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項目完美地解決了四種組織形式的問題,兩位著名的組織學者詹姆斯-巴倫(James Baron)和邁克爾-漢納(Michael Hannan)主持了SPEC(Stanford Projecton Emerging Companies)。
斯坦福大學SPEC研究項目報告給我們列出了“四種組織形式的優缺點”。
我最近在讀中歐肖知興老師的書,這個報告資料是我在他的書中看到的,在此向他表示敬意。
在斯坦福大學SPEC研究項目報告中,四種組織形式分別為:
科層型組織、明星型組織、專制型組織、投入型組織。
說點題外話,在肖老師的書中看到這個報告時,我對建模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平時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喜歡“搗漿糊”,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講,也沒講明白,下次遇到同類困惑時,還是缺乏嚴謹、周密的解決之道。
一方面可能沒這個能力提煉,一方面應該是沒這個意識。
其實,正如我們所了解的,只有建模型,才能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抓住事物的本質。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組織依據自己的戰略或資源,匹配相應的組織形式。
然而,正如我們所了解的,每一種組織形式都有其優缺點,我們在享有他的優點時,也必須正視他的缺點。
當我們的企業以某一種組織形式運作時,總有一些員工放大該組織形式的缺點,牢騷滿腹,這樣就無形中給我們的管理者帶來了很多管理溝通的難題。
而很多似乎關于“溝通”的難題,其實并不是“溝通”的技術能解決的,不是關于“怎么有技巧的說話”的問題,要真正解決他,我們得在產生溝通障礙的本源上找癥結。
很多時候,企業中存在的“溝通”障礙與溝通技巧關系并不大,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很多企業的管理者有可能沒看清這個問題。
比如不同企業組織形式運作中自然生出的關于“優缺點”的問題,解決之道是對管理者進行企業組織形式模型的學習 ,讓他們心中有一本清晰的賬,清楚的知道各種組織形式的優缺點。
這樣,當他們在面對員工對所在企業組織形式缺點的抱怨時,便能坦然的化解,不至于連自己都迷失了。
在斯坦福大學SPEC的報告中列出:
1、第一類-科層型組織:
“‘科層型組織’的特點是:程序、規則,責任。
‘科層型組織’的優點是:效率較高;不依賴于個人,規模可大可小;公平;適合多種類型的公司。
‘科層型組織’的缺點是:不靈活;管理費用大;不討員工喜歡;不適應變化;只關心本職工作。
科層型組織在我們國內是很常見的,一般見于大型制造企業,包括那些世界級合資工廠。去年底,我與同事有幸前往廣汽豐田訪談,也實地感受到了作為世界級工廠的豐田的標準化作業,以及豐田公司近乎苛刻的,但十分有效的嚴謹工作作風。
從組織形式來說,豐田體現出來的我認為更多是“科層型組織”的特點。
在訪談中,我能感受到有些管理者對“科層型組織”的優缺點缺乏深刻的認識,正如我上面所說的,他們在面對少數基層員工的抱怨時,自己也猶疑了,找不到中心點了,一定程度上思維被員工牽著跑,作為管理者這顯然是不應該的。
如果管理者對四種組織形式的優缺點了然于胸,便能坦然的面對和化解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的正常的個人情緒了。
2、第二類—明星型組織:
“‘明星型組織’的特點是:專業能力,自由,績效。
‘明星型組織’的優點是:適合于技術精英;氛圍類似于學校;核心員工不需承擔瑣碎的日常管理工作。
‘明星型組織’的缺點是:人才容易流失;不平等;不穩定,難于復制;對創始人的依賴性比較大;明星比較昂貴。”
這種組織形式在我們身邊很常見。
例如學校、醫院都屬于明星型組織,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和醫院一般來說管理都不太強的原因。
目前不少國內的企業屬于此類組織形式,企業是基于老板,或少數幾個精英的所謂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成敗系于老板一人或幾個精英,他們是武功高強的孫悟空。
在以老板為明星的企業,不論企業規模是否已做大了,老板的話都會自然的凌駕于所謂的制度、流程之上,員工們也習以為常。
殊不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老板一言堂”的企業,風險也是很大的,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特別是,如果這種組織形式的“明星”不是老板本人,而是某個,或某幾個“高手”,那老板就很慘了。
老板要看“高手”們的臉色,要攏絡“高手”,老板留住“高手”的風險很大,成本也很高。
中國的老板自是明白這一點,所以在大多數國內能存活下來的“明星型組織”里的所謂“明星”們,要么是老板本人,要么是老板能駕馭得了的人。
3、第三類—專制型組織:
“‘專制型組織’的特點是:服從、個人忠誠
‘專制型組織’的優點是:簡單易懂;不需協調;適合于權威式文化。
‘專制型組織’的缺點是:員工激勵問題;員工抵制,人員變動大;反復無常,容易出錯;難于復制。
這種組織形式類似于我們常說的實行“軍事化管理”的組織。
在這樣的組織里,員工對老板的忠誠遠遠大于對企業的忠誠,或者對崗位的忠誠,老板的話就是圣旨。
強勢的管理下,當企業規模不大時,也能產生相當不錯的執行力,這種組織內部協調工作難度小。
在企業的某個發展階段,這種“專制型組織”很可能甚至比其他組織形式更高效。
但這樣的組織無疑缺乏創意,缺乏對員工意見的尊重,特別是企業里的優秀員工很難施展自己所長,長此以往,優秀員工便慢慢流失掉了。
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時,當員工人數越來越多時,這種基于“個人忠誠”,“專制”的強勢型組織,弊端就會越來越凸顯。
最后一個組織形式是“投入型組織”:
“‘投入型組織’的特點是:團隊,不成文的行為規范。
‘投入型組織’的優點是:員工激勵程度高;員工忠誠于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形成強大的雇傭品牌。
‘投入型組織’的缺點是:不靈活,拘泥于過去;不同類型的人難于留下;規模難于變大,也難于變小;依賴于創人人;如何保持對管理層的信任;員工可能會感到心力衰竭。”
實行這種組織形式的,大多屬于我們所說的創意型企業,員工素質普遍較高,公司最大的資產在員工腦袋里,而不是有形物質。
這種企業一般都有強大的文化,員工忠誠度較高、團隊凝聚力較強,大家擰成一股繩,干勁十足,甚至“以公司為家”。
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公司吸引的往往是“類似”的員工,不同類型的人很難留下,團隊成員對創始人的情感依賴比較大,公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創始人的成長突破。
日復一日的“干勁十足”,也可能會令一些員工疲勞不堪,直至想要逃避。
以上四種組織形式各有優劣,沒有孰好孰壞之分,選擇哪種組織形式也跟企業的戰略和現階段的資源等要素有關。
可敬的是斯坦福大學SPEC這個權威的研究報告幫我們徹底厘清了看待此類問題的思路。