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話題,諸多家具企業不以為然,只因家具行業自詡大企業的很多,覺得不應該在小微企業之列。在此就中小企業的類型和范圍做一下簡單說明: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而就家具產業來說基本上均位列在中小企業范疇之列。就中國經濟結構來看,有關資料顯示“中小企業數量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對全國GDP的貢獻達65%、稅收貢獻超過50%、出口額占比超過68%、解決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中小企業的發明專利占全國的66%.”這些數據不得不讓我們必須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的高壓現狀
中國變革
開放以來,鼓勵創業,中國經濟得以蓬勃發展,而快速膨脹的市場經濟讓中國商業在一場經濟危急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就近三年來說中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急劇變化,就薪資結構來看,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7147元,201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2452元,2012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6538元。對于目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境及經營狀況,通過對珠三角區域多方調研了解、分析總結以下數據
對于規模不大,年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員工人數不超過5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億元的中小企業而言,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飆升和訂單利潤的巨滑給當下的中小企業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三座大山頭上壓
調研發現中小企業重點面臨叁大困難業務拓展難,人才引進難,融資信貸難,而在經營系統中,又是環環相扣,造成一步艱難,萬步難的境地。
1、業務拓展難
中小企業在市場運作中缺乏更加系統的策略和方法,習慣以低廉的價格戰略贏得市場份額。伴隨成本壓力的飆升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致使慣用單一價格競爭的中小企業手足無措。中國市場有句古話“店大欺客”,相對大企業在市場上的得主動空間來講,中小企業顯得相當乏力。在調查中發現,在經營方向沒有嚴重偏差的情況下,大型企業在市場波動的環境下業績起伏和市場環境基本持平,而中小企業在沒有特殊競爭策略的保障下80%以上的企業業績波動比例大于市場波動值得30%以上。而對于家具行業來講,大部分企業的業績來源于加盟商的市場運營能力,而中小企業長期以價格制勝的策略也帶來了一批只會依賴價格來衡量企業與終端
營銷
的合作伙伴。在企業難以持續以優秀的產品低廉的價格為經營紐帶時,經銷商也將另覓出路。在老客戶難以穩定,新客戶難以開發的危難時刻,我們廣大中小企業該拿什么來支撐市場?
2、人才引進難
面對市場困惑,我們不約而同的想起一句話“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道理嗎?太有道理了,可是中小企業的人才在哪里?今年元宵節過后,我碰到幾個朋友在聊天,這年好像還沒有過啊?我以為是這些老板新年過的太爽了呢,他們卻無賴的說“過年前,廠子里還有三十多個工人,回家過了一趟年,只回來了十幾個,剩下的都不愿意回來了。本來說的初八開工,這些人到現在還不知道是什么情況,眼下展會在即,人手和訂單兩頭急啊!”因為中小企業資金有限,企業福利相對薄弱,在中小企業上班的大部分員工養老、醫療等基本社會保險得不到保障。企業發展緩慢,成長環境和發展空間也不具吸引力,員工沒有前途,流動快也是沒辦法的事。另外一位朋友說“開年后打部分企業為招工難、留工難的問題犯愁,例如去年一年,通過網絡、人才市場等途徑一共招來了三十多個大學生,可是你看現在。”說著,他指著空空如也的辦公區。在近兩百平方米的辦公區內,算上他自己,還不足十人。
企業想招素質高、有知識、有技術的優秀人才。月薪多少?年薪多少?甚至是日薪,越來越多的員工關心待遇問題,卻很少去想自己能給企業帶來什么。而企業由于沒錢、沒有學習
團隊,更不能讓員工走出去與外界交流。招來時只能通過老員工手把手教,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形勢逼迫下,老員工不愿意主動教新員工,新員工對跟老員工學習有抵觸。就這樣,很多新員工沒干多久就走了。調查發現,由于員工跳槽頻繁,很多中小企業主對招收新員工失去信心,更傾向于招有經驗的高手,而高手更是“高”的嚇人,望而卻步,最后老板自己上,從而陷入新的迷茫中。
3、融資信貸難
在調查的中小企業中超過60%的企業完全依靠自身資金周轉,企業運營自給自足,平時幾乎以“我們企業運作很良好,沒有向銀行貸一分錢”為榮。而在危難之中,自給不自足的時候,才想貸款周轉,卻發現所有的銀行只會“錦上添花”,絕不會“雪中送炭”。廣東省家具
經理人
協會總顧問曹洪福先生說“常言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銀行貸款不好貸,民間機構利息又太高。在經營中,最大的困境還是‘錢’的問題。”在和銀行工作人員交流中了解到“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時,由于提供不了抵押物,只能通過相互擔保來實現借貸。特別是小微企業在融資時,要么選擇走正規銀行的渠道,要經歷一兩個月,但是利息較低;要么選擇民間借貸機構,效率極快,最快的一天就能把錢拿到手,但是利息很高。當小微企業面臨生死存亡之時,后者也成了他們”不得已而為之“,也許這將是一條不歸路。
三、三分天下定諸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可是請問你是“武松”嗎?你用“武松”的本領嗎?在危機四伏,前途未卜的市場環境中,太陽每日
還是會從東方升起,中小企業的前行之路在何方?
1、經營和管理分開
在所有倒閉的企業中,幾乎都是一個原因“經營不善”,而在我們了解的過程中發現,大家均把“經營不善”歸結到“管理”二字。
經營管理
似乎一樣何必較勁,367智業聯盟終身顧問曹洪福先生說“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失敗都是把經營和管理混為一潭,經營是戰略,管理是戰術,越是中小企業越要把管理和經營分開思考。”調研結果表明,95%以上的中小企業幾乎只在做管理,沒有做經營。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從競爭數量來看,我們處在競爭金字塔的底部。從經濟學來看,5%的人掌握著95%的財富,從市場競爭來看,5%的企業影響著95%的顧客,如果你開始覺得自己的企業在顧客的層面影響力在迅速下降,那就一定該思考一下我們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上處在哪一類別。如果你正準備步入那5%以經營為核心的企業行列,恭喜你,你將開始影響95%的顧客,此時此刻你覺得市場拓展還那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