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習慣”,我的解釋是,一是“習”,就是學習好的行為和好的做法;二是“慣”,這個“慣”不同于一般的執行意義上的“貫”,而是多了一個“心”字旁,就是說,要將從心底里感悟到的好行為好做法付諸執行。因此,企業好習慣的養成和形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行為、行動和做事,而需要全體員工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執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賺過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美元。但他自己平時花錢十分節儉。
有一次,洛克菲勒下班想搭公車回家,差一毛錢,就向秘書借并說:“你一定得提醒我,免得我忘了。”秘書說:“請別介意,一毛錢算不了什么。”他卻正色地說:“你怎能說算不了什么,把一塊錢存在銀行里,要整整兩年才有一毛錢的利息?。?rdquo;
洛克菲勒習慣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餐后,給了服務生一毛五分錢的小費。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給了服務生五分錢。服務生不禁埋怨說:“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錢的話,我絕不吝惜那一毛錢。”
洛克菲勒聽后笑了笑說:“這就是你為何一輩子當服務生的緣故。”還有一次洛克菲勒來到紐約一家旅館,要住最便宜的房間。他向經理問道:“這里最便宜的房間一晚多少錢?我是一個人住,只需要一個很小的房間。”
經理告訴他后說:“您為什么要住這樣簡陋的房間!您的兒子來我們這里從來都是住最貴的房間,您卻要住最便宜的房間。”
洛克菲勒打趣地說:“是的,因為他(兒子)爸爸是個富翁,但我爸爸不是!”
洛克菲勒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習慣的執行都源自一種理念,洛克菲勒節儉的習慣就來自于他一輩子秉持的節儉理念,盡管他富可敵國,但時時處處都注意節儉,可謂用心執行習慣的楷模。
可以這么講,洛克菲勒的習慣養成不光體現在生活上,更大程度上是體現在他所創立的洛克菲勒事業中,而且事業上的巨大成功也反過來證明了,企業好的習慣只要用心去執行,一天都不放棄,長此堅持下去,就可以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源動力。
在洛克菲勒的事業生涯中,無論是石油工業的原始胡亂開采時期,還是今天的“信徒”時期,他一生秉持著八個治企習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它們也是那些想在未來實現繁榮夢想的公司所必備的信條。
洛克菲勒習慣之一: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洛克菲勒成功的關鍵之一,在于他雇用了合適的員工,在雇人時尤其重視應聘者是否適合企業的文化。他的用人規則非常簡單:少用人、付高薪,多提供學習 和發展機會。把錢都花在了學習 員工上,難道就不怕員工學成以后另謀高就?研究表明:給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 和發展機會,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也就會增加。
洛克菲勒習慣之二:一頁紙戰略。你的公司做的越大、成長的越快,你要處理的問題就越多。這時候,不要說一張紙,就算是一打紙也難以記錄完你公司的所有的事情,這些事情都將旨在描述你公司的遠景、任務以及戰略。但是你要學會找到簡化事情的途徑,那么再多的事務在你面前也會顯得明了清晰了。
洛克菲勒習慣之三:核心價值觀的使用。多一些規則、多提醒自己、按規則辦事——這決定你是否為你的公司創建了穩固的文化基礎的三個關鍵因素。穩固的公司文化基礎會給公司帶來高 績效 、高雇員忠誠度以及更協調的公司發展。同時,由大量規則驅動的穩固的公司文化,也使公司 人力資源 管理更為容易,且有利于減少政治和程序性障礙,使公司的人際關系更為簡單清新。利用核心價值觀代替公司內部大量隨機雜亂的雇員定位、招聘、面試以及 績效管理 。
洛克菲勒習慣之四:明確企業五大優先任務。在公司管理中,有必要向員工們說清楚必須予以完成的五大優先性任務,因為這些都是把公司推向下一個發展高度的重要力量。而且,公司中的每個人都應根據公司的優先性任務確定他或她自己的5大優先性任務,并明確自己的行為,這對取得高績效至關重要。此外,還有必要對5大優先性任務中的首要任務予以澄清——首要性任務應比其他優先性任務更重要。
洛克菲勒習慣之五:確定企業的季度主題。如果公司目標和優先性任務總是讓人記不住或容易被人忽視,那么它們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一旦你已經為你的公司員工確立了下一個季度或下一年度的重要任務,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將這些任務與必要的感性認識聯系在一起。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確定和強化企業的極度主題:1.使用優先性任務和臨界數字推動主題活動2.跟蹤和記錄3.獎勵和慶祝洛克菲勒習慣之六:收集和分析雇員的反饋。不要說人們喜歡挑戰!當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予以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也許不那么容易,甚至很難,但是,解決顧客問題卻是商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而且只有通過問題的解決,才能提高顧客對你的產品和企業的忠誠度,從而為你的企業發展提供新的機會。但是一再出現的問題卻像一個壞家伙,它像水中的石頭,拖著你的公司一天一天的往下沉,使你的顧客和雇員越來越感到心灰意懶。
洛克菲勒習慣之七:召開每日 和每周管理層例會。每日 ,洛克菲勒都會與他的主要員工坐在一起,一邊午餐,一邊說話,這種習慣幾乎從未中斷。當然,他們也參加每日 的例會。洛克菲勒明白,“公司”一詞的含義就是“面包共享”,他知道,把自己的助手和顧問每日 召集來一起吃飯,這無論在私交還是在工作關系上都有助于自己和他們之間加強聯系。這些人以后會更努力地為公司工作。所以,你要是問“有必要每日 都開例會嗎?”洛克菲勒的回答肯定是“絕對有必要”。
洛克菲勒習慣之八:將品牌保證作為工作重心。什么是與你的顧客關系重大的事情?什么能夠給你帶來顧客以及顧客的回流率,讓他們忠誠于你的產品,一次又一次的購買你的產品,一年又一年的購買你的產品?這就是你的品牌保證——它是將你的產品與其他公司的產品區別開來的最主要的因素。品牌保證是一個起點,它是所有的管理決策的中心起點。
如何養成企業習慣,從洛克菲勒的成功可以看出,企業領導人的言行舉止至關重要。有什么樣的頭頭,就有什么樣的部屬。由于領導人的權威地位,一個領導人的性格和作風,往往會影響一大片,甚至成為組織的象征。同時,企業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規章制度。企業制度的制定需要形成有利于企業習慣養成的整合?,F在多數管理者通常在制訂相關制度時,多是從有形的實際需要出發,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用效果,但往往對相關制度的無形效果注意不夠。制度的效用在于習慣的養成。一個制度,
如果不能培養出穩定的習慣,這個制度就是失敗的。而且制度變化過于頻繁,也會使它的習慣效應迅速衰減。管理大師西蒙在研究決策時指出,人們的行為模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刺激——反應”型習慣模式,一種是“猶豫——抉擇”型邏輯模式。以往的管理學家往往過多地強調邏輯行為模式,忽視甚至否定習慣行為模式。西蒙指出,人們的大部分行為是由習慣模式支配的。“對一種刺激的反應,一部分是邏輯性的,大部分是習慣性的。習慣性的那一部分不一定不合理,甚至往往是合理的。因為對目的來說,它是事先被條件限制的適應性行動。”因此,養成符合企業愿景、使命、價值觀的習慣,可以促成企業目標的實現。比徹說:“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根本不可能截住大河來分辨水的來源——哪些水源于哪個州,哪顆沙粒來自哪個山脈。”同樣,好的企業習慣養成,需要 企業文化 指引,需要企業價值觀來支撐。企業文化是形成企業習慣的環境,反過來,企業文化又是企業所有習慣的總和。好的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習慣養成同樣如此。若大河比作企業文化,那么支流就是企業習慣。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共同營造的一個環境,是一個企業的性格,是許許多多的習慣組成。只有把那些壞習慣改掉,企業才能健康的發展,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企業才有更大的價值。
企業習慣的養成,從企業文化建設的角度講,就是要使企業價值觀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得以真正滲透,并內化在廣大員工的心靈深處,外化為員工的具體行為、習慣和性格,固化為規劃、制度和機制。
企業價值觀明確告訴企業員工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該怎樣做。它對廣大員工起著一種非正式的控制系統的作用,而統一的集體行為是實現企業目標的基石,是各項工作圍繞企業目標有效運作的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才能使員工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長期積累的文化底蘊,構建起與企業價值觀相一致的集體行為呢?最關鍵的是從思想層面解決認識問題,提高全員的責任意識。把“變”的思想和觀念植入廣大員工的頭腦,讓他們想別人所不能想,做別人所不能做,培養樂觀向上、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使個人行為與企業行為統一起來,變制度規范為行為規范,變外在約束為內在約束,變多元化為一元化。實踐證明,良好的習慣是企業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牢不可破的無形力量。企業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就是滲透企業價值觀的過程。“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要從企業文化建設的角度來加大員工養成教育的力度,從而彰顯企業價值觀制度化與員工行為習慣化的高度統一。
企業習慣也是企業集體個性的集中體現。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統一的個性,企業對市場和環境便無法適應。因此,應盡量將不同員工的不同個性融合為企業的共同個性,從而用企業價值觀來統攬和規范員工不同性格的走向。作為企業“領頭羊”的企業領導者,不應把眼光僅僅盯在報表的利潤增減上,而應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基層疾苦,關心員工生產生活,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團隊成員之間要坦誠、真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惟有這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團隊管理氛圍,激活員工的思維,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塑造出廣大員工共同認可的企業習慣。
企業一年的生存靠領導,三年的發展靠制度,十年的持續靠習慣。企業習慣主導企業未來。企業的命運關鍵就在于如何貫徹落實企業價值觀,關鍵在于如何結合工作實際,富有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企業價值觀,并將企業價值觀滲透于企業生產經營及管理的全過程,融會于企業員工的日常行為規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