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隱身于大產業鏈中,在局部環節具有強勢能力的“小企業”,具有令人驚嘆的發展空間。
·當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你如何才能不被這一趟班車甩下?
用不了多久,我國的消費者會發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將被一個龐大的價值系統所籠罩:家里購買的電視機,如果與電腦同屬一個系統,那么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可以通過無線方式,自動傳入電視機;如果手機、照相機也與電視、電腦同屬一個系統,它們之間的所有內容資源也可以用無線的方式自由聯通;如果手提電腦和電子投影儀都有同一個系統的符號,它們之間同樣可以無線貫通。這個系統幾乎可以擴張到所有的家電和IT產品之間。
這就是由聯想、TCL等企業倡導,國家信息產業部主導,眾多中小企業廣泛參與的“閃聯”產品系統。這是我國IT業和家電業聯合起來,為消費者創造全新價值,有效阻擊競爭對手的一項重大舉措。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表現為價值體系之間的較量。消費者(客戶)對產品的選擇,首先表現為對某種價值體系的選擇。所以,企業之間的競爭,既表現為系統之間的爭奪,同時又表現為系統內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角力。那么眾多的中小企業呢?如何才能不被這種趨勢屏蔽掉?
一、 加盟大企業主導的價值體系
面對日益強大而多變的消費價值需求,中小企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被排除在價值系統之外,而應在進入消費者(客戶)選擇視野的前提下,再追求做強、做精、做巧。大量加入“閃聯”系統的中小企業,正是基于這一基本的競爭選擇。
最近我們注意到,由IT行業龍頭英特爾公司主導推出的、旨在幫助亞太中小企業客戶更便捷地應用IT技術的“簡逸商務”計劃正在中國推行,長城、點擊科技、金山、用友等企業都成為其協同成員,通過這一體系,獲取新的競爭資源。
二、 打造價值體系稀缺資源
處于資源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不可盲目追求當龍頭,只要能在價值體系的某一個環節發揮關鍵作用,就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臺灣有一家叫“臺積電”的半導體制造公司,在業界普遍認為“只有在做加工的同時,堅持發展自有品牌,才能擺脫競爭被動局面”的思想環境下,一反常態,放棄做自有品牌,采用以下方式專心致志做制造:(1)引進先進技術,全面提升制造水平。(2)首創虛擬工廠,讓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下單。這種先進的工作方式,讓遠在歐美的客戶,感覺臺積電的工廠就在自家隔壁。(3)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生產全部需求。
主動把自己放在客戶全球價值鏈中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這樣做的結果,使臺積電成為半導體制造價值環節的著名品牌。可見,只要關注客戶系統價值,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中小企業在價值鏈中仍然具有巨大發展空間。
《隱形冠軍》一書的作者赫爾曼·西蒙教授指出,中小企業最好的學習榜樣不是通用電氣、微軟、松下這些大企業。因為,由于財力、物力、品牌力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中小企業幾乎無法學習這些巨無霸。西蒙教授發現,那些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內占到全球市場份額60%以上的小型企業,才真正值得中小企業關注。在整個大企業主導的價值鏈中,也許它們很小,但在價值鏈的某一特定環節,它們又很強、很大——
極少數啤酒大品牌如雷貫耳,而大多數世界級品牌啤酒都選用巴斯品牌的啤酒花作原料;汽車門鎖在汽車產業鏈中也許微不足道,但奇克特公司卻把它做到了世界第一;一個叫德彩的品牌,占到了全球熱帶觀賞魚飼料市場50%的份額;而一個叫希拉布蘭德的品牌,是全世界最專業的酒類運輸企業。這些隱身于大產業鏈中的“小企業”,憑借其強勢能力贏得了令人驚嘆的發展空間,也同時帶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 不斷發現、整合不同領域的系統資源
科技的發展使行業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行業之間的兼容變得越來越普遍,由此引發的消費需求變化也必然越來越激烈。中小企業要善于“察言觀色”,洞察行業內外市場風云的變幻,及時發現新的系統整合機會,迅速切入。
比如,相對于中央電視臺網絡系統,鳳凰衛視處于弱勢地位;而中國移動面對未來的3G系統,又不希望受制于廣電系統。于是,一個跨行業的全新合作模式,就以中國移動入股鳳凰衛視,持有其19.9%股份的形式達成了。這樣,鳳凰衛視就可以直接把2.5億移動客戶變為自己的受眾,而中國移動也獲得了鳳凰衛視強大的視頻內容資源支持。
我們還注意到,海信既是“閃聯”系統的成員,同時又是中央電視臺《高清影視》頻道在北京地區少數幾個合作電視機廠商之一。也就是說,目前在北京地區,要想看到央視《高清影視》頻道的節目,必須購買海信等幾家品牌提供的高清電視。可見,這種競爭的排他性和協同性是可以并存的。
在食品行業,也有一個近期的案例。在高端方便面市場互為競爭對手的統一和華龍,由于在鄉鎮飲料市場均處于相對弱勢,所以聯合組建了今麥郎統一飲料公司,共同挑戰二、三級市場的強大競爭對手。筆者熟悉的一家白酒企業,分析了白酒市場的增長潛力后,決心挺進農業產業化朝陽產業,向白酒相關的農業產業領域滲透,做酒棗、酒香肉、酒香豆腐干等食品。這樣,既跨入了新的產業,獲得了政府政策支持,又能整合原有產業資源,保持企業品牌價值的連貫性和效益的最大化。
四、用縱向品牌整合上下游企業
許多新的消費需求,依靠一家企業單打獨斗很難滿足,而通過縱向品牌運作,上下游聯合打造新價值,可以成為一條重要途徑。
筆者最近接觸到一家中型飼料企業,這家企業發現,由于市場上豬肉供過于求導致肉價下跌,而肉價下跌又導致豬飼料銷量銳減,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周期性波動,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消費者已不滿足于現在的豬肉品質。
調研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能吃到原香型、功能型的豬肉,這一需求在大中城市潛力尤其巨大。如果能推出這樣一種全新質量的豬肉,消費者一定歡迎,養殖戶一定有積極性,飼料銷售也一定會有新的增長空間。而這一需求的滿足,需要上游添加劑企業、下游養殖企業、零售企業聯合運作才有可能實現。
這家企業認準這一目標后,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香之初”縱向產業品牌(分別在添加劑、飼料、養殖、生鮮肉領域進行商標注冊)。到今年下半年,這一全新質量的“香之初”原香型風味豬肉就會投放市場,而隨著新型豬肉市場的逐步啟動,“香之初”風味豬飼料也會隨之進入競爭的藍色海洋。
五、主動整合政府資源協同營銷
企業之間的競爭,既表現為品牌產業鏈之間的爭奪,又表現為品牌產業帶之間的角逐。我們發現,任何企業和產品品牌的背后,都有區域和國家品牌文化的影子。說到好木耳,我們會聯想到東北;說到好汽車,我們會聯想到德國;說到好手表,我們又會聯想到瑞士。因為這些區域品牌,已成為它們企業和產品品牌的一部分。
所以,企業的定位如果能與政府的產業和品牌定位相和諧并協同運作,將會功效倍增。在我國,許多政府的地域品牌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深受其益,如遼寧的“盤錦大米”、山東的“壽光蔬菜”、新疆的“吐魯番葡萄”等。所以,建議中小型企業在協同營銷的過程中,把政府作為一個重要乃至核心的主體來考慮,作為一種資源來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