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最大的
人力資源
服務商前程無憂發布《2013年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稱,以85后為主的職場新生代離職率達到21.9%,比企業平均離職率高出5.2個百分點。在我市,各大人力資源市場和美心、金科等知名企業的人力數據也顯示,85后是離職跳槽主力軍。人力資源專家指出,以85后為主的職場新生代離職率高很正常,因為年齡相對較大的80后事業和家庭趨于穩定,而85后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打拼,他們頻繁跳槽帶來的劣勢是職業規劃不穩定,優勢則是因此獲得更多機會和視野。
“廠里很難看到年齡相仿女生”
田昊,1989年出生,家住渝北區十方界小區13棟4樓,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器工程系2012屆畢業生。去年7月,他和同齡人一樣,穿梭于各種招聘會,最后在九龍坡區二郎一家電器廠當了一名裝配鉗工。
“每日
的工作生活就是簡單的兩點一線:白天在車間里工作,吃過午飯休息一會兒就得繼續回到流水線上。”田昊告訴重慶晚報記者,自己很難適應遠離都市的生活。“最要命的是,在廠里甚至很難看到一個年齡相仿的女生,很難找到女朋友。”田昊說,自己今年24歲了,還沒談過戀愛,做這一行身邊合適的資源確實太少了。
田昊干了不到3個月便辭去了工作,這幾個月在家專心復習公務員考試資料,想在今年的市級公務員考試上試一試。
沒到堅守一份工作謀生程度
智成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專家 萬成偉
找不到女朋友這種辭職理由看似一個噱頭,實際上是為自己找借口,表現出部分85后、90后職場新生代工作耐力差。究其根本,是社會經濟發展,家庭條件提升,職場新人還沒到必須要堅守一份工作維持生計的程度。
換個角度來說,制造型企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現在的
制造業
是人員流動最頻繁的行業,員工壓力大,企業不能只把員工往流水線上趕,還要關心員工的業余生活和情感生活,否則,勞動效率是無法保證的。
“辦公室簡陋午飯不能及時吃”
陳竹,江津區人,家住江北區楓香庭小區4棟4樓,暨南大學中文系2012屆畢業生。從去年到現在半年時間,她就換了3個工作。
“我當過報社實習生、新東方教育機構的助教、
銷售
代表,總是干得不太順手,一直呆不長久,總想換個環境。”陳竹說,干的工作和自己想象的差距太大,難以適應,所以頻繁跳槽。
“比如在報社實習時,每日
都要外出跑新聞,而想象中的工作是和采訪對象面對面坐下來交談。因為太辛苦,只干了半個月。在新東方當助教時,公司讓我幫忙整理文件,我覺得有些大材小用,沒干多久也放棄了。”陳竹說,當了一個月銷售代表,還要上街發傳單。“此外,辦公室設備簡陋、中午不能及時吃飯等,都是我上班過程中的障礙。”
現在,陳竹在
北京
一家海外留學中介機構當文員,主要工作就是幫客戶寫申請書。“我一直都有出國的意愿,希望這份工作能讓我積累點申請就讀國外大學的經驗。”陳竹說。
找不準定位是職場新人通病
智成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專家 萬成偉
陳竹既然有出國的打算,為什么之前還要頻繁找工作呢?找到了工作卻一直不能長久干下去,始終不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也是職場新生代的一個通病。
作為職場新人,要學會自我克制,盡管新人成長需要有一定過程,但人生計劃還是需要制訂長遠,不能讓頻繁跳槽形成一種慣性。
“關鍵是每次跳槽都要有收獲”
王寧(化名),1980年出生,家住江北區紅旗河溝金地花園小區B棟6樓,畢業于重慶大學計算機系。
“我2002年畢業,和同學合伙開了一家電腦公司。”王寧說,2004年合伙人引進新的投資方,他的股權被稀釋,收益大幅降低,便退出了合作。
之后,喜歡音樂的王寧在沙坪壩區開了一家CD店。王寧說,每日
一個人守著店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收入也不穩定,便開始每日
在店里自學經濟學知識,想在金融業謀發展。
“到了2009年,我覺得經濟知識學得差不多了,便關了店鋪,在一家證券公司找到工作。”王寧說,這一年他29歲,年薪6萬元。去年,他從證券公司跳槽到較場口一家都市報當經濟部記者,年薪10萬元,“對這樣的工資,自己很滿意。”
“大部分人剛走出學校時,對自己的工作定位都不太清晰,關鍵是每次跳槽都要有收獲。”王寧說,開公司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和經濟基礎;賣CD那幾年干了自己喜歡的事,還自學了經濟知識;在證券公司打拼幾年,讓自己有了金融行業工作經驗,這些經歷都為自己的記者職業打下了基礎。
年輕人找不到方向也別止步
聯英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專家 曾華
王寧雖然換過多份工作,但他每次跳槽都有目的這是80后與85后跳槽的最大不同,85后往往是工作不爽了就跳槽,而80后是看準了才跳。
年輕人難免找不到自己的職業方向,關鍵是在找不到方向時不要止步,要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工作,想要什么生活,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搞懂這些后,就能在以后的發展中找到目標。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