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部,表面上是老板的決策智囊,可很多老板總是盯著細節與結果,對戰略決策興趣不大,或者化大為小,將戰略拆解成雞零狗碎的戰術執行,雄心勃勃的市場部成了無用武之地的“灰心英雄”。很多建議,要么是老板充耳不聞,要么是被銷售部棄之一旁。建議成不了行動,方案沒有人執行,市場部的價值總是無從體現。究竟是企業高層與銷售部過于短視,還是市場部好高騖遠呢?葉敦明認為:市場部經理應該學學諸葛亮,盡管是用三分天下的宏圖大略征服了劉備,可要是讓關羽和張飛服氣,那還得靠博望坡與樊城的兩把火。
市場部,也得會燒三把火,這就是剪刀石頭布的價值遞進。首先,用“剪刀”撕開一個口子,迅速出業績。剛剛成立市場部的企業,或者市場部還沒有起大作用的企業,總是覺得市場部一干人虛頭八腦而且礙手礙腳,要想讓他們信服,不能光靠嘴巴或文字方案,得靠結果!而且,在他人不鼎力支持的情況下,你還得選擇那些投入周期短、風險可控度高、容易出彩的事項,這屬于典型的邊說邊練。
其次,用“石頭”打開一片市場。這個石頭,該是什么樣的呢?它最好是一個暢銷新產品,一個區域拓展策略,一個行業開發方案。盡管這些石頭好比剪刀復雜一些,可是也能在半年內見到效果,而且過程中的前進狀況也是一目了然。看得見效果的方案,才會有高層、銷售人員與渠道的強力支持。葉敦明認為:市場部的角色要從“我要干些大事”,轉變為“我為你們干些大事”,乃至“我為你們成就大夢想”。為他人圓夢的石頭,才能拋的遠、砸的狠。
布:構建
營銷
體系,流程運轉自動、組織協調自如
手中的石頭多了,市場部就能有不錯的內外在氣候,可以考慮戰略布局與業務格局,這就是“布”,橫掃一片的大效果。你想呀,具體的事情能做、專門的職能也得以體系,市場部的生存壓力很小了,有時間、有能力從企業整體上構思市場發展。此時,對客戶、對企業、對行業的深刻把握,就能派上大用場,畢竟戰略決策是需要大數據與大判斷的。能做到“步”的市場部,必須經歷幾個大戰役的洗禮與證明,才能獲得高策的信賴、執行層的支持,有了信服力的市場部,才能成為決策的驅動者與資源的調配者。否則,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
從剪刀、石頭到布,適合戰略資源少、生存壓力不輕的企業,一個弱不禁風的企業,市場部要做好管家婆,先讓最能作戰的銷售部有飯吃,并適度考慮其他支持部門的利益分配。犧牲自己,成就團隊,繼而成就自己、造福團隊,這需要的不僅僅是
營銷管理
技術,更需要一種堅定的信念與開放的心胸。葉敦明認為,小企業的市場部,關鍵在于選擇市場部經理,這必須是一個干練果斷而又忍辱負重的角色,他或許就是一個新事業部乃至公司的下一屆常務副總。
從布、石頭到剪刀,適合戰略轉型堅決、戰略資源匹配的企業,抓大放小是大資源派上大用場的姿態。大市場部的領頭羊,是內部成長還是空降兵更為合適呢?這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對企業經營大邏輯與老板偏好小邏輯的拿捏,市場部經理作用雖大,但并不是最終負責人,只有將老板與企業擰成一股繩,才能將預期戰略變成現實收益。第二個因素,則是市場部經理對銷售、生產、研發等部門的引領價值,客戶需求的清晰界定、
營銷計劃
的有力執行、資源匹配的恰到好處,都會讓兄弟部門刮目相看,之前的座上客變成了目標一致的戰友。
市場部的角色混亂,往往來自于能力與愿望、想法與干法、戰略與資源的不協調。此處提出的“市場部的剪刀石頭布”,就是想讓市場部邊做邊鞏固、想法要務實、干法大幫助,一個有生命力的市場部,必然先是一顆黃山松,堅忍不拔地扎根于貧瘠的土壤,繼而會是成熟的稻穗,當別人贊揚時它總是低著頭。可以說,市場部,是營銷人修煉的最佳場所,為企業謀利益、為自己謀發展、為他人謀出路,這樣的市場部,才是企業發展的總參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