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精神是企業之魂,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自覺形成的,經過全體職工認同信守的理想目標、價值追求、意志品質和行動準則,是企業經營方針、經營思想、經營作風、精神風貌的概括反映。其核心是價值觀。
企業精神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就能對企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通過培育和再塑企業精神,有利于建設一支富有戰斗力的、能夠完成企業既定任務的純潔的員工隊伍。同時,通過 企業文化 的建設和傳播,塑造優秀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知名度和社會美譽度,從而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曾說:“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期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并非結構、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對組織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相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
所有世界級的公司在強調創業領袖的“精神”時,都在強調兩點:第一是人性化的公理,比如諾基亞的以人為本;第二是基于客戶價值的追求,比如戴爾對客戶與效率的強調,這兩點都是超時代的。如果我們把一些具有明顯時代局限性的東西當成永恒,這種神化的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
每個企業都有各具特色的企業精神,它往往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通過廠歌、廠訓、廠規、廠徽等形式形象的表達出來。一般的說,企業精神是企業全體或多數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企業精神作為企業內部員工群體心理定勢的主導意識,是企業經營宗旨、價值準則、管理信條的集中體現,它構成企業文化的基石。
著名 企業管理 專家平梵老師(官網www.pfpx.cn)認為,一個組織的凝聚力,就是一個行業或一個組織具有的優良素質所形成的吸引力。有位將軍曾說過:“出色的部隊都有‘節奏’,一種整體感,一種精神力量。”我認為有了這種“精神力量”,才會形成凝聚力。
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現代意識”是現代社會意識、市場意識、質量意識、信念意識、效益意識、文明意識、道德意識等匯集而成的一種綜合意識。“企業個性”,包括企業的價值觀念、發展目標、服務方針和經營特色等基本性質。
企業精神總是要反映企業的特點,它與生產經營不可分割。企業精神不僅能動的反映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本質特征,而且鮮明的顯示企業的經營宗旨和發展方向的。它能較深刻的反映企業的個性特征并發揮它在管理上的影響,起到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
企業精神一旦形成群體心理定勢,既可以通過明確的意識支配行為,也可以通過潛意識產生行為,還可以通過潛意識產生行為。其信念化的結果,會大大提高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和修正個人行為的自覺性,從而主動的關注企業的前途,維護企業聲譽,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企業精神為全體員工提供了共同的價值觀,因此它對企業員工有著巨大的內聚作用。企業精神的凝聚作用是觀念同一性的表現,即觀念相同的人們之間比較容易溝通,也比較容易達成行為一致,而觀念不同的人們則不容易溝通。在觀念同一性的作用下,全體全員會把自己的切身利益同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熱愛自己的企業。自覺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形象,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工作,甚至作出必要的犧牲。
企業精神源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踐。隨著企業的發展,帶有經典愈義的企業哲學思想被逐漸提煉出來,成為企業家倡導并以決策和組織實施等手段所強化的主導意識。企業精神集中反映了企業家的事業追求、主攻方向以及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基本指導思想。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人企合一”的發展理念,而這一理念被運用到企業管理中,表現為企業把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兼顧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職工的現實利益,薄重職工、激勵職工、關心職工,幫助職工成長成才,讓職工忠誠企業,為企業的建設發展建功立業。
企業現實狀況的客觀反映企業生產力狀況是企業精神產生和存在的依據,企業生產力水平及員工、企業家索質對企業精神的內容有著根本的影響。企業精神最根本的特征是企業現實狀況、現存生產經營方式、員工生活方式的反映.離開了這些,企業精神就不會具有生命力,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全體員工共同擁有、普迫堆握的理念一種精神只有成為企業內部的一種群體意識時,才可認作是企業精神。獨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企業精神,取決于其在企業內部的普及程度,即是否具有群體性。穩定性和動態性的統一企業精神。
以人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動的,與環境是一種交互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是可以協調的,將企業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可以使得員工實現自己目標,在此過程中,企業進一步了解員工使得企業目標更能體現員工利益和員工目標;以人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人的發展是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