戶、研發資源、供應商資源對接的交互平臺,從而大幅提升了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水平。去年8月海爾還在線上召開了一場高差異化的“透明工廠”發布會,這場發布會最大的亮點在于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海爾互聯工廠的實時場景,這種高度透明的發布會不僅凸顯了海爾的自信,也開啟了中國制造業新的里程碑。
這種模式所帶來的價值,未來也將更多的體現在消費者身上,比如在個性化定制方面,這種模式將有非常廣闊的用武之地。簡單來說,包括電視、冰箱等家電產品可定制不同的顏色、款式,消費者購買到的,將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同款,而是極具個性化的產品。
三位一體戰略推動海爾全球化
既然能在全球范圍的排名中名列前茅,這就不得不說說海爾的全球化戰略了,因為單靠本土市場,海爾顯然無法保持七連冠的成績。
自海爾實施全球化戰略以來,一直在海外市場實踐本土化研發、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的“三位一體”運營模式,目前海爾已在海外建立起7個工業園,24個制造工廠,工廠布局已經覆蓋了全球除澳洲以外4大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海爾分別在德國、美國、日本、新西蘭建立四大本土化研發中心,并在全球建立了24個營銷中心,37683個銷售網點,共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化布局日益完善。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海爾此舉顯然是順應了潮流,由此帶來的價值也將是多方面的,通過“三位一體”,海爾全球化的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同時,海爾能更快的捕捉到全球用戶的需求,幫助海爾打造更多具備創新和顛覆能力的家電產品。反過來,這種策略也將幫助海爾在海外市場大展宏圖,創造更優秀的成績。
總的來說,海爾能創造七連冠的奇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榜單不僅體現了海爾在家電行業的領導地位,通過海爾的這一系列舉措,我們也可以窺視未來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