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雜的問題簡明化
在反映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時,要化繁為簡、刪繁就簡,善于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復雜的內容,用簡明的語句總結自己的觀點。
如果問題比較復雜,可以把問題的分析論證過程作為附件,在主報告中簡明扼要地闡明觀點、提出對策或建議。如果主報告無法簡化,可以用一頁以內的摘要把關鍵問題、解決方案、實施步驟總結清楚。
表達問題中抓重點也是簡明化的一種方式。例如,一家企業集團對子公司監管涉及很多方面,經過研究提煉,表達為對“兩個人、一個指標”的監管模式,兩個人是指子公司總經理、 財務總監 ,一個指標是指凈資產收益率。
二、深奧的內容通俗化
專業人士給別人講解理論或專業術語時往往是晦澀難懂,這反映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表達能力欠佳,二是不為他人著想。企業的各類工作人員在向非本專業人員表達問題時,要把深奧的內容通俗化。
例如,一般汽車 銷售 人員都這樣向顧客介紹汽車剎車性能:“這款車有緊急剎車助力系統”,就不如說:“這款車在緊急剎車中,可以縮短剎車距離。”
再如,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如果要從數學上解釋,其深奧程度夠嚇人的:邊際效用在數學上是效用函數的導數,因為效用函數是單調遞增的下凹函數,函數值單調遞增而導數值單調遞減。你看這玄不玄?如果換為通俗的方式來表達,可以把邊際效用遞減原理比喻為吃蘋果,吃的蘋果越多,感受越差:第一個蘋果挺好吃,第二個蘋果有點膩,第三個蘋果比較煩,第四個蘋果就可能難以下咽了。
三、零散的問題系統化
企業運作是一個系統的、關聯的過程,同一問題可能在各部門、各職能有不同的表現。有時,一個部門的問題可能會在另一個部門表現出來。但是,企業的問題往往會按部門分別(可能有先有后)提出來,這樣提出的問題看起來是分門別類的,但實際上往往是零散的。所以,要跨部門、跨職能分析和表達問題才能避免或克服部門劃分、條塊分割導致的認識誤區。
另一方面,在提交一些包含著利和弊的建議和意見時,對理由和依據進行系統化分析和表達,能夠增加說服力和影響力,有助于上級接受你的建議。例如,一位部門經理報給總經理一份提案,希望給他們部門的獎金總額增加15%,這一提案沒有得到批準。如果部門經理對同行業 薪酬 水平進行比較分析,說明本部門員工薪酬水平比競爭對手低10%以上,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員工近期提出加薪要求,部分員工因加薪要求沒有滿足而離職,有離職意向的員工也在增多。為了增強團隊凝聚力、戰斗力,擬定了拉開獎金差距、加大激勵力度的方案,為此,需要增加獎金總額15%,希望上級批準。按照這樣的表達方式,總經理很有可能會批準提案。
四、推理和分析規范化
推理和分析規范化是指邏輯正確、因果關系明確、前后連貫、條理清晰。這樣能使問題分析具有說服力,也能使表達問題具有感染力。
有個人覺得餓了,買了一個饅頭吃,沒吃飽,又買了一張餅吃,還沒吃飽,又買了一個包子吃,這才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