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崇尚禮節的國度,早在春秋時期,送禮的風尚就已形成,并演繹成為一種文化。 營銷 人為了培育市場,需要培育人際資源,需要與同業、政府官員、銀行及公檢法系統以及企業交往。俗話說,做營銷就是交朋友。
在交往過程中,送禮幾乎是必須的,也是一種潮流。既然送禮是一種潮流,你就不要逆著潮流走,否則只能使自己的生意受損。這如同電影散場,順著走都可能被擠得東倒西歪,何況逆行?那還不被撞倒、踩扁?
但大家千萬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讓大家順的是“禮”流而不是“賄”流。“禮”是一種溝通感情的儀式和方法,通過“禮”所取得的是正當的利益;而“賄”則是一種獲取利益的權謀和手段,通過“賄”所取得的是不正當的利益。我們千萬不要把二者給混淆了。
送禮是人類情感體驗的一種簡潔生動的方式,送禮者往往想通過禮品向接受者表達某種特殊的感情。以物表情,禮載于物,得體的送禮,恰似無聲的使者,給交際活動錦上添花。營銷人的交際活動,雖然多帶有功利性和目的性,但是你千萬不要做“現用現交”的人。愚蠢的營銷人平時不來往,來往必有事。為了辦事而去送禮,目的性非常強,這樣的營銷人很容易讓對方嗅到一股銅臭味兒,而且,這樣做很容易讓人感到有“受賄”之嫌,渾身不自在。聰明的營銷人平時送禮,只是為了溝通感情。見面沒有事,有事不見面。送禮時不辦事,辦事時絕不送禮。
譚小芳發現——隨便問一位 銷售 人員,都可以聽到他對客戶“花錢花心思不討好”的窩心事兒。如何才能選對禮、送對人、送得巧、送得妙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進行融通客情關系呢?在譚小芳多家企業訪談和講課的過程中,結交了很多朋友,總結了不少案例:
有時候,細心就是禮物。有家廣告公司在一家企業跟單了兩年都沒有合作成功,開始是業務員跟,再有就是業務經理跟,后來部門經理跟單——談了十多次都沒談成,最后卻因為部門經理的一件禮品打動了客戶,使客戶同她簽了百萬元的訂單。什么禮品這么有威力?是兩雙皮鞋!
原來,她和客戶談業務時發現客戶身高一米九幾,馬上想到如此身高的人,鞋子肯定難買。于是,她在淘寶網定了兩雙皮鞋送給客戶。客戶接過皮鞋時很感動。對百萬元的生意來說,兩雙皮鞋并不貴重,但表達了對客戶真誠的關心,這就是好禮品!
有時候,體貼就是禮物。現在的私有公司大多都是家族企業,有家旅行社的業務員和一家企業的老板和他一家人都比較熟(也零星做了幾次團體業務,但不連續),主事的男的主外,但是其實是媳婦(副總)當家,這男的什么都聽她的,于是這業務員就想做這個女人的工作,但害怕和老板娘走的太近了,這個男的一定不樂意!結果發現他家一個小男孩大約5—6歲,隨后這個機靈的業務員就買了一輛遙控電動車送了過去,并且教他兒子怎么玩,小孩特高興,一家子都特別高興。
后來與這家企業的業務生涯中,每次去家里的時候,業務員都拿點東西,比紅酒、鮮奶等去客戶家里坐一坐,比飯店大吃頓更有效果,原因可能因為現在大多數家族企業可能都是“氣管炎”,她們大多反對丈夫出去喝酒,所以她們討厭哪家旅行社業務員或者經理帶丈夫出去“鬼混”;但如果帶一些東西去他們家的話,等于一箭雙雕,把他和他老婆都給拿下了。
有時候,喜好是禮物。河南洛陽某地產公司一位大客戶被前任業務經理得罪了,該部門經理想挽回這個客戶,就帶著禮品去拜訪,結果受到客戶的冷遇。正尷尬時,他發現客戶的書架上擺放著許多石頭,頓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