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現在做什么,做得成功與否,在選擇產品時,既不能按原有思維,也不能人云亦云,跟風操作,而應根據你的渠道網絡、資金實力、人員團隊、社會關系、營銷經驗以及與現有項目的關聯性等來選擇合適的產品或項目,否則等待您的結果只有一個——“失敗”!
1、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
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不管是在工作上,學習或生活中都是如此,選擇產品和投資也是一樣,只有具備了敏銳的商業意識和經濟頭腦,才能比別人更先發現商業機會,進而把握住機會。哪怕是跟風,也是有策略性的,什么時間跟進是很有講究的,大多數的跟風都以失敗結束!就拿太陽能行業來說,現在經銷太陽能產品明顯不如前5年經銷,因為這幾年太陽能行業市場銷售在下滑。
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一個項目,溝通后覺得很好,而且在市場上存在很多年的產品,條件也不高,當地還沒人做。那么,你就得小心了,產品不但包裝漂亮、質量過硬,還進貨要求低、供貨價格低,廠家支持力度大等,上市好多年,又這么好,當地做生意的人很多,為什么他們沒發現,即使他們沒發現,廠家業務員也會主動找到他們,可當地為什么沒人經銷,是做失敗了還是壓根就不能做?當地做生意的人那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多的是,他們沒做,原因在哪里?你必須找出癥結所在,問題解決后才能再考慮能否做,是否做?想當然或天真的心態是要不得的!
如果在選產品前,對自身和市場都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自己的資源;隨便進入一個不一定有前途、自己不熟悉或不感興趣的行業,起結果可想而知。要進入一個行業,就要評估該行業所處的階段,適不適合進入,這些都是選產品前需要做的工作,只有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找到合適的好的產品。否則,即使有這么一個好產品,也會因為猶豫而錯過。
2、“找產品也要講門當戶對”
談戀愛要講門當戶對,選產品也一樣,有多大的能耐做多大的事,要做到量力而為。如果口袋里只有三五千元,就不要想做寶潔、可口可樂的代理!有些經銷商根本就沒搞清楚自己的狀況,急急忙忙的打電話給廠家,條件提了一個又一個,如果是一個正規的有一定實力的廠家,他會睬你嗎?這就好比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一沒車,二沒房,卻想與一線美女明星結婚,你說可能嗎?如果你資金實力雄厚,就能代理到所謂的大品牌,利潤雖低,但量大,操作相對容易,沒錢?找的產品利潤肯定要大點,而且付出的努力肯定也要大很多。過去“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思維是做不好生意的。
選產品要結合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產品。比如經濟方面,是自有資金還是需要家里資助或朋友籌借,是投資幾十萬的生意還是投資幾百萬的生意,資金投入的多少決定了產品的選擇方向。再如自身的特長,是營銷能力強還是關系資源多,關系資源好的可以選適合宣傳炒作和團購的產品;如果是營銷能力強則可選擇有前景,需要借助強大的開拓能力的產品。又如現在經銷的產品屬于什么行業,新選擇的產品是否需要借助現有的渠道網絡和人力資源等等。總而言之,選產品需要充分借助現有的資源優勢,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3、廠家永遠把經銷商分為三六九等
如果你聽到廠家和你說,我們對所有經銷商一視同仁,那么你要當心了,因為你遇到一個騙子公司,目的就是讓你盡快打款,至于你以后怎么樣?他們不想管也沒能力管。
廠家永遠把經銷商劃分為三六九等,不管在什么年代都一樣。在沒有看到你的能力前,只會以首批款來決定經銷商實力和能力的大小。10萬元的客戶和2萬元的客戶,廠家給的支持肯定是不一樣的。換成是你的分銷商,面對下面的兩個未合作的分銷商,首批進貨一個5萬,另一個1萬,你會給他們的支持一樣嘛!相信你也會看人下菜的。
所以經銷商打電話給意向廠家,不要第一句話就問廠家給什么政策支持,因為廠家根本不知道你會投資多少來操作他的產品,你有什么樣的網絡和經營優勢,所以不可能會給你一個真實的回答。你應該先了解產品所處的行業市場狀況、行業前景、產品質量、企業操作模式、產品市場口碑及性價比等,通過行業內的縱向比較與不同行業的橫向比較,評估市場贏利能力與空間,最后確定是否考察及詳細溝通,考察滿意后,結合自身狀況,決定投資額度。依據自己的投資和廠家的經銷要求,爭取最大的支持與利益,無可厚非的。
4、要支持先做出成績
要想獲得特別支持就要展現強大能力,象孔雀開屏一樣展現出你的實力和優勢,廠家才能相信你所說的都是真的,廠家才會給予一切能給的支持。長期合作的廠商雙方就象“夫妻”一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雙方都贏利,才能長期合作,廠家有錢了,給經銷商的支持才更多,重點經銷商更是廠家造樣板市場的關鍵,經銷商不提,廠家也會主動給予更多的支持,因為廠家給經銷商支持,經銷商就能為廠家帶來更多的利潤,同時經銷商也獲得回報。
“要廣告、要物料、要汽車、要費用、要人員”,經銷商提了一大堆要求,廠家使出渾身解數,100%鋪底,100%報銷費用,送面包車,送現金,廠家,大餅畫得沒邊沒譜,經銷商象喝高了一樣暈暈乎乎,廠家老板開公司是賺錢的,又不是搞慈善的,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那么容易被你碰到嘛!廠家老板腦子又沒有進水,真要做好事,直接站在馬路邊發鈔票或直接捐給慈善機構不得了,干嗎要搞這么復雜?和你廢那么多口舍干什么!
廠家想做品牌,那是企業過了生存階段的問題,如果企業的生存問題都沒解決,何來品牌一說,沒生存何來品牌!記住:羊毛總歸出在羊身上,不出在羊身上它就不叫羊毛了。只有你的回款越多、進貨越多,廠家給你的支持越多。剛談合作,廠家對你一無所知,你說你能保證每月回款多少,有憑證嗎?除非你大品牌在當地的代理商,實力確實一流,廠家又希望借助你的資源能力拓展當地市場,才會出現“客大欺店”的現象。大多的投資者,資金實力和營銷經驗都一般,因此,一般都是“店大欺客”,經銷商相對是弱者,只有市場做起來后,和廠家的對話才能強硬起來,得到的支持會更多。
5、廠家有實力≠項目能成功
廠家有實力固然重要!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實際上,不管廠家實力的大小,錢都是廠家老板的,不會因為廠家實力大,就多給點支持。老板辦廠是為賺錢,不是做慈善!廠家賺不到錢,拿什么發員工工資?拿什么開發順應市場的新產品?又拿什么做產品推廣?廠家有了利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換成是你,你會這么做嗎?況且品牌是人家的,你是來賺錢的,他有品牌了看你不順眼,想換你還不是一句話?所以廠家的各種回報其實是從你口袋里拿走的。
只要廠家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和市場前景,廠家能夠保證正常的供貨,有一定的支持,經銷商憑借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操作成功。
如果經銷商自己沒有資源、沒關系,不適合做生意,即使再好的項目或產品,也不可能取得長期的成功。憑借品牌和廠家的宣傳等優勢,有可能短時間內能取得一點成績,發筆小財,但從長期來講,必將被淘汰!因為商場如戰場,市場不同情弱者,也不相信眼淚。有些經銷商投資只有萬兒八千的,離廠家也是山高水遠,舍不得花五百、一千去做個推廣,卻愿意花幾千元到工廠或公司看看,結果也沒看到什么東西。更有甚者,參觀前自己已經給廠家畫了像,廠家豪華氣派、規模大,500人以上等等。感覺這樣的廠家,他就不用擔心,肯定能做好。這就有如雞蛋好吃,你一定要弄清楚是哪只老母雞聲的一樣,這兩者是有一定的關聯,可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買鞋子,合不合適只有你自己知道,其他人看到都是外表;找老婆是這樣,找產品也一樣,產品有競爭力是關鍵,廠家實力大舍得花錢做推廣是意外的驚喜,廠家實力一般推廣力度不大,自己花精力去做也能賺到錢,也不用很傷感!媽媽長得漂亮并不代表女兒就一定漂亮,廠家有實力不一定產品就最有競爭力,就適合市場需求。經銷商代理廠家的產品,應該關心的是產品的包裝,價位,賣點是不是適合當地的消費人群,廠家大只表示老板有錢,并不代表他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你那兒就一定好銷,也不代表他就一定跟你有信譽,或者能分一杯羹給你,誰說單位大了就不容易倒閉啦?
6、“心態和毅力”影響產品未來
很多經銷商包括一些廠家老板都期望投資一個產品,三五個月就馬上能收回成本并實現贏利,為了贏利又不擇手段,采用殺雞取卵、短視的行為,雖能短時取得一點成就,但最終會反作用到產品和企業上,影響產品的長期操作。
在商品豐富的今天,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顧客的選擇性越來越多,你的一句話可能就影響到顧客的購買決定。一個產品在市場上能否成功除了產品的品質、性能外,操作者的心態和毅力也至關重要。一旦選擇了一個產品,就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有個平和的心態。浮躁的心態和投機的心理,很難做出合適的決定,也不能全心投入去開拓市場,銷售行為也必然是短視的。以營銷啟動首次消費,以品質和服務形成口碑傳播和二次消費,只有這樣,項目才能長久操作,取得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