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去TCL參觀模具車間,也就是電子產品生產線。陪我參觀的是TCL的年輕管理者張榮升。他管轄著4000多名員工,現場管理得井井有條,跟我在豐田汽車見到的一樣。我不習慣一板一眼地聽他介紹情況,便問了他兩個散打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這里有沒有90后啊?他說,“我們這有很多90后。90后我們知道,初中、高中或者??粕鸀橹黧w的這么一部分人,與富士康的員工構成沒有什么區別。”“90后大都腦殘??!”那一段正好有各種各樣的報道,90后被描繪成無知還惹是生非。坦白地講,我這句話有點陷阱的味道。他如果沒有強烈地意識到這個問題,或是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會很容易附和過去。
張榮升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說,“不是這樣的。我們60后、70后,甚至80后早期都是在我國困難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這樣一批人,這批人工作就是為了生計賺錢養家,這是他們工作的全部。但是對90后來講,他們是在我們國家比較富裕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批人。這批人選擇一項工作,不是簡單為了維護生計,他們是選擇一種生命方式。”
層級不算太高的的經理,卻能說出這么有層次的話,不由得讓我刮目相看。接著我又問了第二個問題:“跟90后交流什么主題他們會感興趣?或者說,你從加盟TCL后,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者一句話是什么?這個話是你可以跟90后分享的,他們也能感興趣。”
張榮升說:“在1998年我加盟TCL上班的第一天,創業的廠長跟我們說,他們創業那個時候真苦,連續幾天不睡覺。有一次凌晨三點多鐘,一個東西一下子給創造出來了。他們團隊那個興奮啊,都跳起來了,然后找到啤酒拿著瓶子一碰。那個歡喜,那個高興,簡直沒法形容。那些前輩在那么艱苦的工作下,在追求一種歡喜。當我把這個歡喜的心情跟90后來分享,他們也都摩拳擦掌,也想享受享受那種創造的歡喜”。
工作是選擇一種人生方式。張榮升抓住了80后、90后的命門:喜悅。喜悅是從“愛”中生發出的一種很高的意識層次。當愛變得越來越無限的時候,它開始發展成為內在的喜悅。喜悅,是在每一個當下,從內在而非外在升起的。喜悅,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充滿了閃亮的美麗和完美的創造。
由此出發,工作計劃
、流程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便都有了依歸。你把員工看成是什么,不是嘴上說的,一定是體制計劃
出來的。當你在一系列的體制和文化計劃
中,把員工作為鮮活的生命,作為資源充足的、整體的、具有創造力的生命,他們就可能報以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富士康設立的“心理咨詢”、“員工關懷中心”,不會有什么作用。這些心理咨詢師跟員工交流的時候,讓他們看到未來,看到非常輝煌的人生。那些員工當時會想,鬧了半天我還有未來,情緒搞得比較高。但是一回到生產線,他就一秒一秒地被綁在那個地方,不能絲毫分神。一分神,什么錢都掙不到?;氐浆F實他們會摔得更慘。
中國企業需要深入反思:公司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公司對員工的假設到底是什么?反過來,如果假設90后、80后,他們有很大很大的潛能,有著豐富的資源,他們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把人作為整體人,公司管理就會全然不同。
TCL張榮升回答的意義就在這里。他不僅看到了掙錢和生計,他還看到了人的整體,生命方式的選擇。這其中既透露著對生命的敬重,也顯示著不一樣的管理模式。
把人作為整體人,這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傳統。可是在今天的商業社會,在制造業,我們卻把整體人割裂開來,只看到可以拿來就能用的那一個局部。我們的公司還自以為抓住了賺錢的秘訣,實際上卻鼠目寸光。心理學早就證明,潛意識中所蘊含的能量,是通常我們所能看到的顯意識能量的3萬倍!做企業的創造性在于,是否可以設計一種體制,把員工的整體性激發和調動起來。
作者為著名管理專家、并購專家,清華
長三角研究院中國企業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多家企業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