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有自身的魅力所在,粉絲眾多,高管的言行舉止也許是風向標,也許是點燃劑。所以,一句話、一個行動就可以很好帶動、營造氛圍啦。
在員工的眼里,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KM平臺,解決業務和工作問題,幫助自己成長和發展。說得更直接一點,怎么樣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完成KPI,更好達成
績效
考核和晉升發展?
對于需要上傳下達、肩負團隊KPI和人員發展職責的管理者,怎么樣感覺KM不是制造麻煩,而是解決問題者?
二、1.0VS2.0
在KM領域,沉淀和分享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只有沉淀,只是數據和信息的累計,只會有一堆死知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是知識。數據=原材料,信息=數據分析和處理,只有你把數據和信息運用到實際工作時候,才能稱為知識(DO)。在數據、信息和知識用于工作之后,不斷總結成敗得失,才可能獲得智慧(why);如果只有分享,也很難積累下結構化、體系化的數據和信息,用于持續產生知識和智慧。
對于一個新人或剛剛轉崗到某個崗位的老人來說,主要通過學習顯性知識渡過初始的茫然階段,也許沉淀的意義更大一點;對于老人來講,也許主要是通過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完成工作中的任務,不斷學習和發展,也許分享的意義更大一點。
在KM領域,也許最有效的途徑是1.0的“厚重實”、2.0的“輕快靈”相結合,沉淀下來的知識,如同一個個信息的節點;分享如同把這些節點,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連接起來,產生更多的節點。沉淀和分享融合,才能持續產生知識和智慧。
三、事VS人
KM領域,講究長短結合,先摘低的、可以夠到的果實,再逐步搭建好梯子,慢慢摘取更遠、更高、更多的果實。先聚焦于工作和業務問題,看看KM是否有助于更好解決?先聚焦于員工最關心的績效和晉升等等問題,看看KM是否有助于員工更快成長?再循序漸進,一步步把知識的萃取,積累、沉淀、分享、使用和創新做起來。
學習
領域,慢慢發現“721理論”成為大勢所趨:員工70%是依靠自學獲取知識,20%是依靠學習
獲取知識,10%是依靠COACH等等方式。
在阿里,“借人成事,借事煉人”從來是不可分割的。也曾經有句話,在心頭烙印:“業績是假,團隊是真;團隊是假,個人提升是真”。
很多時候,為什么做,比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以戰養戰,我們所有的業績和事情,最根本還是希望打造出團隊,滿足客戶的需求,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團隊的根本,還在于領導和每個人的成長,并且形成合力。個人和團隊成長最快的時候,肯定是trainonjob.
成長就是你看到了之前看不到的問題,成長就是學會不同角度看問題,成長就是你不舒服而不斷突破舒適圈的時候,成長就是學習如何上一個臺階看問題和下一個臺階做事情,成長就是“勇而不敢、放而不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成長就是“定、隨、舍”—-成長就是你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堅定了摸索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