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依云第一次因為亞硝酸鹽而煩惱。去年1月和11月,分別有80.44噸和9.6噸產品因此被銷毀。日前,北京大自然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進口的2.376噸依云再度上榜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進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妝品“黑名單”。再加上此前的菌落總數問題,作為全球高端水第一品牌的依云6年中6次質量不合格的說法甚囂塵上。
“菌落總數的問題隨著2009年10月國內礦泉水新標準的施行已經得到解決,但亞硝酸鹽的問題確實對我們造成極大困擾。”依云大中華區總經理戴寧向南都表示,此前兩次依云已申請復檢,但因為全部被銷毀掉而沒有后續反饋,本次也尚無法確認國家質檢總局是否有留樣。“我們銷往140個國家,從未出現亞硝酸鹽問題,只能表示,因所涉產品并非從官方渠道進口,無法確認是由依云出品。”
在中國,依云一直以高端飲用水自居,而實際在國外,依云水與普通飲用水價格無異,市場占有率也不高。“500ml的依云國外進價一瓶4元左右,商超在10元左右,而在酒店,依云通常售價在40元以上,毛利極高,一箱依云的毛利超過100元。”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在歐洲等地區,500毫升依云水售價僅在4元人民幣左右。而在國內,同類型產品價格普遍達到10元左右,一些酒店、會所價格則高達20元以上。
依云等進口礦泉水,每一級經銷商推高成本少則50%,多則200%,加上廣告營銷等成本,最終消費者購買價格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成本的4~5倍。
達能依云稱,依云產品有較多非官方渠道,其質量不在自己監管范圍之內。而依云對自己官方的進口、運輸及倉儲都有嚴格的標準。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依云的國內外差別定價策略以及高利潤空間,為依云產品質量留下隱患。
昨天,從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自2011年以來,共抽檢了23批次礦泉水,合格水22批次,不合格一批次,不合格項目為鈣含量低于標識值。未檢到依云礦泉水。有知情人士表示,由于進口飲用水須通過國家檢驗檢疫部門抽檢合格才可進入國內市場,而市場監管部門往往疏于在流通渠道對其進行抽檢。
根據媒體報道,依云已經6年6次登上國家質檢總局的黑榜,包括被檢出亞硝酸鹽超標及細菌總數超標。不過,達能依云食品營銷(上海)有限公司在給媒體的聲明中則表示,“作為一個全球消費者信賴的天然礦泉水品牌,依云天然礦泉水行銷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未發生過‘亞硝酸鹽超標’的質量問題。”
依云礦泉水被檢出細菌總數超標后,新浪網所進行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88.76%的被調查者表示今后不再購買依云礦泉水。有網友發帖表達不滿說:“又被洋品牌耍了一次。”
對此,譚小芳老師認為,雖然從價格上看,依云比國產品牌高出八九倍,但并不表明質量上也一定高。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天然礦泉水分會的專業人士則表示,就罐裝飲用水來說,國產品牌從生產工藝到各項指標,都不比洋品牌差。此外,國產品牌還具有價格上的優勢。
譚小芳老師指出,洋品牌質量一出問題,就拿出標準不同來說事。這種做法是極不負責任的敷衍。他也同時表示,洋品牌之所以敢不尊重中國消費者,屢屢把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銷到中國,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國消費者自己寵壞的。“在對洋品牌質疑的同時,我們的消費者也應該反思自己”。
“扎緊食品安全的籬笆,守衛居民健康安全,不僅僅是一個部門、一個企業的責任。”齊曉齋建議,政府部門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時,要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構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監管體系,無論是海關進口審核、廣告審核還是引導企業誠信建設,從立法到執法的各個環節都要下足功夫,改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整治模式,編織更加緊密的食品安全網。而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的主體,應加強誠信建設,勇于回應公眾的“食品安全焦慮”,讓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曾幾何時,盡管依云在國外只是“平民百姓”,在中國卻一直是個“貴族”。以前在國內星級酒店的價格常常高達30元到80元不等,如今偶爾在超市見到,也是普通礦泉水價格的3-5倍,一時被奉為“神水”。中國人顯然有“名牌依賴癥”,更嚴重的是“洋名牌依賴癥”,這里有一些中國商家自己不爭氣的原因,但也不至于導致“國外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的說法。如今,比中國月亮更圓的依云,已經6次被證明“不是那么圓”。如果國內消費者還把它高高掛在神壇,就太沒出息了。
我們沒必要幸災樂禍。就像當初曾經在神壇上的某品牌火腿腸,出了問題,就必須給公眾一個交代。每個產品的市場如何分配,都不是看“祖上”如何高貴,而是看現在如何高質。市場是靠一塊磚一塊磚扎扎實實壘起來的,打的永遠是基礎,一旦掉鏈子而不及時補救,垮掉的必然是整個市場。而有些“鏈子”,即使補救也無濟于事,就像某品牌奶粉。
譚小芳老師指出,不管新近上“黑榜”的依云是否來自所謂的“官方”渠道,更何況連續多年都是“非官方”渠道的礦泉水出了問題,那么依云的“官方”又去干嗎了呢?為什么不去正本清源?為什么不去打“李鬼”?中國人早過了吃不飽穿不暖不追求產品質量的年代,更不是戴個頂戴花翎就說自己出身高貴不能質疑的朝代。出了問題,不管是國貨還是洋貨、不管是普通品牌還是高貴品牌,公眾都可以拷問、可以抵制。
依云,從一個國外大眾消費品牌,到如今在中國礦泉水市場建立奢侈品地位,是建立在當時中國消費市場尚不成熟的基礎上。如今市場競爭趨白熱化,面對6年6次上質量黑榜的現實,依云也應拋棄品牌現行的戰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品質及渠道管控等方面,不要還認為中國消費者會永遠信賴總出質量問題的"奢侈品牌"。作為消費者來講也應該反思是不是過于推崇國外產品了,崇拜洋品牌的心理是否應該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