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們常把風險資本看做是禿鷲資本,蒸汽資本,或是吸血資本。一方面,風險投資是一種不錯的創業工具,但另一方面它也會給很多創業者帶來痛苦。如果你的公司發展的非常穩定,一切都會顯得風調雨順;但是當你在產品開發、人才招聘、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理念與風險投資人產生分歧,美麗的泡沫就會破滅。
當你不按常理出牌,火勢按照不同的路線發展,此時風投就會對你產生異議(當然啦,這種情況也在發生轉變,因為如今的風投都在鼓勵創業者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這其實也是為什么很多業界專家對創業者建議,除非(直到)你真的需要,或是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否則不要去尋求風投資金。
不過從筆者之前與創業者交流的結果看來,他們覺得風投并不令人討厭,而且絕大多數創業者都認為風投資金可能幫助他們獲得成功。創業者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或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了解風投資本家們的真正用意,至少,如果你做過一些研究就會發現,在所有獲得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中,最后真正能夠獲得成功的還不到十分之一。
因此,在你從投資人手中拿到一張“肥支票”之前,每一位創業者都需要了解本文將要提到的這四點。
一、風險投資無法確保你獲得成功
現階段,有很多創業感覺一旦獲得風險投資就能保證自己獲得成功,不過數據不會說謊。Micah Rosebloom是Founders Collective風投合伙人,他表示如果從歷史數據來看,在所有獲得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中,最后真正能夠獲得成功的還不到十分之一。當然啦,也有一些風險投資人有其他看法,比如Radpoint Ventures合伙人Tomasz Tunguz,他認為從整個行業角度去看,獲得風投資本的初創公司失敗率大約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間(Tomasz Tunguz對創業失敗的定義是要么公司破產,要么無法償還資金)。
事實上,創業想要獲得成功通常需要依靠很多事情。你可能需要有一款優秀的產品,但是如果沒有很好地營銷策略,又如何能夠把產品賣出去呢?創業本身就有點兒像坐過山車,你必須要習慣忽上忽下的創業體驗,按照市場需要及時轉型,直到最后找到一款最成功的產品。
舉個例子,2012年,印度的風投公司Seedfund投資了班加羅爾初創公司Innoz Technologies,后者主要為功能機用戶提供線下問答服務。但是隨著智能手機滲透率的增長,Innoz Technologies的產品由于過時,逐漸失去了市場。但之后該公司很快便轉型,并把名字改成了Quest,還開發了一款提供人力資源問答服務的App應用,移動手機用戶可以通過短信和安卓App問問題,其他用戶在原帖上回復解答即可。最終,Innoz關閉了,但是他們的創始人通過一款新產品成功轉型。
二、你能炒掉聯合創始人,但卻無法炒掉風險投資人!
初創公司完全可以炒掉自己的聯合創始人,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與董事會不和,玩忽職守,管理不善或舉止行為不當。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史蒂夫喬布斯了,他曾被自己一手創建的蘋果公司給炒掉。還有另外一個例子,美國RadiumOne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urbaksh Chahal在去年四月承認毆打女友的家庭暴力指控,隨后便被公司給開除了。因此,炒掉你的合作伙伴并不困難,但你卻永遠無法炒掉風險投資人。
事實上,作為一名創業者,你需要把風投公司看做是你創業之路上的另一個合作伙伴。這也會讓你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創業中最重要的一個關系------與風投的合作關系。確保你公司的創業目標和風投的投資目標保持一致,如果你們有分歧,要么你說服他們,要么被說服。
只有你和風投雙方的目標一致,才能避免發生可能的“災難”。
在RadpointVentures合伙人Tomasz Tunguz眼里,這個災難就是創業團隊想要去做一些和董事會方向相左的事情。
在創業者眼里的風險/回報曲線其實和風投所想的完全不同,董事會成員(包括你的風險投資人)在法律上有義務確保投資者實現他們的目標。因此,如果你的公司正在失去競爭力,同時又出現了一個符合投資人意愿的收購機會,即便你可能無法獲得任何回報,他們也會極力推動你接受被收購。
當然,如果你不想發生上述的悲慘遭遇,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別接受風險投資。
三、風投最后的真正意圖,很可能是把你踢出局,自己擁有公司
Flipkart是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零售公司,但你知道嗎?他們的兩位聯合創始人Sachin和Binny Bansal兩人一共擁有的公司股份還不到一成。接受風投,意味著你的公司股份將會被稀釋。
Jason M Lemkin是StormVentures風投公司常務董事,他表示風投公司通常會占到每個投資組合中的初創公司兩成股份。但是作為個體投資人,他們會占到更多股份。如果一家風投公司擁有每家初創公司20%的股份,這意味著他們也會拿走20%的收益,相當于4%的公司有效所有權。如果每個風投有八筆投資,乘以4%的公司有效所有權,也就是32%的公司有效所有權。如果轉換到一家初創公司,就意味著他們32%的公司有效所有權被拿走了,哦對了,還要加上管理費。
四、風險資本=禿鷲資本
禿鷲聞血腥味,便會蜂擁而至。同樣地,當某家公司,或是某個垂直行業有一絲成功的苗頭,或是跡象出現時,風險投資也會涌入。
AlokKejriwal是Games2win線上游戲公司創始人,他回憶了自己和一個“禿鷲”風險投資人合作的經歷。故事是這樣的:風險投資公司Clearstone India看上了他的公司,并且給了他們風險投資協議要投資Games2win。與此同時,Alok和其他風投公司也進行了接洽。后者私下問他:
Alok,你能不能放棄Clearstone的風投協議,然后接受我們的?
這顯然是一種典型的“禿鷲”表現。真正的風投公司通常需要做大量工作,深入了解一個行業,才能找到有希望的初創公司進行投資。而禿鷲一般都是比較慵懶的,它們站在樹樁上醒來,看到哪里有機會,便會蜂擁而至,那些“禿鷲”風投甚至要用賄賂的方式完成投資交易。
Alok建議初創公司需要仔細查看風險投資協議,這樣才能了解誰想真正投資你的公司,幫助你發展狀況;誰是那些“盤旋在天上的禿鷲”。在選擇風投合伙人之前,初創公司一定要進行廣泛的研究,否則結局可能不會如你想象的那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