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是檢驗抗風險能力的最好工具,經濟景氣繁榮時,一片歌舞升平,所有的行業和企業都可以在經濟增長中分得一杯羹。經濟不景氣時,一些周期性行業開始深陷低谷,管理能力差的公司更是雪上加霜。
行業在分化,公司更在分化,而它們的差異都在于管理。
對于行業來說,擁有議價能力至關重要,包括對主要原材料和產品。而對于公司來說,通過各種手段開源節流是危機中的生存之道。
從價值創造能力上看,石油開采、石化、煤炭、通信運營以及建筑裝飾五個行業最為出色,有色金屬冶煉、航運、航空、鋼鐵以及化纖成為經濟低迷下的行業“裸泳者”。
行業內的分化實則更值得關注,同樣的市場環境,參與者卻有不同的價值創造表現。比如同為鋼鐵公司的寶鋼與鞍鋼,同為有色金屬業的紫金礦業與中國鋁業,同為家電行業的美的電器與四川長虹,同為地產公司的萬科A與泛海建設等等。
對于投資者來說,識別“裸泳者”固然要緊,但更重要的是,對那些真正有實力的“弄潮健將”一定不要放手。
管理能力導致行業內分化嚴重
盡管有著相似的經營環境,但管理能力的差距將決定公司在價值創造方面的巨大差距,這從一些行業內部的嚴重分化可見一斑。
《投資者報》統計出各行業中EVA為負的公司數量占行業公司總數的比重,并將該比重在40%~60%定義為行業內嚴重分化。根據《投資者報》統計,在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13個行業內部存在嚴重分化;而在79個申萬二級行業中,31個行業內有嚴重分化。
比如家電行業,美的電器2008~2009年實現12.7億元正常凈利潤,創造了15.8億元的經濟增加值;而另一家家電龍頭四川長虹的正常凈利潤則虧損1.3億元,創造的經濟增加值則為-3.9億元。
同為鋼鐵上市公司,寶鋼在最近一年創造了31億元EVA,在2009年上市公司管理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而鞍鋼則毀滅了46億元,排名倒數第5位。
再如,都是有色金屬冶煉公司,中國鋁業虧損79億元,毀滅了97.8億元的經濟增加值,在榜單中排名倒數第二位,而紫金礦業則盈利32.6億元,創造了23.4億元經濟增加值,可謂天壤之別。
上述三組例子中,家電業為抗周期較強的消費類行業,而鋼鐵和有色金屬則為強周期性行業,但這兩種行業中都存在明顯的分化。
家電行業的分化表明,即便在抗周期性行業,公司也可能因管理和經營不當而毀滅價值;而金屬冶煉行業的分化則表明,雖然受經濟危機影響,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景氣下滑,行業虧損成為普遍現象,但若有優秀的管理,公司同樣能為投資人創造經濟增加值。
五大行業失去議價能力
議價能力包括對上游的原材料采購議價能力和對下游的產品銷售定價權。通過對行業價值創造能力排名結果分析,議價能力越強的行業,危機中價值創造能力越強。
而議價能力,歸根結底是一種行業層面的管理能力。《投資者報》認為,行業的這種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行業集中度、成本控制力、產品競爭力等方面。
價值創造排名居前的5個行業,在議價能力方面則有明顯優勢。
石油開采,作為行業代表的中國石油擁有壟斷資源優勢,石油開采成本可控,而其產品銷售價格則由發改委規定,2008~2009年,其價格下跌幅度遠低于國際油價跌幅;中國石化則為石化行業的翹楚,成品油也由發改委定價,同時,公司也擁有強大的石油開采能力。
煤炭業的優勢在于,開采成本可控,而煤炭價格方面,由于集中度高,在行業全面有效的限產保價措施下基本保持平穩,這與鋼鐵業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保證了煤炭公司的持續業績增長。
以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通信運營業具有很強的消費剛性,因此,產品價格和需求量保持穩定,基本未受經濟危機的影響。
而建筑裝飾行業則受到國內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拉動,在鐵路施工領域擁有寡頭壟斷優勢的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受益于鐵路投資加速而業績迅速增長,其他公司同樣有不錯的表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開發行業,盡管該行業A股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達到25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也達到216億元。但是,該行業投資過旺,95家上市公司一年平均總投入資本達到4520億元,在行業平均7.7%的資本成本下,合計EVA為-37.5億元。
反觀那些陷入價值創造危機的行業,有色金屬冶煉、航運、航空、鋼鐵以及化纖,無一不是在經濟危機中失去了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
有色金屬的產品定價權不在國內公司,而在于國際有色金屬期貨價格,2008~2009年間,受需求萎縮等因素影響,國際有色金屬期貨價格下跌,這給國內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形成重創。
航運業的低迷原因在于,一方面,行業對上游的燃油采購沒有議價能力,燃油價格長期居高不下,下跌幅度遠低于國際原油價格跌幅;另一方面,航運價格受國際航運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非常直接。航空業與此相似,較高的燃油成本使國內航空公司苦不堪言,而同時,航空運輸量卻有明顯的下降,激烈的競爭讓公司無法將成本向客戶轉移。
鋼鐵行業則受困于上下游的擠壓,由于國內鋼鐵業集中度低,無法形成向國際鐵礦石巨頭談判進行施壓的合力,導致鐵礦石進口成本長期偏高。而同時,偏低的行業集中度使得國內鋼鐵業在需求萎縮的環境中無法達成減產共識,導致直至目前仍然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鋼價持續下跌。
至于化纖行業,由于出口依賴度高,產品價格也受到國際需求的影響而大幅下跌。另外,產品競爭力偏低也使得對外議價能力進一步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