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想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然而從學校到社會,再到很多企事業單位,一些年輕人卻只圖安逸,不愿付出,只是在渾渾噩噩的混日子,沒有年輕人奮斗的激情,拼搏的動力,完全是一潭死水,一塊朽木,毫無生氣,毫無用途!
如果這種觀念腐蝕了整個企業,這個企業將會是什么樣子?如果不加以引導,必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極大的隱患。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許是父母缺乏正確的引導,上一代經歷的苦難不想讓下一代承受,直接影響了年輕人面對壓力的正確心態和承受能力;或許是教育機構缺乏正確的引導,越來越商業化和功利化的教育體制,正逐漸讓“人才搖籃”變質,傳業授道育人的責任感也逐漸扭曲;或許是社會缺乏正確的引導,整個社會都處于一種利欲熏心的狀態,普遍都缺失了民族的責任感和價值觀,更忽視了對青年一代的正確熏陶。
然而,一旦青年一代進入企業之后,企業管理者迫切需要做的不是再去追究造成問題的根源,而應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成為可以為企業創造效益的有用人才。正所謂:“火車跑得快,需要頭來帶。”
李彥宏每年都會為百度招聘一兩千大學畢業生,其中不乏非常優秀、非常有潛力的人,卻也不可能沒有混日子、熬工資的人,那么如何讓這些不同的人都能夠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為了企業的發展而努力奮斗呢?
李彥宏想了很多辦法,最終設立了百度最高獎和編程馬拉松。如果一個不包括總監級別的管理者在內的小于10人的團隊,如果能夠做出一個足夠重要、結果遠遠超出預想的項目,這個團隊就可以獲得百度最高獎100萬美元。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員工都認為這么大的獎金不可能兌現,工作上面依然缺乏動力。但是,當百度最高獎實行的第一年有一個團隊真真實實地拿到獎金后,第二年便有三個團隊報名參加了百度最高獎,同樣也獲得了應有的獎金,第三年報名百度最高獎的項目竟然達到了1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