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我從 YEC 平臺上選了 12 名企業家,談了談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如何具體貫徹精兵簡政的思想。以下是他們的回答精選:
做任何事都要看看有沒有別的選擇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一個高薪員工會比兩個普通員工效率更高嗎?
項目管理的電子表單能取代繁雜的進展報告會議嗎?
所有的全職員工都和外聘顧問一樣效率高嗎?
每件事都要看看有沒有別的選擇。
——來自聯盟商務網絡的 Brooke Bergman
讓團隊明確你們在做什么
告訴你的團隊,「我們做得很好——并沒有惹下什么麻煩——我就覺得我們浪費了很多錢。」然后問問他們怎么樣才能讓公司更節省,包括一些小的采購決策。我們公司最近這樣做了,收獲頗豐。我們的團隊很驕傲找到了討價還價的訣竅,做出的選擇也更有利,這讓我們不需要砍掉重要的開支也能在經濟上更寬裕。
——來自 V.I.P. Waste Services 的 Jesse Lear
合理避稅
如果你的公司已有盈利,你會需要納稅方面的多種意見。有很多隱藏的措施可以幫你減輕稅負,但是并不是每個會計都懂得如何操作。例如,我們可以做慈善捐贈,根據政策,捐贈給學校的資金所繳納的稅收有很大一部分會被退回來。所以把錢捐給社區以減少納稅是很不錯的方式。
——來自 AcousticSheep 的 Wei-Shin Lai
強調重點
確定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以及該過程到底需要什么。然后重新評估一切不重要的東西。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是保持精簡的不二法門。
——來自 HelloSign 的 Joseph Walla
考慮會議地點
鼓勵員工在辦公室見客戶。員工出外勤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資源,包括停車費(尤其是城市地區)還有來回打車費。另外,公司可能有規矩如果跟客戶約在飯點了還要請客戶吃飯。不知不覺,一個原本辦公室喝茶聊天 30 分鐘就能搞定的任務花掉了 150 美元甚至更多。而如果這些外勤每周、每月、每年都有,乘下來該是一筆多么大的開銷。所以,提供一個氛圍不錯的辦公室,在展位空間擺上咖啡機和新鮮的果汁,這樣不需要花太多錢就可以擁有一個落落大方的會談環境。
——來自 Marbaloo Marketing 的 Faithe Parker
促進員工間競爭合作
我喜歡在相同部門之間施行績效考核矩陣。對于那些產量高、完成快的團隊成員,我們常常會舉報座談會,聊一聊工作出色的心得體會,讓他們教一教別人掌握好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優秀員工得到了認可,而其他團隊成員也得到了關于如何改善工作的建議。
——來自 The Leading Niche 的 Tamara Nall
記住以下費用是要命的
我們公司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家信用卡作為支付手段。后來我看了一下賬單,我覺得應該找一家更好的。我搜羅了一圈發現了兩家不同的信用卡,比我當時用的那家便宜一半。談到省錢,我們沒有裁員、縮減開支或改變其他業務,僅這一項措施就給我們每個月省了幾千塊。如果你不知道你錢花哪兒去了,就把當前花的錢都停掉開始省錢!
——來自 Hosting 的 Peter Daisyme
考慮辦公成本
辦公成本是一筆不好概括的支出。需要先算出你們辦公室每月的總花費,然后歸因到各個導致無效工作的辦公條件上并加以改善。例如,你們用的寬帶雖然便宜但可能因為網速慢長期成本反而多了。
——來自 TheSquareFoot 的 Aron Susman
注意物流賬單
如果你們是一家電商公司或者是做實體商品的,物流成本可能會占大頭。不要小看你付給物流公司的錢,以及你也需要計算一下用什么包裝材料合適。最好能留意不同的服務、平臺、包裝想盡辦法縮減成本,可以積少成多幫助公司增加凈利。
——來自 Kumar Arora 的 Aroridex
假想一個強勁的競爭者
太專注于自己的業務往往會思路堵塞,要想轉變這種困境你可以假想一個強大的競爭者:如果他們來做這些事,會用到什么樣的資源?而哪些部分又是浪費的?從團隊開始考慮,因為工資、新水、福利這些可能是你最大頭的支出。團隊組織架構是最優的嗎?如果是競爭者來做會有什么不同嗎?然后是廣告。假想中的競爭對手也會花 25000 美元去參加貿易展覽嗎?或者花 2500 美元派發禮物籃?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所有你買的這些文件柜、打印機還有墨水,能無紙化辦公嗎?要知道,競爭對手會探索你所有的弱點并將這些轉化為自身的優勢。
——來自 Voices.com 的 David Ciccarelli
別再亂買軟件服務了
我認識的每個人都會買一些一輩子也用不到的軟件,真是瘋了!他們總覺得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用到了,但是根本沒用過。而那些服務一旦自動扣費,再取消就很麻煩了。
——來自 Interstate Air Conditioning & Heating 的 Raymond Kishk
從消費者眼光看業務
跳出賣方的視角,把自己放在消費者的處境。這樣不僅開闊視野,而且有助于減少浪費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樣做使我意識到,我需要走出日復一日的境地,給我的員工更多權力,而我可以專注于業務量增長,從而最終為我的消費者帶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