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企業的夢想是什么?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規模很大的品牌食品公司做電子商務,就因為在淘寶商城隨便做了個旗艦店,截屏給老板看,老板一開心批了200萬元讓他加大規模。做了3個月不到,沒有太大動靜,老板一氣之下收回投資,解雇了他。
這種荒唐的事情每日 都還在發生。很多品牌商的老板都不懂電子商務,激動得快,失望得也更快。
做不做電商還是老板的眼光、胸襟和耐心的問題。如果老板覺得看好這個行業,而且抱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心態,招聘賢才好好來做電子商務,給予充分的空間、資源和權限讓別人去做(至少在半年之內放開讓別人去做),實在不行也可進可退,頂多是個公司內部的風險投資。
這樣操作,電子商務還是有前途可言的;如果自己不諳電子商務之道卻要干涉,舉棋不定,時冷時熱,也沒實質的資源和空間支持,那么下次心血來潮的時候也最好自我控制下,不要當真,因為即使做也沒有太多希望。
對網絡市場的陌生和對自己經營企業的使命模糊,是老板決斷的絆腳石。
老板們要清楚:我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做品牌?我要打造的是制造品牌還是零售品牌?
很多老板似乎是希望擺脫當前傳統渠道的束縛,通過開辟新渠道增加與渠道的談判籌碼,若是有這種想法,那可要有足夠的耐心了。網絡銷售至少占據20%的份額恐怕才有博弈的地位,但是這個份額沒有五年十年,恐怕難以實現。
若是老板們自己想做一個零售品牌,這又變成了另一個宏大的命題,絕非你目前的思維方式所能做到的。那就要把網絡當做市場看待,而不僅僅是渠道。
渠道版曾經報道的內衣品牌都市麗人,目前就堅決不上網,每當有新的誘惑時,老板總是在想:我做企業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做的是國內最大的內衣專賣連鎖,我在線下還有很大很大的市場,我的目標很明確,不是網絡品牌,不是網絡連鎖。所以,現在不做,將來條件成熟了再做。
所以,決策者一定明白,誘惑再多,別忘了做企業的夢想與使命。
產品:“電子商務化”分析
如果說在實體做品牌就像在河流游泳,那么如果要把自己的商品放到網絡上來銷售,就是從河里跑到海洋來游泳了,都是游泳,但是環境是有區別的。
因此,品牌商很有必要在開展電子商務之前,對自己的產品進行“電子商務化”的評估與分析。
有人說過(我也不否認),網絡上可以賣任何商品。但是就目前來看,網絡上哪些類型或具有哪些特質的商品更加暢銷,什么樣的產品更具產業化,還是有講究的,不是任何商品都可以搬到網絡上去銷售的。為什么LV不拿到網絡上去賣?因為網絡壓根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
是否適合做電商,不妨問自己幾個“電子商務化”的問題:
你的品牌知名度和銷售排名是多少?
市場占有率和年度銷售增長率是多少?
品牌所鎖定的顧客群體和特征是什么?
商品價格在同行是高端還是低端?
你的商品是易耗品,還是耐用品?
是單項商品還是種類繁多的商品?
商品是否具有很強的購物關聯度?
商品是否可以保證顧客重復購買?
商品是強在設計,還是強在品質?
商品是否具有吸引人的創新功能?
商品是理性購買,還是沖動購買?
是否會經常更新換代,還是不變?
你的商品優勢是否可以在網絡上100%表現?
同行業同類商品的網絡銷售狀況如何?
這些問題要回答的就是:我的品牌和商品是不是真的適合搬到網絡上去呢?
比如:你的品牌知名度很高,行業排名第一,鎖定的是20~30歲的都市白領,那么恭喜你,你有很好的電商基礎;然后,假如你的價格是中高端,那么你應該注意了,網絡銷售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品牌宣傳、圖片拍攝、美編創意等內容,來凸顯品牌價值;另外,你品種繁多,購物相關度強,重復購買也很容易,而且設計研發是你的強項,商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也很快……那么你電子商務的路子至少方向是對的。
如果你再做個調研,到淘寶或者其他的B2C平臺去看看同類商品的銷售狀況,或者在淘寶數據里面去看看你這個行業的電商發展情況,如果已經有中高端的同行業品牌的電商做得比較成功,那么你就可以行動了。
但是,假如你的品牌知名度很弱,商品單價也高,商品的優勢很難在網絡完全表現出來,而且沒有重復購買的可能性,顧客更傾向于理性購買你的商品;同時,網絡上此類商品雖然有人在銷售,但銷售很慘淡……那就建議不要輕易嘗試電子商務,至少是現在可以暫時觀望。
反過來說,如果自己的名牌知名度很響亮,但是商品太高端,可能不太適合電子商務的銷售,但是由于你有豐富的廠商資源可以動用,那么不妨可以考慮做出個新的子品牌出來玩玩。但是這個子品牌是放在實體品牌旗下,還是獨立去做,是需要謹慎考慮的。如果不借用實體的品牌名氣獨立去闖,其實和純網貨品牌的起跑線是一樣的。
哪些實體優勢可以利用?
品牌商要做電商,多少能沾點實體的光,有很多實體優勢是需要去發掘、規劃、使用的,比如:
A.公司擁有幾百家龐大的OEM或ODM廠商:那以后電商就不愁沒商品了,要是以后規模做大了,都可以拿出需要的商品列別和進貨價,向上游的廠商招標了。另外,由于實體的巨大采購量,讓電商可以搭采購價格低廉的順風車。
B.公司擁有一流的商品研發與品牌營銷團隊:這個資源的利用需要注意網貨的多款少量的特征,這可能會讓研發和采購有些頭痛。
C.公司有先進的倉儲系統和ERP:首先,如果前期不想做獨立倉儲的話,可以通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將電商系統與ERP系統對接,這樣,網絡上的商品信息(比如庫存)都可以實時更新,實體VIP與網絡VIP可以互通等。
另外,網絡訂單經過審核后,可以直接發送到ERP系統,等待檢貨和出貨,倉庫出貨并且在ERP上確認后,也可以直接傳送回電商系統……相當于電商系統和網絡訂單處理,完全和實體的倉儲系統和ERP進行了聯通和對接,這時的電商就如懷孕:通過臍帶(API)待在體中,慢慢長大后再獨立。
D.公司擁有密布的門店分布和龐大的顧客數據庫:這個也是可以利用的(比如優衣庫用自己門店宣傳官網,屈臣氏用自己VIP宣傳網站等),不過容易被老板誤認為是你做存量轉移,而不是幫公司帶來增量。
但是前期可以利用顧客資源好好宣傳網站,同時做好友推薦等營銷活動,讓已有的VIP顧客去推薦更多的新用戶到網站來。月末報告給老板看,分析VIP貢獻了多少交易額,非VIP貢獻了多少云云,反正辦法總是有的。
優勢可以挖掘,但一定要明白,電子商務部門的人要學習如何在公司內部建立“電子商務利益鏈條”,上至商品采購、中至倉儲技術、下至市場與業務,都因電子商務而得利,而不是硬生生地巧取豪奪搶資源,這個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比較人文了,需要的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