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P和4C概念的提出和發展
1964年,美國營銷專家鮑敦提出了 市場營銷 組合概念,是指市場營銷人員綜合運用并優化組合多種可控因素,以實現其營銷目標的活動總稱。這些可控因素后來被麥卡錫歸并為四類即4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地點—Place;促銷—Promotion),從那以后4P成為每一個商業人士的公用語言。風行營銷界30多年。
1990年,美 國學 者勞朋特(Lauteborn)教授提出了與傳統營銷的4P相對應的4C理論,即消費者的需求與欲望(Consumer needs wants)把產品先擱到一邊,趕緊研究消費者的需求與欲望,不要再賣你能制造的產品,而要賣某人確定想要買的產品;消費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暫時忘掉定價策略,趕快去了解消費者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必須付出的成本;購買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忘掉通路策略,應當思考如何給消費者方便以購得商品;溝通(Communication),最后請忘掉促銷,90年代以后的正確新詞匯應該是溝通。4C理論的提出引起了營銷傳播界及工商界的極大反響,從而也成為整合營銷理論的核心。
現在在理論界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4C是消費者導向的,是正宗,而要否定4P理論的價值,或者有的人說要用4C取代4P。其實這種想法是偏激的,4P理論有獨到的地方,有存在價值。
2、4P概念的理解
大家經常理解的4P是產品、價格、渠道、促銷這四個單一的因素,其實如果深刻地理解4P就會發現4P包含的營銷所涉及的基本要素。
價格不單單是價格,而是一個價格體系,它應該包括出廠價格、經銷商出貨價格、 零售 價格,還包括企業的價格政策里面的折扣、返利等指標這樣的要素才構成了整個的價格體系。
產品也不單單是產品,它是一個產品的體系,包括產品線的寬度、廣度、產品的定位、質量狀況,甚至包括產品的售后服務。
渠道也不單單是渠道,他也是包括了公司的渠道戰略是自己建設渠道還是通過總經銷建設渠道,是總經銷還是小區域獨家代理,還是密集分銷。產品要占領哪些終端,終端的策略怎樣,渠道鏈條的規劃,客戶的選擇怎樣。客戶的管理和維護,渠道的把握,渠道客戶的切換等等方面的問題。
促銷也不單單是促銷活動,而是廣義上面的對消費者、對員工、對終端、對經銷商的一個促銷組合,這樣的促銷才是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