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現代企業發展的根本,沒有誠信這一基石,現代企業將迷失于欲望與貪婪之中,對現代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傷害。而實際上,企業在為人類帶來物質享樂和生活舒適的同時,確實也帶來了假冒欺詐、物欲橫流、環境大破壞、資源不斷消耗、不道德競爭、官商勾結、龐大而無法約束地生產破壞人類生存及地球環境的產品等等。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是人類應共同面對的問題。
在中華文化中,誠信這個詞有著深厚的淵源,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以此為榮。依據1973年出土于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德經》,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老子在德篇多次提到誠信,可見誠信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老子要說明的就是宇宙間的一切源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宇宙能量的存在、運行體系和規律。
而更重要的是人類作為動物中的靈長,應該效仿道本源的“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無我、無私的精神,尊道奉德地生存,主動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也告誡自己的學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無法在世上行事立足。誠信是中國文化的根源,只不過在進化中物欲的污染越來越多了。可喜的是,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在新的世紀又一次發起中華文化的振興。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師指出,誠信是民族文化的基石,立國之本,更是商業經營當中的一個基礎,西方的商業發展到今天最基本的一個基礎就是契約精神,老子、孔子講的人類誠信實際上和西方的契約精神屬于是同源的。契約精神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精神,這種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約”的意義上。在西方傳統的商業文明下,契約代表著商業關系雙方的承諾,信用與契約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甚至信用要靠契約來維系,可以說傳統的商業文明是建立在契約的基礎之上的。契約精神本質上就是一種誠信精神,只有交易的雙方遵守契約,切實履行合同,才能確保交易安全,市場經濟才能發展起來。
一、誠信的根本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章)
譯文:至高無上的宇宙大德,源自道性。純宇宙意識能本源的存在,只能透過人類的禪定無我的恍惚狀態下去感知和觀照。在禪定的恍惚中,可以感知其中有形象;恍惚中,可感知有實物;在超凡入圣的感知中,可以體驗創造宇宙萬物之精華-純宇宙意識能的存在,而這宇宙萬物之精華又是那么真實,鑄就其本質存在的絕對信念。
老子在本章中描述了道的狀態,他講的恍惚狀態是人類進入到一種醒著但沒有思考的狀態,即在忘我禪修狀態中的體悟,感覺到有象、有物、有精、有真、還有信,老子告訴人類最為根本、本源的正信是源于此處的,老子告誡我們:1.誠信是本源天德的一個本質特征,是宇宙自然能量中就有的本質特征。2.人類可以通過禪修,關閉六門感知本源能量和誠信存在。3.現代人都把信念寄于各種宗教之上,而宗教的背后是宇宙自然能量及其運行法則,宗教是道的擬人形象,多數以人為本的宗教教義是弘揚仁善和誠信的。4.誠信是做人的根本。5.誠信是經商的根本。譚小芳老師在這里分享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變革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10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兩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二、得道多助奉德長久
原文: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第23章)
譯文:尊道的人,就合于道源;奉德的人,同于德能;背道離德的人就失道悖德。對于奉德的人,道也同樣會用德能滋養、幫助他們;對于背道離德的人,道同樣會疏遠他們。
老子在此處要告誡人類尊道奉德是自然對人類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類的自然使命,如果失去了這一基本的規則,人類將毫無疑問地自食其果。符合本道源規律的誠信行為不但可以得到宇宙能量的支持,還可以傳世。中國人所講的家風正派就是家族遵守誠信。有了好的家風,家門才興旺發達,世代相傳。眼下人們普遍議論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出現實際上就是家風不正的體現,其根源就是缺少家庭的德性和誠信的根本。將老子這里講的智慧融入到企業的誠信根本,
古代有君王為博寵妃一笑,換來的是命喪黃泉。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5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譚小芳老師指出,現代也同樣有失信于民而倒閉的三鹿集團。
2008年6月28日,位于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患“腎結石”病癥的嬰幼兒,據家長們反映,孩子從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7月中旬,甘肅省衛生廳接到醫院嬰兒泌尿結石病例報告后,隨即展開了調查,并報告衛生部。隨后短短兩個多月,該醫院收治的患嬰人數就迅速擴大到14名。9月11日,除甘肅省外,陜西、寧夏、湖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西、江蘇等地都有類似案例發生。
9月11日晚衛生部指出,近期甘肅等地報告多例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調查發現患兒多有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歷史。經相關部門調查,高度懷疑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衛生部專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導致人體泌尿系統產生結石。
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成立應急處置小組。10月31日,經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三鹿集團資產總額為15.61億元,總負債17.62億元,凈資產-2.01億元,已資不抵債。12月23日,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團破產。
2009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三鹿前董事長田文華被判處無期徒刑,三鹿集團高層管理人員王玉良、杭志奇、吳聚生則分別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三鹿集團作為單位被告,犯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判處罰款人民幣4937余萬元。
涉嫌制造和銷售含三聚氰胺的奶農張玉軍、高俊杰及耿金平3人被判處死刑,薛建忠判無期徒刑,張彥軍判有期徒刑15年,耿金珠判有期徒刑8年,蕭玉判有期徒刑5年。三鹿事件讓世人震驚,誠信是企業品牌的根基,一旦失去這一根基,企業多年的經營就可能毀于一旦,無視企業誠信的行為,終究必遭懲罰。從老子的智慧這個角度去看,誠信是為人之本,失信于人是終究不能長久的。
三、企業家誠信是第一基石
原文: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第63章)
譯文:輕易許諾,必然寡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然遭遇很多磨難。
此處老子提到兩個對立統一的關系:輕諾和寡信,多易與多難。老子告誡我們輕諾必將失去自己的信譽,而則易避難終將遭遇重大難題。在紐約的河邊公園里矗立著“南北戰爭陣亡戰士紀念碑”,每年有許多游人來祭奠亡靈。美國第18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坐落在公園的北部。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后邊,更靠近懸崖邊的地方,還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極小極普通的墓,但在墓碑和旁邊的一塊木牌上,卻記載著一個感人至深的關于誠信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200多年以前的1797年。這一年,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5歲時,不慎從這里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其父傷心欲絕,將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陵墓,以作紀念。數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將這片土地轉讓。出于對兒子的愛心,他對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壞它。新主人答應了,并把這個條件寫進了契約。
滄海桑田,100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不知道輾轉賣過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換過了多少個主人,但孩子的陵墓仍然還在那里,它依據一個又一個的買賣契約,被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到了1897年,這片風水寶地被選中作為格蘭特將軍陵園。政府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無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成了格蘭特將軍陵墓的鄰居。
又一個100年以后,1997年的時候,為了緬懷格蘭特將軍,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來到這里。那時,剛好是格蘭特將軍陵墓建立100周年,也是小孩去世200周年的時間,朱利安尼市長親自撰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無名小孩陵墓的旁邊,讓這個關于誠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四、信譽無價要向保護你的眼睛一樣保護信譽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81章)
譯文:誠實可信的言詞淳樸而不華麗,華麗的言詞并不誠信。善良的人不用巧辯,能言善辯的人不善良。真正悟道的人不賣弄后天的多學,賣弄博學智巧的人沒有體悟宇宙的大道。
老子此處告誡我們,誠信的語言不華麗,而華麗的語言必然偏離誠信根本。同樣善良的人不善辭辯,而善變的人不一定善良。應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我們可以從中體悟:就當今中國企業管理而言,在市場世界化、全球化的時代,國內有些企業牽涉到失信的現象尤其多,如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假文憑、惡意欠款、逃廢債務、投機作弊等。種種欺詐的現象,暴露了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誠信”已成為時下中國人最為稀缺的一種資源,誰擁有它并進行認真的經營管理,誰就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企業持續不斷的進行誠信投資,而又源源不斷地得到誠信回報時,企業就形成了自己的誠信品牌。品牌是企業在誠信方面長期大量投入的結晶。海爾今天的品牌是始于張瑞敏砸掉不合格的冰箱,而今天這一誠信之舉直接為海爾帶來更大的回報和收益。我們平常所說的“老字號”、“金字招牌”和品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是企業誠信在市場中的折射影像,是企業經過多年甚至幾十年、上百年持久的市場考驗才得來的,同樣也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
綜上所述:誠信是經商之魂,商人的誠信是一種態度和理念。譚小芳老師認為,企業經營成本管理與誠實守信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誠信也是公平機制得以順利運行的前提,如果群體內部互相之間無誠信可言,那么群體內部之間就難能獲得信任。誠信與公平互為保障,從而形成企業良性的循環。工商管理的核心是鑄就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根本在育人,育人的基礎在于誠信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